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梅廖夫小说中的东正教教历研究

2017-10-24王泽宇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7期

摘 要:什梅廖夫是俄罗斯侨民作家中具代表性的一位,浓郁的东正教精神是其创作最鲜明的特征。本文以什梅廖夫的小说《士兵》、《来自莫斯科的保姆》和《上帝之路》为文本,试从东正教教历角度分析什梅廖夫创作中的宗教特征。

关键词:什梅廖夫;东正教教历;命名日;主显日;圣诞节

作者简介:王泽宇(1990.8-),女,汉族,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2

相较于其他国家,为纪念耶稣基督、圣母和圣徒,俄罗斯东正教节日数量繁多。据统计,包括众多圣徒纪念日在内,东正教节日的数量已超过一年的天数,就是说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或几个节日。什梅廖夫在创作中穿插了大量的东正教节日,其中不仅包括节日民俗,庆祝方式,同时还有各节日和圣徒纪念日的渊源。这些节日多数是与基督教教历传统相适应的产物,节日与小说主人公命运错综复杂的联系也构成了什梅廖夫创作最具特色的探究点。

1.《士兵》中的神奇的命名日

由于受东正教传统的影响,俄罗斯人多隆重的庆祝命名日而非生日。在东正教传统中,人生下后都要到教堂去接受命名,同时由教父为新生儿洗礼,这一天被称作命名日(День именин)。教父在命名的时候多会选择耶稣门徒或传统东正教圣徒的名字,如彼得(Петр)、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玛利亚(Мария)等等。根据教历,每个名字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命名日。人们一般会选择距离自己生日日期较近的一天作为命名日,在这一天中邀请亲朋好友,在家中举行小型的聚会宴共同庆祝。

在小说《士兵》(Солдаты,1930)中,主人公斯捷潘·杜拉耶夫(СтепанБураев)在自己的命名日——圣斯捷芬(СтефанПреподобный)庇护日中在前线失去了自己的一条腿。什梅廖夫在作品中强调这一巧合的必然性,并指出,杜拉耶夫父亲在为儿子取该名字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某种不可知的神秘的惶恐和不安。斯捷潘的弟弟巴维尔(Павел)则同样在战场上丧命于自己命名日——使徒彼得和帕弗拉日(Праздник апостолов Петра и Павла)这一天。当杜拉耶夫的父亲从墓地回来的时候,回想起自己儿子身上发生的一切,什梅廖夫这样写到:“他的心仿佛被照亮了一般,一切生者和死者都焕发着神圣的光芒。”无独有偶,在小说《禧年》(Лето Господне)中,虔诚的遵循教规者安娜·伊万诺夫娜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万尼亚后也同样发出过如此的感慨:“发生的这一切是多么好啊!……爸爸在过命名日——天使日(День Ангела)的时候离开,而现在当我们拿来馅饼庆祝妈妈的命名日时……却埋葬了我们的父亲。”在什梅廖夫笔下,与命名日相关的注定结局成为了主人公不可逃脱的宿命。

对于俄罗斯的东正教徒而言,洗礼是灵性的诞生,那么命名日也随之具有了命定的神圣含义。由于基督的力量,具有原罪的自然人的灵魂死亡,从而诞生了新人。这是对基督救赎之功的把握。教会赋予了人以新的灵魂,同时也注定了人一生的宿命。小说中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事件在什梅廖夫看来,是偶然也是必然。俄罗斯东正教的神秘主义倾向融入了作家的创作中,也将种种难以解释和预料的事件和感应纳入到了不可知的神秘圈子内。

2.《来自莫斯科的保姆》中的东正教主显日

小说中,主人公是一个落入俄罗斯20世纪历史事件旋涡的老妇人达莉娅·斯捷潘诺娃。她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深深不可动摇的东正教信仰,有坚定的精神信念,内心永远保持着不可干扰的平静。这使得她能够正确,理智,清醒地判断国家和人们正在发生的一切。她在经历了生活的折磨和不堪的痛苦过后,在主显节(Богоявления)上的一番话揭示了她关于罪和报复的认识,以及俄罗斯所遭受苦难的深刻含义:“难道您不知道吗:我的教堂——主显节的那一天?!在主显节的前夜,神圣的主劝导我,所有承受的苦难的都遵循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被洒上了洗礼的圣水。主显节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关于十字架的梦。节日的那天早晨我的心一切都变得澄净了,想起了家乡亲切的教堂,光明,我的心灵展翅高飞了起来。”

达莉娅在主显节说出这番话并非偶然,因为这一节日意味着深的降临和对世人的拯救,同时还给世界带来了走向完善的希望。斯捷潘诺娃用她的东正教信仰无比热爱俄罗斯的精神来培养由她照顾的少女卡佳,并热忱的对充满苦难的俄罗斯大地报以深沉的爱和坚定的希望,尽管她最终失去了健康这比珍贵的财富,却获得了无比接近上帝的真理,净化了自己的灵魂。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救赎,从更广阔的意义来说,是对整个世人的救赎,对于这种拯救A. 施梅曼神父解释道:

教会仿佛一直关注着被它作为拯救者和神来信的人的降临,关注着他的降临对世界、对人、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意义。耶稣为什么想要受约翰的洗礼呢?教会的回答是:耶稣受约翰的洗,是為了把自己等同于所有人,无一例外的所有人,包括需要宽恕、拯救和重生的罪人。他以自己的受洗证明了,他来不是为了审判人和给人定罪的,不是为了从外部,人神的高度给我们律法和规范,但是为了与我们结合,为了成为我们之中的一员,使我们成为他的完善的和无罪的生命的参与者。

3.《上帝之路》中的圣诞节

复活节是东正教的核心,同时也是东正教的完善性和真理性的活见证。复活节是可感觉到的圣灵的作用,是生灵降临的表现,因此同时也是复活的基督在人世间的显现。在俄罗斯民间传统中,复活节之夜是与受难周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联系的。这个夜晚里,仿佛一切都融化在基督复活的光明里,复活节之夜是黑暗与光明、痛苦与欢乐、受难与幸福的分界线。在俄罗斯东正教传统中,和复活节同样具有重生意义和最高神圣力量的节日就是圣诞节。12月25日原是罗马帝国的太阳神节,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堡把基督教确立为国教之后,基督教开始排斥多神教,排斥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多神教信仰的内容加入了基督教的意义。于是,庆祝太阳神节的这一天,基督教用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认为这是真正的太阳的诞生。endprint

在小说《上帝之路》中,复活节却与其他俄罗斯东正教节日并无特殊差别,什梅廖夫将更多的节日内涵赋予了圣诞节(Рождество)和其后的圣诞节节期(Святки)。作家在这里对主人公索切利尼克(Cочельник)在克里姆林宫的一幕给予了细致的描写。当时,宫中回响着这样的一段曲调:“我的心在激烈地跳动着——我听得到欢快的光芒!弥漫在周围的一切……我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清澈的感觉……是不可知的上帝的秘密。是这爱的洞察力吗?我只知道自己深切地感受着万物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所有的一切,都连在了一起……仿佛所有的一切都被这秘密所围绕……一切都在祈祷着,太阳,大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雪堆都在为这童年般的神奇所祈祷着。那里,在冬日的夜里,深夜的克里姆林宫,能够未卜先知的圣母,都在倾听着神秘的誕生——圣诞节。”

这段曲调充满着明确的聚合性世界观的认识,创世主与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无法分割的,在《上帝之路》中,一切事物的崭新开端凌驾于复活节的意义之上。在东正教中,真正的太阳即基督的诞生给世界带来了精神之光,这是新的宗教时代的开端,在这个时代里人们无需把自然的力量加以神圣化来求得庇佑,而是崇敬超自然力量的基督。正如什梅廖夫研究者A. M. 柳鲍穆德洛夫在自己的研究论述中提到:这一点并非偶然,什梅廖夫后期创作的小说中转向了许多俄罗斯象征主义的精神。在《上帝之路》中的东正教教历证明了柳鲍穆德洛夫的话。什梅廖夫在这段对圣诞节的描写中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聚和性。

聚和性是由霍米亚科夫提出的神学概念,同时也是俄罗斯东正教史上第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精神学说,在尼西亚信经中规定的教会是“统一的、神圣的、普世的和使徒的。”在俄语中,聚和性一词的词根具有双重性含义:一是为解决某个重要的事件而举行的代表商议性会议,其次是多个教会的神职人员共同举行礼拜的教堂。包括霍米亚科夫,布尔加科夫等俄罗斯著名神学家在内都认为,只有在东正教教中才存在着聚合性所要求的两个最基本因素,即自由和统一。什梅廖夫认为,正是这种聚和性在俄罗斯民族身上的体现,才能使人们拥有战胜罪恶,承受苦难并达到灵魂的至高纯洁。同时,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圣徒精神和禁欲主义的传统文化也是在东正教聚和性的理想基础上建立。在人摆脱罪和恶的过程中上帝的旨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基督无处不在的宗教理念对信徒的作用指引着人的灵魂走向天国之路。

4.结语

东正教精神并不是一套成型的理论,而是什梅廖夫创作精神的一个集合。命名日、主显节和圣诞节作为俄罗斯东正教最具代表性的节日,在什梅廖夫的笔下被赋予了浓郁的宗教气息,具有宿命意义的命名日,象征着幸福和快乐的主显节以及包含着对俄罗斯民族精神聚和性含义的圣诞节,饱含着作家对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体悟和思考。出于种种原因,什梅廖夫辗转国外,过着漂泊无依的侨居生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成为了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一次浪潮中的一名领军人物。不可否认,什梅廖夫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对俄罗斯信仰的探求,以及贴近民间语言的写作特色,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最富东正教气息的作家。

参考文献:

[1]ВоскобойниковВ. М.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православныйсловарь[M]. М.: ?Эксмо?, 2007.

[2]ИльинИ. О. О тьеми просветлении. Книга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критики: Бунин, Ремизов, Шмелев[М], М.: ?Скифы?, 1991.

[3]Институт миров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им. А. М. Горького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Наследие И. С. Шмелева: проблемы изчения и издания[М], М.: ?ИМЛИ РАН?, 1991.

[4]И. С. Шмелев. Избранное[М], М.: ?Правда?, 1989, стр.163.

[5]И. С. Шмелев.Пути небесные[М], М.: ?Сибирская Благозвонница?, 2015, стр.185.

[6]C. H. 布尔加科夫. 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 徐凤林译,商务印书馆,2001.

[7]徐凤林. 东正教圣像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张百春. 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 上海三联书店,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