如何让孩子热爱音乐
2017-10-24刘河
刘河
摘 要:世界级名钢琴家李坚说过:“音乐是孩子的快乐天堂,是孩子的森林和海洋,音乐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音乐能帮助了解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会各种民族特色,并从中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价值观。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等其他的公共场所,都会对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起到相当大的影响。
关键词:热爱;音乐
世界级名钢琴家李坚说过:“音乐是孩子的快乐天堂,是孩子的森林和海洋。”由此可见,音乐对孩子而言,就是生活中那些与快乐有关的记忆,以及情感方面的表达。小孩在没受过任何社会性的洗礼与教化之前,就被绝妙清脆的乐音所吸引,并从音乐中获得喜乐。一岁的小孩,甚至刚出生的婴儿在听到某种声音或音乐时都能有所反应,动手动脚或立刻安静下来。在孩子哭闹得很厉害的时候,我们用录音机播放一些欢快的儿童歌曲,并鼓励孩子随着音乐拍手、点头,孩子们的哭声立即小了许多,还有的孩子一听到便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呢!一些哭闹的孩子也渐渐的安静了下来。这些都显示了音乐对人的影响与它自然天成的魅力。音乐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但许多家长却误以为音乐是一种深不可测的学问,便为自己为孩子与所谓的音乐之间画上一道界线,黄腔、音盲、天资不好没有条件种种理由拒绝孩子走进音乐。我们到街上访问十个人,会有八九人说自己不懂音乐。其实,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并不是有天分或是后天条件好的人才能学音乐、懂音乐。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习并且拥有自己的音乐。试想,生活中,每个人不是在不知不觉中过着与乐音交叠、息息相关的日子吗:从睡梦苏醒的早晨,当双眼未开,张大的耳朵是不是毫无抗拒地接收到某些声音?一声盖过一声,此起彼伏。当你走在大街上,你的耳朵也无法抗拒地接收到各种乐音:车声、人声、叫卖声、走路声……甚至还能听到小贩们创作的一句、二句甚至完整的叫卖歌。实際上,这时我们已经在走近音乐了。因此,音乐不是一般口说的语言或文字训练,需要经过学习的。任何人都能立刻经由本能,随着音乐的流动、强烈地感受到它所表现的意义和情绪。
孩子是花朵,是未来。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音乐能帮助了解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会各种民族特色,并从中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价值观。事实证明,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音乐家、创作家。从牙牙学语的孩子能不时发出断断续续的旋律片断,到两三岁的孩子能根据某一个事物创作出简单的旋律,再到大一点的孩子对他们喜爱的歌曲随口唱来。这些,都说明了音乐在孩子们心中的挖掘力是无穷大的,就看如何加以引导。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家都应该知道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重要,尤其是孩子,从一张白纸到五颜六色是需要引导的,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其他的公共场所,都会对孩子起到相当大的影响,应该怎样做呢?
—、家庭
家,是孩子一出生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中,孩子对所学到的不论好,坏都是海绵似的无条件吸收。如果家庭能提供孩子机会,利用有限资源:录音机、电视机甚至任何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如碗、疾、锅、盆……引导他们走进音乐。有位资深教育家说过:“让孩子听尽世界名曲,听尽各种声音”。当然,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最起码应力所能及地让孩子常处在有声世界。父母经常和孩子哼唱歌曲,或敲打节奏,或引导孩子识别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或引导孩子制作自制乐器,如用塑料瓶装上一些沙石,即可做成一个沙槌等。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孩子可探索、表现、体验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这些对于孩子走近音乐帮助是很大的。不过,由于有些家长对音乐的盲目追求,很多孩子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走近音乐的。不少学生认为学习音乐是一种包袱,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因而压力大,作为小。因此可知:学习音乐,应该让孩子在愉快、轻松、自愿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学习,切勿拔苗助长。要知道,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去爱音乐、学音乐、懂音乐。
二、社会
在家以外的环境,包含了千奇百怪吸引人的因素:风声、汽车声、动物叫声……这些声音组合成了一部丰富的交响乐。孩子可从中体验所有音高、大小、强弱。许多孩子在听到强音时会说:“音很重,像大象走来一样。”这充分说明孩子的感受力与想象力是非常强的。听多识广,带孩子出外聆听、观察,让孩子多听、多看,亲身感受声音的魅力,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让孩子做一个“生活的观察家”,自然而然地让孩子接近音乐,爱上音乐。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在飞速地发展,作为21世纪的现代儿童所面对的社会生活空间日益扩大,社会生活环境日益复杂,有效地利用社会和生活的大环境作为孩子们学习的课堂,已成为必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但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相信孩子们将会从社会中吸取更多的音乐元素。
三、学校
学校占孩子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孩子能有系统、有组织地学习音乐。现今的教材很符合各种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像一、二年级充分注意到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利用孩子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课程安排了许多“唱游”和许多相关课程的内容,目的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充满愉悦和丰富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可在课堂上知道更多相关知识,尽情发挥创造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学校的音乐学习不能只局限于40分钟,学校应寻找各种机会让孩子体验音乐,课间十分钟或固定的某个时段.播放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如儿歌、世界名曲、民族乐,合唱、歌剧等,或者在学校的墙壁上适当地悬挂音乐家的画像,张贴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格言等,让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收到不同的音乐类型,增加他们的音乐常识。不论是哪方面的环境,我们都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兴趣。因为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探索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爱因斯坦有一句至理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我们要让孩子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更需要把兴趣归还给孩子,让他们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英国文学家卡莱尔说得真好:“音乐是天使的演讲!”让这天使般的声音渗人到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吧!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实践,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乘着音乐的翅膀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