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深入推动需做好“四个衔接”
2017-10-24盛朝迅
盛朝迅
一、西部四省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着力突破制约新动能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新动能如何从旧制度的束缚中“破茧而出”,加强改革创新至为重要。四川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四川“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着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体制、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改革和制度创新,破除阻碍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制约,形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动力。目前已建成涵盖2000余台精密仪器的大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成立全国首个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实现应收账款融资2127.64亿元,并推动1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陕西省也积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军民融合创新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共享交通、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创客经济等新业态年均增速达到40%以上。西安光机所提出“硬科技”概念,主要指研发投入高、技术门槛高,但一旦实现突破,技术壁垒也比较高,能够形成较强领先优势的技术领域,目前在远距离虹膜识别技术、军用无人装备、多功能无人驾驶电动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并成立国内首个“硬科技”众创空间,扶持和孵化“硬科技”企业,带动以“硬科技”为基础的新动能快速发展。
(二)无中生有,高位推动,弯道取直实现新动能领域跨越式发展
西部地区新动能发展基础较为薄弱,要想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找准发展重点和方向,高位推动,形成新动能发展合力。在这方面,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做法值得借鉴。贵州省在缺乏产业、科技、人才和要素支撑的条件下,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高位推动、顶层设计,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全省发展的优先战略选项,积极营造产业发展氛围,快速聚集了一批大数据挖掘、存储和应用企业、科研机构和人才,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目前,高通、阿里巴巴、腾讯、华为、SAP、神州、360、浪潮等国内外大数据龙头企业相继落户贵州,“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健康管理”、数字金融、智慧物流等新业态快速发展,1—4月贵州省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5.1%,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6%,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89.1%。贵州还率先获批建设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率先设立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举办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通过发展大数据,贵州打开了国际视野,推动了经济转型,提升了治理能力,改善了民生服务,催生了“贵漂”现象,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三)老树新枝,新旧融动,强力推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升级
西部四省市都认识到,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既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也要看到,传统动能仍占很大比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传统动能改造升级,让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如,重庆市在巩固汽车、电子两大集群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加快装备、化工、材料、消费品等产业改造,使得传统产业不断提档升级。1—4月,装备、化工、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13%,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46.7%。贵州省强力推进“千企改造”工程,不断提升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航宇科技通过建设数字工厂,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从92%提高到99.8%,产品制造周期从28天缩短到15天,废料利用率从15%提高到30%,智能锻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明显。
(四)平台支撑,双创联动,激发新动能领域发展新活力新效益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支持下,西部四省市加快搭建孵化器、加速器、双创基地等平台支撑载体,推动创新创业创投结合,创业服务和融资平台逐步完善,“四路大军”的创新创业热情得到激发,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新的活力不断显现。重庆市自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设立企业39.3万户,月均新设数量比改革前增长50.1%。一季度重庆市十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32%,其中新型显示增长96.4%、機器人及智能装备增长66.2%、新材料产业增长52%。四川省创业投资表现活跃,全省各类创投机构700余家,管理基金规模突破1500亿元。通过发展“双创”,各地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在线医疗、共享单车、智能快递箱等新业态新服务模式层出不穷,四川涌现出1919、中药材天地网、咪咕音乐、人人快递等全国行业领军企业。
二、西部四省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性特征和问题
(一)面临发展壮大和动能转换的双重任务
目前,投资、消费、出口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动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增长动能正在逐步减弱,而经济结构变化及发展转型所蕴含的深度城市化、消费升级、拓展全球新兴市场和需求必将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带来新亮点、新支撑和新动力。但总体而言,西部地区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阶段,人均GDP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既要加快发展,又要转变发展方式,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改革,既要经济发展,又要改善民生、保护生态、扶贫攻坚,面临着发展壮大和动能转换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西部地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不能脱离自身发展的实际、走其他地区走过的传统老路,必须以开拓创新的思维开辟一条符合西部地区发展阶段特征和实际情况的新路。
(二)面临路径依赖少和基础支撑不足的现实矛盾
由于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少,路径依赖少,在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面临的传统制约相对较少,有利于新动能发展。如贵安新区原来都是乡镇,没有工业基础,所有发展的产业都是新的,根本不存在去产能、降成本等问题。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产业基础薄弱,新动能培育的新要素资源基础和集聚能力相对薄弱,制约了新动能的快速发展壮大。如陕西省反映创新资源分散、碎片化、封闭化特征明显,国际创新合作平台较少,产学研紧密结合不够。“四新”经济领域不仅面临高素质人才短缺、新技术转化低效、信息数据整合使用价值不高等问题,同时也面临新生产要素集聚共享能力不足等问题。贵州省信息网络覆盖面不广,在一些贫困山区还存在信息空白,“数字鸿沟”明显。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缺口较大,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达到3.5万人,难以适应新动能领域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的要求。
(三)面临市场空間相对有限和制度创新供给相对不足的双重瓶颈
对西部地区而言,新动能领域的市场空间问题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共性是新兴产业在培育和发展中有时遇到一些政策障碍,导致新兴市场不能尽快拓展。如创新药物的上市问题、基因检测纳入医保的问题、新材料的应用推广问题等。特殊性在于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们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市场空间有限,开拓难度比较大。在政策层面,现有的一些经济领域的制度、政策和管理规则已难以适应新产业新动能蓬勃发展的需要,甚至在部分领域成为阻碍新产业新动能发展的束缚因素。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利用要求较高,目前数据开放和共享有待强化等。
三、推进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路与具体建议
(一)立足西部地区实际,做好“四个衔接”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现有工作紧密衔接。从西部地区发展实际看,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衔接:
一是促进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相衔接。新动能不是空中楼阁,如果没有传统动能的根和枝,新动能是发展不起来的。特别是西部地区传统动能所占比重更大,传统动能改造升级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忽视。必须把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相衔接,通过发展新兴技术,加强对传统动能改造。
二是促进工业化发展壮大与数字化转型相衔接。西部地区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大力推进工业化向纵深发展是这一时期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但与发达国家和先行地区所不同的是,西部地区的深度工业化与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潮正面交汇,具有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和服务型等“四型经济”特征的数字经济正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主要方式。必须把推进工业化发展壮大和数字化转型相衔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三是加快发展弯道取直与保护生态脱贫攻坚相衔接。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要想加快追赶超越弯道取直,必须紧盯世界潮流、前沿科技和市场需求,着力推动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智造经济等为重点的新兴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保护生态、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繁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先污染再治理和“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的老路,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一手抓新动能培育,一手抓生态环保和扶贫攻坚,把大发展、大生态和大扶贫紧密结合起来,让新动能的发展呼吸着生态健康的空气、沐浴着共享发展的阳光。
四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衔接。当前,虽然西部地区新动能仍在快速成长,但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比重出现下降。2016年,西部地区GDP和外贸进出口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1.0%和7.0%,较2015年分别下滑0.5和0.4个百分点。表明,西部地区仍需加大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力度,系统推进国有企业、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部分新兴领域行业监管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先行先试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二)针对新动能发展规律,抓好“三件大事”
一是加大对新动能培育的资金扶持。新动能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多渠道金融支持。但目前西部地区风险投资等创新型金融发展不足,难以适应新动能领域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的要求。贵州省今年向金融机构推荐了573个具有示范性、前景好的新经济项目,但仅有224个项目初步达成融资意向,意向融资额仅为融资需求的24.6%。为此,需要优化投融资政策,加大对新动能领域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新动能领域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扩大融资。
二是完善新动能培育的平台支撑。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要有一定的平台支撑,促进生产力布局向创新驱动发展聚焦。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重点领域设立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咨询、专利、检验检测、产权交易等开放式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一批由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鼓励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新媒体、创新创业虚拟社区等新兴孵化器,设立创客基金,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平台。
三是加强新动能领域的企业主体培育。推动新动能发展,企业是主体,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做大做强一批平台型企业,加快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推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合力。要以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慧医疗为重点,大力发展网络交易和服务平台企业。以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形成若干具有行业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群。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培育计划,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