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宣传伦理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改革创新的启示
2017-10-24曹艳春何芸
曹艳春+何芸
摘 要: 墨子宣传伦理思想与儒家相比表现出积极的社会功利主义色彩,更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在具体实践层面上主张“遍从人而说之”的普遍伦理关爱,反对“坐而言义”,以“强说”、“行说”积极宣传“兼爱、非攻”的伦理思想,以实际行动不辞辛苦化育天下,在方法论方面给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精神资源和深刻的启迪,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墨子 宣传伦理思想 高校思政教育 创新
在先秦百家思想集中绽放的绚丽图式中,墨家的思想表现出与时代诸子显著不同的理论气质与思想特色。以儒家、道教、法家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立言建说方面可能更多地关注各家宣传思想的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与之不同,墨子及其组织则积极投身现实社会生活改良的思考与教化,并在实践层面努力作为,以求战乱的息止与生活的安定。可以说,墨子思想的宣传教化富有深刻的人性关怀的信念和“遍从人而说之”(《墨子·公孟》下同)的实践特色,对当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启迪与指导意义。
一、“言则诲人”与“遍从人而说之”的普遍伦理关爱
作为一名与孔子乃至于儒家鼎力而呈的思想家,墨子不仅致力于学派建设,创立墨家学派,而且将这一学派努力发展为富有生活意义的组织,从而在发展方向上迥然不同于儒家等传统学派,墨家学派及墨子本人更加关注战国时代“人性欲生”的社会底层的现实诉求,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形成带有强烈民性色彩的学派,在战国中后期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进而与儒学并称为“显学”。“显学”之“显”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其思想宣传方面,就是更加注重普遍性,即“遍从人而说之”,其中的“遍”恰恰反映了墨子对祸篡不已的战乱下民生的普遍关注。这既是对普遍的人性欲望的深刻体悟,又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伦理关爱。因此,墨子在宣传教育方面与孔子一样,都具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但是墨子所诲之人是普遍意义上一般的人,孔子所诲之人是特定意义上的教育对象,二者在指征意义上显然有较大差别。
墨子的宣传教育在思想特性上富有伦理气质,是伦理意义上的示爱,其宣传不是传达思想,其诲人也不是表达智慧技巧,更不是据此确立学派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力,墨子在这里一再倡导的“言则诲人”与“遍从人而说之”,其实更多的是呈送一种爱意,是一种对生命的积极关注和热爱。所以说,墨子重视思想的宣传教化,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学术推广,而是启迪人性的醒悟与自觉,目的是唤醒戰乱之中的统治者怜惜芸芸众生,放弃你死我活的彼此争斗,同时更是为了关心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境遇,关心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一般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点在当时社会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非常罕见的。所以,墨子及其代表的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确实是一个宣传爱人的下层人民的利益代表,其中伦理特性极其显著,这是它作为一个学派而言,与其他学派显著不同的一个特质。
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看到墨子对宣传教育的重视有了现实依据,因为“兼爱”天下所有的人,所以才积极宣传教化,“言则诲人”,从而“遍从人而说之”,以期唤醒普天之下所有人心中的爱,从而彼此相爱,和谐生活。因此,墨子所要宣传的主旨是相爱与和谐,强调的不是学术昌盛,而是推动社会伦理建设,希望天下太平。
二、墨子宣传伦理思想中敢于花力气、下苦功的实践特色
正是因为心中持存的爱意和善念,这是墨子宣传教育的内在动力,在这一动力的驱使下,墨子在宣传方面不是守成,不像当时社会大多数其他学派那样,“坐而言义”,而是坚持走出去。所以,墨子积极主张“行说”,也就是走出去主动宣传引导人们“兼相爱,交相利”,在他看来,伦理意义上的道德教化不能深居院阁,否则难以达到效果,宣传爱天下之人不是语言客套与思想集成,而应当主动出击,到处奔走,要能够不畏艰辛、不怕吃苦,就像商人做生意一样要有吃苦耐劳的吃苦精神,如同“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徒,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以此信徒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墨子·贵义》)。因此,墨子坚持宣传教育应当开展实践教化,不畏辛苦。
不仅如此,墨子还认为,要宣传“兼爱、非攻”的伦理主张,就要贵在坚持,敢于正视偏见,花大力气。他在回击孔子的弟子公孟子的质疑的时候,态度非常坚决,公孟子对他说:“实为善人孰不知。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今予遍从人而说之,何其劳也!”(《墨子·公孟》下同)墨子对此不屑一顾,慷慨陈词,“不强说人,人莫知也”,你不花费大力气,下大苦功,不强说强教,怎么才能宣传推广你的仁爱天下的主张呢?所以,墨子及其从徒不怕艰难险阻,克服大量困难阻力,坚持“行说”的宣传教化,几乎跑遍了宋、魏、齐、楚、卫、越等多数国家,其兼爱天下的伦理主张得到广为传播,到了战国中后期,其影响力普及天下,以至于“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子·滕文公下》)。墨子正是凭借这样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反对侵略,主张“非攻”,宣传“兼爱”,被当时各国人民拥护爱戴,影响极大,成为与儒家相抗衡的一派“显学”。
通过宣传教化,墨子及其学派的伦理主张得以名扬天下,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是吃苦,不怕牺牲,这一点对其推行兼爱天下的理想至关重要。当墨子听说楚国要制造云梯攻打宋国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冒着生命危险,“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忘记了疲劳辛苦,顾不得休息,甚至磨破了脚底,经过十天十夜赶到了楚国,宣传兼爱,感动了楚王,制止了侵略战争,使人民免于灾害祸乱。墨子及其组织以这样一种吃苦的精神和坚定宣传的信念,终于“化之所致”,正像《淮南子·泰族训》评价所言:“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化之所至也。”千百年来,墨子在宣传兼爱和平、关爱天下、传播社会正义思想方面的许多伦理精神,感染了历代人民,不仅赢得了人民的普遍尊重,还为当代社会的宣传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多宣传教育的理念与经验方法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今天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帮助,吸取其中的有益之处,对指导今天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富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三、墨子“化之所致”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改革创新的启示
一,学习墨子能吃苦的精神,创新思想宣教方法。任何工作的开展和有效实施都离不开精神的鼓励和支持,一种好的精神可以作为一种可贵的动力极大地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各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传媒宣传教育面临着信息化变革的多重因素的影响,要真正感染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要像墨子一样有“裂裳裹足,日夜不休”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切实摸清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能吃苦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又是最笨且最有效的路径,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精神状态,表明老师在思想宣教过程中的积极投入,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角度来看,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极投入的状态,又是一种示范表率,可以起到积极引导的榜样作用。所以,墨子在宣传教育方面敢于“日夜不休”的吃苦精神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其实更是一种宣教创新的文化资源,利用好传统文化的有益的资源,充分利用当代社会的物质条件,二者有效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作用,为培养党的事业的红色接班人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在现代教育条件日益现代化的条件下,有吃苦精神就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传统人文意义上的伦理精神、吃苦精神的发扬光大,其本身就是一种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创新,是一种有文化根基的创新、是一种有传统伦理精神的创新。
二,发扬墨子“遍从人而说之”的精神,关爱所有学生,从面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每一个学生,甚至涉及学生背后的每一个家庭,这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宽泛的巨大的宣传教育场域,其影响面非常大,是一个全社会都关注的大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还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更关系到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甚至关系到民族发展的思想素质基础。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从中央到地方无不关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样来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我们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一个不漏,不留死角、不留余地、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要求严格落实到位,真正关心每一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爱每一个学生,积极发扬墨子“遍从人而说之”的精神,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一个“遍”字,即要普遍、遍及所有学生,确保所有学生的思想教育得到保障。工作中既要有重点,更要以点带面,积极推广,决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要求,也是教育的公平公正之意,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高等教育,其发展价值在于把每一个一般的普遍的个体培养为符合党的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此,我们更要发扬墨子“遍从人而说之”的精神,积极关爱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从遍及每一个学生的意义上创新思想教育工作。
三,要有“言则诲、动则事”的进取意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不仅要有宽度,还要有厚度,只有宽度,没有厚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深入。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多元的,由于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学生的思想会受到来自国内外各种复杂思想意识形态的干扰和影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深入开展,就很难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变化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应对学生思想的变化发展,充分发挥墨子“言则诲、动则事”的积极进取意识,开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在具体思想教育过程中,认真做好“言则诲”的功夫,把理说得清、讲得明,积极引导,诲人不倦。同时要“动则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抓真干,以身作则,积极有为,思想教育创新必须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墨子倡导的“诲和事”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郭智勇.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1-35.
[2]郭智勇.墨子贵生的伦理境界与当代执政伦理转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2-35.
[3]郭智勇.义利与人性:墨子教育思想的伦理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12(19):10-12.
[4]郭智勇.传媒碎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2012(21):48-52.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先秦显学比较视域中的墨家伦理思想研究”(项目号2016SJD720002);南京工程学院思政研究项目“微观视域中的传媒个性化发展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研究”(SZ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