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2017-10-24邵怡
邵怡
摘 要:要激发兴趣,指导学法,重视操作,自由讨论,训练自我,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从事教育的教学工作者而言,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但这是知识的传与授,只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至于学生能否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古人说过一句话:“授人以鱼,足饱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饱终身之鱼。”这就说明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因此,为使学生适应知识的更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我谈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主人从五个方面着手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求知欲很强、兴趣很浓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才敏锐,记忆力才强盛,想象力才丰富,才能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他们把一味接受教师的教转变为主动地求学,形成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有利于培养。在教学一道计算题时,题目是:87×29/86,学生看到此题,都会皱起眉头,整数87又不能和分母86约分,要先和分子29相乘后再除以86确实太麻烦了。此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说:“我可以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不费力又省时,只要把分子87分解成一个数和分母相同,然后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快速地计算出这道题。”教师板书:87 =86+1,学生一看便恍然大悟;原来并不难,真的这么简单。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学法,引导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们普遍都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都又被安排在课外,对于一些成绩差求知欲欠佳的学生,为了应付检查,作业往往敷衍了事。这类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怎样自主地去学习。然而我在课堂教学结构上大胆地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把自主学习、自我尝试和目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认真指导学生看书、做笔记的方法。看书时,要求学生多学会运用符号进行自主学习,做到关键的地方放慢速度多默读,再换个角度多思考,在笔记本上画画草图多算算,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其次是认真指导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对一道例题,学生自学后,教师出几道相应的习题让他们尝试练一练,检查他们自主学习的效果。由于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的差异,其结果不尽相同,一时难以肯定对错,这时要求同桌、邻桌之间互相检查,各自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次要向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提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要求,可以避免学生被细节所迷惑,找不到重难点。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可先提出这节课主要弄清三个问题:第一是进行分数除以整数时,为什么要先把整数化成倒数?第二是为什么0又要除外?第三是计算步骤方法怎样?(学生讨论后,再归纳并板书)这样由对教学目标的提出,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自己归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三、重视操作,促进自主学习的能力
操作不是单纯的游戏活动,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既有锻炼肢体的灵巧性,又有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在学习过程中,当碰到较抽象较难理解的问题时,通过学具的操作,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对知识能产生直观的认识,能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解决了疑难问题。因此,操作训练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布置学生各剪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腰梯形纸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看哪些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成两个完全重合的图形,有几种折法,是不是每种图形都有同样的折法。这样,课堂上学生动动手,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彻底弄清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对称轴的条数,从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操作,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放手让学生尝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训练自我,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训练在教学中作为主线,但训练不能盲目地训和练,必须使学生认识知识类型的特点和内部规律,从中掌握其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应用基本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渡到解答发展性的类型题。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训练中找出解题的途径,从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分数解决问题”一道练习题: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单独做,甲要12小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①如果由甲、丙两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②如果由乙、丙两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③如果由甲、乙、丙三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学生解答此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例9工程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训练自己问自己答:因为第①问要求甲、丙两人合做多少小时完成,所以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再求出甲、丙的工作效率和(1/12+1/15),最后求出完成工作的时间:1÷(1/12+1/15);因为第②问要求乙、丙两人合做要多少小时可以完成,所以要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再求出乙、丙的工作效率和(1/10+1/15),最后求出完成工作的时间:1÷(1/10+1/15);同理,第③问要求甲、乙、丙三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必须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再求出甲、乙、丙三个人的工作效率和(1/12+1/10+1/15),最后求出完成工作的时间:1÷(1/12+1/10+1/15)。
学生自问自答训练后,教师对学生正确的问答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提出质疑,在这种类型中又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方式,应采取的纠正方法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找出解题途径,进一步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践证明,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找到了自主学习的途径,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信心,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秀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Z1).
[2] 田路.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现状的研究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