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喻文化时代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思考

2017-10-24陈娟

文教资料 2017年2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

陈娟

摘 要: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师生关系是否融洽,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升,而且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文章从后喻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存在的后喻现象,阐述了后喻文化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并从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实行师生平等对话、建立合作共享模式、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后喻文化 师生关系 构建思考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已进入“后喻文化”时代,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传统师生关系面临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梳理和总结“后喻文化”对高校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后喻文化”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1],将文化的传播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前喻文化”,即长辈向晚辈传授知识经验,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第二种是“并喻文化”,即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第三种是“后喻文化”,即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2]。后喻文化,也称之为“青年文化”,指年轻人相较年长者而已,对新观念、新科技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年长者反而要向晚辈学习,形成所谓的“文化反哺”[3]。

在学校里,后喻文化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等,“后喻现象”体现最明显的就是“老师也有不知道的东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学到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比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更多,教师不再是第一手信息的获得者,也不再具有唯一的话语权,学生可能在最新热点事件、流行文化或者信息技术上比老师知晓得更多,虽然他们还坐在教室里或者在办公室接受教育,但他们似乎不再那么“听话”,开始反驳老师有时提出的一些观点,甚至还给老师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热点话题。有一次和学生在网上聊天,他说最近有点“蓝瘦香菇”,当时我就懵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后来我上网搜寻才知道这个概念的含义。毫无疑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层出不穷,如果我们还囿于现有知识体系,就会被时代淘汰,教师要不断学习,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畅通交流。

二、后喻文化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长期以来学生对教师顶礼膜拜,教师是“权威”的化身,不容有任何怀疑,“师道尊严”一直是师生关系的主流理念,深入师心。但随着“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越来越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已不能满足需要,他们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更乐于自主学习,利用互联网找寻答案或学习新知识。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者”,大量信息的传递不再局限于晚辈或者同辈之间,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获取知识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欢迎,学生心目中“万能”的老师地位受到动摇。此外,有些教师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库,还沿用以往积累的知识教育学生,对学生已然失去了吸引力。

后喻文化时代,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富有批判思维能力,他们反感于父母和教师的一味说教。课堂教学中,学生越来越反感照本宣科式教学方式,“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再受学生欢迎,学生更喜欢互动学习模式,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更希望得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三、构建“后喻文化”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

后喻文化时代悄然而至,传统师生关系正逐步解构,新型师生关系急需构建。“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升华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后喻文化”时代,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双方均需升华教学观念。教师要摒弃以往“师者为大”、“师道尊严”的观念,意识到自己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发掘潜力;教师不要只顾自己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自我陶醉,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不要端着架子,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遇到不懂的敢于并积极向学生学习,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生可以是质疑者而非跟随者,在课堂上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和老师一同探讨交流,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二)提倡师生平等对话

西方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强调“平等对话”,主张建立一种师生平等对话的新型关系。在“前喻文化”时代,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权威来自于身份、职位,而在“后喻文化”时代,教师的权威更多来自于自身的知识修养和人格魅力,知识渊博的老师会吸引学生自觉到场聆听学习,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老师侃侃而谈,也要学会倾听,学会包容,在课堂上,敢于接受学生的质疑,在日常相处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教师要树立以学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如长江大学“三尊三学”(尊重学生、尊敬学者、尊崇学术)的办学理念就是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三)建立合作共享模式

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个性发展不充分,这影响了教育教學质量。在“后喻文化”时代,老师和学生要学会角色互变,树立合作共享意识。一是知识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当前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可能比老师还多,教师不再是“权威者”,学生不再是“接受者”,因此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见闻,探讨交流,共同钻研,共享知识成果。二是感受共享,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可以消除师生关系的紧张和淡漠,增强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学生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会有助于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加强合作,教师要学着从讲台上走下来,课下与学生合作,在合作体验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同学们组织的课余活动,或作为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在实践中获得共同进步。

(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后喻文化”时代,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老师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不做学生“最熟悉的陌生人”,而要做学生思想的贴心人,做学生兴趣的引路人,做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沟通,不能一味地说教,而要学会鼓励和引导。平时多留意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平等坦诚地与学生对话交流,在和谐的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要以情感交流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开发潜能。一次上课,我发现有位学生总是在座位上动来动去,不能安心听讲,我课后与他交流,他说自己的关注点不在学习上,而在摄影上,希望在大学期间能办个人摄影展,我鼓励他在班会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梦想,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全面发展。在我们共同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不但完成了一些很优秀的摄影作品,获得了系列奖项,而且学习成绩有了质的提高,再也没有挂过科。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意识到每位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不要做只站在讲台上或坐在办公室的人,而要深入学生,用心观察,耐心引导,将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双向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张红梅,陈平.新媒体时代的后喻文化特征及其对思想教育的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04):1-4.

[3]徐龙.基于后喻文化时代的生态课堂构建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2(03):118-120.

[4]阳荣威,卢敏.后喻文化时代师生关系解构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3(03):64-66.

[5]宗云燕,缪祥彦.“后喻文化”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师生关系探析[J].大学教育,2016(03):21-23.

[6]杨会良,王胜霞,张朝伟.后喻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嬗变与重构[J].教育探索,2011(10):18-20.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
后浪&前浪 艺术史上的师生关系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在硕士点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氛围的研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