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仙洞,水竹席

2017-10-24李达元

中华手工 2017年10期
关键词:竹席席子丰都

李达元

年逾七旬的王榜坤,出生于包鸾镇飞仙洞村,那里遍山都是水竹,他的爷爷、父亲都是编制包鸾竹席的篾匠。当地人除了搞粮食生产外,利用闲暇时间织起了席子,从而增加收入。“从8岁开始,爷爷就传授我包鸾竹席的编织技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鎮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20多岁的青年,几乎人人都会编织竹席。”王榜坤说。

包鸾竹席是丰都传统手工技艺,由湖广填川移民创造并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丰都县县志记载,1960年,国家主要领导人曾将一张编有中越两国国旗和“中越人民友谊万岁”字样的包鸾竹席赠送给越南领导人胡志明。

包鸾竹席的原料为冷竹,出自当地海拔800-1000米的高山。每年一入夏,民间艺人便开始上山挑选竹材。选材靠肉眼,全凭经验,一般选择生长1年左右,挺拔直立,且根部往上3至4米之间,无枝梢、无硬疤、无虫蛀的冷竹,砍回家备用。

编织竹席,不但要求经线和纬线交叉严丝和缝,且要花条牢固,纹理整齐,同时还要在上面织出喜字、“卍”字、铜钱、水波纹、木花芯等图案,好的工匠还可编织出老虎、狮子、雀乌、龙蛇等精美图案,使得竹席不但实用,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散发出竹木清香的竹席成品,光泽鲜亮,细丝密纹、轻巧美观、柔韧细腻、折叠后无压痕,体现了民间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2010年,包鸾竹席传统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世纪60年代,包鸾镇成立了包鸾工艺社,当时有100多人在工艺社专业制席,每个月能打400-500床,由于不允许私人经商,打好的席子就交给专门做外贸的人,他们把这些席子运到广州等沿海一带去卖。“情况比较好,很受欢迎,大家的积极性也很高涨。”说起那段经历,王榜坤显得很激动。“爷爷和爸爸经常偷闲来看我,教我技术。”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那时候工艺社打席子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有干劲,不服输,能在席子上打出“二龙抢宝”“野鹿衔花”等精美图案。“至于在席子上打几个字是根本算不上有技术含量的。”

王榜坤站在织席凳前一边织席子,一边讲起了包鸾竹席的优势以及制作全过程:首先是选材,打席子的水竹需在白露后采伐,这个时间段采伐出来的竹子才不会生虫。然后要把竹子划成一段段“篾块”,去掉黄篾晾干,1200根丝扎成一捆。接着把“篾块”劈成两层,把青篾层泡胀,过匀刀后再泡2~3天,把表层刮青,内层刮柔,留下的部分既坚实又有韧性,然后就开始编织。“我现在这个工序就是编织,织的时候要做到横平竖直,使纹路成一条直线,花纹的布局也要均匀,篾与篾之间要靠紧、无缝。你看嘛,我这篾有点干了。”说着说着,王师傅拿起喷雾器给篾丝上喷了些水,织起来果然就容易多了。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整边,整边分纠边和折边两种。纠边的回了一次头,多了一个“人”字,牢固些,而折边是直接反插过来的,容易断。“你看我们包鸾竹席,用的就是纠边,这个工艺还不错吧!”王师傅拿出织好的席子说。经过这些工序织出来的席子睡起来既凉快又耐用,用上10年是没问题的。市场上那么多凉席品种,相对来说竞争也大,为何还能坚持?据王师傅介绍,市场上卖的“麻将席”一块一块的,有一定的厚度,许多老年人睡起来太凉了,时间长了就受不了,容易感冒。那种普通席子,背面粘了一层布,透气性相对较差,又不凉快。包鸾竹席凉性适中、软和,有固定的消费人群,特别受中老年人的青睐。

不过王师傅也有顾虑,没人愿做这个手艺,今后恐怕会失传。织一床席子需要7-8天的功夫,而一床席子的卖价在600-700元之间,平均下来每天80元。“太不划算了。本来几个小孩都会打席子,但他们宁愿到外面去打工,就是不愿在家做这个手艺。现在打席子的人已经少得可怜了呀。”王榜坤很是无奈,言语中饱含了他对一生钟爱的手艺的不舍。“要是能实现机械化,而又能达到人工的标准,那就太好了。这是我们丰都的一项宝贵的文化,如果搞丢了,那就太可惜了。”王榜坤说。

目前,全镇只有五六家人还在编织竹席,年产量仅200多床。为传承和保护好这门手工技艺,丰都将包鸾竹席定为县级重点工程,为传承人争取到每人每年3000元的补助。丰都还为包鸾竹席注册了商标,也是为了让它以后的路,越走越平坦。endprint

猜你喜欢

竹席席子丰都
“一席话”的来历
丰都,不负好春光
凉席突然不凉了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凉席突然不凉了
山清水秀 人杰地灵——中国著名鬼城丰都新貌
丰都包鸾竹席 满山冷竹满山翠,一床竹席一床珍
煮竹席
丰都庙会
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