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坑塘茶焙遗址 感受宋时人精致生活
2017-10-24李隆智
李隆智
周末到洞宫一游,无意中邂逅坑塘龙焙贡茶遗址,在绝伦山水与历史之间穿梭,感受了一回宋代人的精致生活。
洞宫山的悬崖峭壁中,云雾缭绕。而在那峭壁的不远处,豁然于一片相对平坦的开阔地。这里,稻浪金黄。
千年古寺资福寺的钟声悠远的传扬。从资福寺往下庄古村行驶一个公里,迎面扑鼻而来一股幽香,那是薰衣草的馨香吗?一座新建的亭子招呼着你,亭子就叫“流香亭”。亭子边泉水叮咚,告知你这是宋代坑塘茶焙遗址入口。驻足亭子,边上有一块石碑,介绍了坑塘焙的历史。坑塘焙位于古关隶镇西里第十六郡境内,即今镇前镇下庄村约1公里处之茶坑,因附近有坑塘自然村及古刹坑唐寺而得名。
坑塘焙创立于北宋太祖建隆3年(962年),是宋代建州北苑贡茶重要民间龙焙之一。据纂于宋建炎四年(1130年)的前村《宋氏家谱.杂事记》载,其族人宋炂、宋灼兄弟于后周世宗显得六年(959年)移居留源(今湘源),旋在下庄茶炕创建龙焙,生产白毫贡茶,并经建州漕运而“进御”,且从此“以茶积富”。这是政和县在宋朝初期就已生产贡茶的历史实证。坑塘焙范围约230余亩,由南向北延伸,从流香涧石板桥进入。流香涧因古时溪边长满萱草,芳香四溢而得名。此处古有“流香亭”,是进入龙焙的门户,也是龙焙的迎客处,后毁于战乱,2015年重建。
过流香亭,沿着右边古官道进入坑塘焙贡茶生产区,可见到茶焙、蓄水池及“仪凤亭”等遗址。据村书记刘马庆介绍,“仪凤亭”是当年接待本县及漕运官员休息品茗处所,亭梁上原有“新焙初成喜供御;宿香半留且尝宾”的对联。此亭在民国初焚毀,今也仅见遗址。这条古道是通往宁德周宁的必经道路,古道边的石砌、石板桥,斑驳中述说着宋时的繁华。
越过龙焙贡茶遗址,沿着茶山绕行至龙焙后方的摩崖区,可见数处古代石刻,其中有北宋淳熙间政和县令袁采的《龙焙试茶:“龙焙春回紫瓯动,濯足炕塘初试茶。袅袅茗香笼凤阁,竹笛频吹颂物华。”漫步山间,在一处岩罅间尚可见到宋时为制茶而凿出的“龙涎泉”遗迹。
据介绍:龙焙南面的高坡上,原有一处踞高临下建筑,是当年茶焙护院住所,其遗迹今尚依稀可辨。坑塘焙自北宋初创立,到南宋时因经历多次战乱而衰落。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罢造团茶,北苑之贡大为缩减,坑塘也随之败废,最终分化为多个民间小茶焙,其存在历史长达400余年,是政和县乃至福建茶业发展史的重要遗存。
据政和县志记载:宋时政和茶叶野枞遍布,制作出来的茶叶身披银毫,泡出来的汤色乳白,郭斯垕描述的茶叶为但是最名贵的白毫银针。
“后阅西里《宋氏杂事记》,则有云后周显得已未六年,其祖炂、灼二公入居刘源,辟茶坑之圃。宋太祖建隆壬戍三年,制龙焙贡茶,进建州后贡御,后遂以茶积富,此亦政邑土物之翘楚矣。炂、灼二公入居刘源,辟茶坑之圃。”郭斯垕云 “茶坑”乃宋灼制作龙焙贡茶之所,也就是我们邂逅的坑塘焙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