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新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

2017-10-24殷红梅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创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

殷红梅

摘 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群众观点等内容进行了新的运用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他指出,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这对如何实现我们的伟大事业做了深入透彻的回答,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创造性运用。

关键词:文化创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一、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需要文化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在马克思看来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意识形态的内容,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反作用”的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和科学技术一样,直接成为生产力,文化系统已成为当代生产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做基础,同样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做支撑,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文化的建设需要文化创新,人的素质在文化创新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储备人才。在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本质上来说,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创新,是对事物的扬弃,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构建文化的新理论、新内容、新制度、新技术,赋予文化以时代性。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总统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科学技术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文化生产力不仅体现在理论上,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得到证明。从生产要素看,人是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素质、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主要就是对科学、文化的学习,这都建立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文化创新,可以提高生产者的创造力。同时,文化创新也满足了人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日益增长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不仅需要丰厚的物质文明,也需要充实的精神文明。

二、发展群众观点需要文化创新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它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恩格斯曾指出:“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毛泽东同志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思想,进而鲜明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把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进入新世纪以来,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恢复了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化。胡锦涛同志又深刻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由此可见,群众路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严格贯彻执行,并把群众路线作为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三大重要法宝之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群众的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中国梦,是人民群众的中国梦。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重要的一点就是继续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但是,过分重视经济的发展,忽略了人民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的发展没有跟上人民大众的需求,伴随着改革开放,大量的不健康思想从西方入侵中国,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文化精神的建设和发展。面对这样的局面,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的成败问题。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中做好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不断的进行文化创新,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这是我国文化事業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改革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影响。文化创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031.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218.

[5]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28(1).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6一06一30.

[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创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当代审视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