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踏血寻梅》解读都市人的孤独
2017-10-24朱杰
摘 要:《踏血寻梅》是一部悬疑、破案题材的电影,此部影片通常不按悬疑片的常规套路出牌的,其主要讲述的“案件是为什么发生的”,通过郭富城饰演的警官调查凶手,引出了王佳梅和丁子聪这两个人的故事,并在调查案件的层层递进过程中,让臧警官用另一视角来引领观影者,逐渐从电影的屏幕中走向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笔者主要对《踏血寻梅》中的都市人“孤独”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踏血寻梅;都市;孤独
作者简介:朱杰(1988.8-),江苏东海县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毕业,专业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现为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1
在《踏雪寻梅》这部影片中,笔者认为导演主要是想传递出都市人群“孤独”这一主题,影片中的女主觉得孤独是因为没有钱,所以需要在后期添加一些让她拥有了金钱的生活,但还是觉得孤独,这样就可以让她觉得她的孤独不是因为钱,而是她本身就有孤独的特质[1]。
一、影片中“孤独”的都市人群
影片一开始“孤独的人”折射出了社会中每个人内心的孤独、隔膜与疏离。作为女儿,她没有得到母亲的理解,自己执着奋斗以求实现梦想,但结果很惨淡;作为学生,她与同龄人的心灵缺乏相惜与守候,然而和同学之间感情相对比较淡薄;作为员工,因为新移民身份让人看不起;作为援交女,虽然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但并没有得到关注,因此,王佳梅的一生都是孤独的[2]。只有远在内地湖南的父亲才是她情感上的唯一寄托,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援交赚来的钱默默地汇给他。丁子聪的孤独表现在年少失学,没有交到任何朋友,年长后又失业,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即使有自己深爱的人,但也仅仅存在于回忆之中,仅此而已,这就是丁子聪的孤独。至于藏警官的孤独,这是一个一心工作,失去家庭生活的人,妻子与他离了婚,影片中通过他独特的造型暗示着他与这个社会人群的格格不入。而王佳梅的妈妈为了一个身份,宁愿嫁给一个比她老很多的男人,虽然她经常跟王佳梅剑拔弩张,但是心中也是非常爱女儿的,与唯一爱的人沟通不了,她也是一个孤独的人。
影片中塑造了这样一群“孤独”感强烈的群体,他们有着共同点,比如都生活在香港这一大都市,都有着各自的梦想等等;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实现梦想生活的方式,处事态度等等。而影片中人物悲惨的结局有着社会的原因,也有着自身的原因。“孤独”似乎与忙碌的社会格格不入,与喧嚣的人群不相契合,但它确确实实存在于当今社会之中,存在于你我他之中,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之中。当一个人觉得死无所惧的时候,就会生无所欢[3]。比如王佳梅,在她扔下耳环的那一刻,她似乎放下这一切痛苦,由于孤独让她看到的处处都是绝望。她没有刻意去死,她只是不觉得“死了也挺好的”而已。她觉得活着累而且绝望,死也许是一种终结,何必一个人苦苦支撑着明天呢。而丁子聪是一个值得信任又能够让她摆脱痛苦从而寻找到解脱的人,他懂王佳梅,懂她的痛苦,懂她的孤独,于是就出现了影片中展現出来的人物的结局——孤独带来的死亡。
二、都市人的“孤独”原由探析
导演翁子光着力地表现了“都市病”的主题,以这场悲剧发生的社会因素为分析依据,借助王佳梅姐姐的口来强调妈妈来香港之后变化好多,人也老了很多;王佳梅来香港后也变化不少,现在什么事情都藏起来了,不再像以前小时候什么事情都可以说出来了,以此表明人物性格的转变与环境改变有关。同时影片又通过臧警官,从精神的角度来分析,解剖丁子聪的内心,从而得到了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答案,精神病人是没有办法通过分析来解释的。精神与人性相连,而人性的复杂难解完全超乎人们的想象,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自私、博爱、冷漠、善良、残酷、顺从等等几乎是同时存在的,不存在此消彼长,也不存在亘古不变。因此对每个人内心的定论是不能以一个社会上的概念来决定的。
导演将“都市病”作为揣测这个案件发生的原因,更多的则展示了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群,集体患上的“孤独”病。王佳梅、丁子聪、王佳梅的母亲等等,作为这类群体的代表,他们生活在都市,但也生活在社会边缘,导演把主人公在社会意义上的边缘位置作为这场案件发生的根源, 进而引起观众思考,为何在人头攒动的大都市,人们会感到“孤独”。表明了除了病态的心理,更多的则来源于这个物欲横流,消失了对“诗与远方”虔诚追求的纷乱的社会。
三、结束语
《踏血寻梅》是翁子光继《明媚时光》与《微交少女》之后的成熟惊喜,由于它是相对比较单向的关注面,套用的是传统电影的外壳,主要是体现出人性在最深处的凄美与阴暗中充满着感官刺激的画面。虽然呈现出的色情片段和血腥暴力的谋杀镜头对该部影片造成不好的形象,可是影片却给人以发自内心的深省,以及感受镇定思痛的效果。近年来,《踏血寻梅》在电影市场中是一部具有深度惊艳的娱乐之作,通过“寻梅”路上的悲凉“踏雪”情景,衬托出现实的残酷与冷漠,同时又展现了对生活、社会群体的思考。
注释:
[1]崔倰. 管中窥豹 从大赢家《踏血寻梅》的胜利看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J]. 家庭影院技术,2016,05(17):106-107.
[2]韩路. 孤独患者的悲苦人生——评电影《踏血寻梅》[J]. 民心,2016,06(22):58.
[3]何树勋. 《踏血寻梅》——小人物在逼仄城市空间中的生存困境与悲情人生[J]. 电影评介,2016,15(32):43-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