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里打出的“异彩纷呈”
2017-10-24
万荣花鼓气势恢宏、场面壮观,其鼓乐调子粗犷豪放、欢畅明快,舞蹈和唱词表现出欢乐喜庆的气氛,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一般用于迎神赛社、古庙会庆典、闹元宵和村民踩院子等喜庆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鼓术表演
万荣花鼓表演重在鼓,鼓在表演中是重头戏。它在演奏中兼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万荣花鼓在鼓术表演上有三种形式:一是低鼓,又名腰鼓,鼓的位置系于左腰部,两手均持硬鼓槌击鼓,表演各种动作,节奏清晰有力,速度慢而稳健,表演者为老当益壮的老汉;第二种是高鼓,又名胸鼓,将鼓右高左低,倾斜系于胸前,左手持硬鼓槌,右手持皮制软鼓槌相击鼓皮,表演各种动作,节奏有力,速度较快而活泼,表演者多为英姿飒爽的青年;第三种是多鼓,表演者于腰、胸、肩、头各系一鼓,也有系两三个鼓者不等,由于鼓多,限制动作,所以较庄重稳健。
花鼓表演人员可多可少,组成人员以打鼓为轴心,配以4~8名敲云锣(俗称铛锣)的女娃,一名唱曲的,俗称“伞头”;一名丑角手持拨浪鼓,穿插于演出行列,插科打诨,动作诙谐幽默,用以活跃气氛;如晚上在广场表演,还需配数名撑灯的,俗称“高照”。另有两名敲大锣和拍镲钹的,以上人员皆化妆并着彩衣,表示欢乐喜庆。还配有7~8名手执红花油棍的,用以开路打场维持秩序。为了使观众能更好地看到表演,常有一些高难动作,如由两人双肩抬棍,表演者在棍上居高临下,或立或跪或平卧,或倒挂,表演各种动作,也有的在桌上进行表演。
基本打法
万荣花鼓动作形态丰富、优美活泼、变化较多,当地有谚语形容:“手打鼓子脚踏锣,脑袋摇的就是钹”(指低鼓),“抬头挺胸两脚活,式子锣鼓三结合”(指高鼓),这确实是万荣花鼓的特点。万荣花鼓的低鼓、高鼓和多鼓都有不同的打法。但三种鼓均有一个基本打法,即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右手击上鼓面打前半拍“咚”,左手击下鼓面打半拍颤音“都儿”,连续音响则为“咚都儿”。左手花样简单,右手花样繁多。
低鼓的基本打法有:正上击锤、反上击锤、正下击锤、反下击锤、拉击锤、戳擊锤、勾击锤、背后勾击锤、左手回勾锤、左右交叉击锤等,技术动作有各种掏腰、掏腿等。高鼓的基本打法有:鼓下搂锤、鼓前搂锤、鼓上搂锤、前推后挑锤、左手倒搂锤、背后搂锤等,技术动作有各种吸腿、掏裆等。多鼓的基本打法根据鼓的数量不同,打法也有不同,以三鼓为例,一般先胸、后肩、再头。其他如掏裆、背勾、吸腿等技巧动作,与高鼓打法同。一些高难度动作如“狮子滚绣球”“秦琼背剑”“凤凰双展翅”等,目前只有极少数艺人掌握。
花鼓套子
万荣花鼓的套子很多,流传下来的有一点油、风搅雪、干炒豆、狗厮咬、鸭子浮水、凤凰三点头,还有二锤、紧三锤、四锤、五锤、六锤、七锤、八锤、走圆场、白菜卷心、龙摆尾、三闪腰、踏四角、龙缠柱、剪子关、十字花、蝉蜕皮、倒推磨,等等。新添的套子有祥云绕头、大鹏展翅、腰缠万贯、徒步青云等。
每个套子均由开场、流水、正套、结尾四部分组成。开场如同音乐上的“引子”。流水即行路鼓。正套即花鼓的主题思想和内容,这是最精彩的部分。结尾即花鼓每个套子的结束。这些套子名称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根据固定的舞蹈内容和姿态取名的。二是打击乐器的节奏、音响引起人们的想像,如“鸭子浮水”,从音乐里明确创造了鸭子扑水嬉戏的情景,人们把音乐的意境和现实生活情景相结合,给这个花鼓套子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这些套子和表演紧密结合,共同创造了花鼓艺术的独特魅力。
花鼓曲调
万荣花鼓在表演时常常插进几段小曲,其目的一是为增加气氛,活跃场面,二是为腾出时间供打鼓演员休息。其小曲采用当地流行的眉户、绣荷包、小放牛等曲牌。这些曲牌都是围绕着演出的场地选唱。现在流传下的曲牌如祭祀后土娘娘,演唱者就唱道:“花鼓朝拜娘娘庙,娲母娘娘满脸笑。诚心叩首一炷香,保你儿孙满堂跑。”如为村民踩院子,就唱道:“进门土地堂,家有万石粮,人旺财旺家兴旺,国泰民安享太平。”再如在广场演出,则唱道:“花鼓打得圆又圆,四面八方人围严,一岸站的男子汉,一岸站着女婵娟。”还有的根据演出对象即兴编词。
花鼓歌词
旧时,花鼓经常是围绕“庙会”“祭祀”“踩院”等活动演出,许多歌词反映了这些内容。另有一部分多是从民歌或戏本中采来的,也有花鼓艺人根据演出对象、场合不同随意编唱的。如:“一个小鼓圆又圆,两头都拿牛皮幔,三打青龙来戏水,四打珍珠倒卷帘。”“小小锣儿一块铜,越敲越打越中听,一日打到北京城,拜访领袖毛泽东。”
花鼓图形
万荣花鼓不仅讲究打鼓技巧,也注重跑场子走位等演出图形变化。传统花鼓舞台演出图形有十字花、倒推磨、枣花、缠住脚、穿八字、蛇蜕皮、龙摆尾、连环套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