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应用设备管理标准对接国家战略
2017-10-24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化工作办公室
热点关注
企业如何应用设备管理标准对接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国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全面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陆续推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节能减排、提质控本增效、“工匠精神”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举措。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于2017年6月1日发布的团体标准《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T/CAPE10001-2017)越来越受到广大工业企业的关注,其中一个主要关注点就是如何应用好该设备管理标准要求来对接好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在《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框架搭建和初稿形成过程中,编写组成员就达成共识:该设备管理标准应充分汲取各主要工业国家相应标准的优点,抛弃其不足,要充分体现出中国的设备管理特色。应在国内多年积累的设备管理有益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在把握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化核心理念的同时,主动与国家战略对接,将智能制造与智能维护、降本增效与节能减排、精益管理与卓越绩效、“工匠精神”及“工匠文化”等体现时代特点的管理要求和有效工具应用融合进标准条文中,确保标准的核心条文能够在企业层面对接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有效落地,以及未来一段时间能为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下面就这个话题作一解读。
对接“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确立了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以及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李克强总理也在多个场合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要害”就是“智能转型”,并且是建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上。
“互联网+”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条文,又是如何与“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对接的呢?
《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的主要条文是指导工业企业建立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闭环,强调全员参与、过程规范、管理闭环的理念,并以专门章节介绍了“智能制造与智能维护”,下面逐一说明:
1.中国制造中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重体现“众”,对工业企业而言就是指大多数的基层员工。而在《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中也明确强调全员参与和全员改善,不管是现场管理、改善活动,还是自主维护,均是反复强调全员参与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和重视全员的力量,这是不断创新、提升水平的基础。
2.智能制造:中国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及“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的关键,是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本身就离不开生产制造设备的可靠性及管理的有效性,这些在《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条文中均有所体现,比如以下条款:
(1)润滑管理模块。一些工业企业的润滑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甚至都没有建立润滑周期、加油量、油品类型等技术标准,润滑管理缺位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和重大设备故障损失。即使现在很多工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润滑管理对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有效实施润滑管理仍没有完整思路。《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的润滑管理模块中,详细介绍了系统提升润滑管理水平的套路,包括如何借助“智能润滑”方式提升润滑效果等。“智能润滑”也就是通过加设智能润滑系统,实施定点、定时、定量的润滑工作,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大程度地提高设备润滑的可靠性。
(2)点检管理模块。目前仍有很多企业采用是基于人的五感的点检模式,但是较为复杂的设备故障隐患,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才能识别和判断出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条文中专门论述这一问题,针对点检实施闭环中,如何强化隐患识别和劣化跟踪的管理机制给出明确要求,扩大了准确获取设备关键部位信息的渠道和来源。
(3)设备状态监测和状态维修模块。《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条文中要求,企业可以视设备实际和管理需要,通过引入在线或者离线的设备状态监测仪器或装置(测振仪、测温仪、红外成像、超声探伤等),对设备部位实时监测,对数据或者现象进行分析,发出报警信号,排除故障隐患。这本身就是大数据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准确预测设备部件剩余寿命,实现精准智能维修的必要条件。
(4)备件管理模块。为了防止设备故障后出现缺备件而造成停机等待的损失,在《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的备件管理模块中,明确指出运用数据分析,优化备件库存模型和安全库存、批量采购数量等,管控备件库存金额。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相应的分析方法,明确备件消耗的趋势,从而优化备件管理。不管是3D打印技术,还是虚拟备件库,都是用“互联网+”模式来推动备件管理智能化的典型案例。
(5)智能制造与智能维护模块。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数字化工厂,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越高,对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高。《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条文中专门给出要求,指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运维选用合适的管理系统,来提升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智能化,建立设备全寿命周期智能维护体系的生态圈。
对接“节能减排与提质控本增效”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十三五”规划还指出,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的垂直管理制度。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制造业需要针对节能减排与提质控本增效的目标作出部署。
《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条文中,则明确给出企业要关注设备节能降耗,制定节能减排措施的思路方法。
《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强化的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工业企业完善各项制度、标准、工具、人员技能、管理要素等,以使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健全与智能,多方位提升企业设备的可靠性,减少因设备隐患或故障带来的高能消耗或非标排放。《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也明确要求企业应在设备全寿命周期的费用、绩效和风险三方面寻求综合效果最优,多方位地围绕制造业的能耗、排放指标跟踪达标绩效,依照《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来开展工作,能更有助于企业将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落地。
企业围绕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加入现场管理与全员改善、设备前期规划要求、人机交互的标准化、设备故障管理等多维度的科学管理要求,使得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也都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推动企业达成提质控本增效的目标。
依照《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来开展工作,能更有助于企业将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落地
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已成为企业节能增效的有效途径
对接“工匠精神”与“工匠文化”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水平,他所强调的“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的主线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并明确要求企业在整个设备全寿命周期的过程中,尽可能关注人机交互的相互影响,倡导人机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条文要求,企业建立设备管理各项标准文件或者制度流程,如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标准、润滑作业指导书、点检技术标准、维修技术标准、备件库存模型等,要体现人机交互过程的规范化及标准化。《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条文还要求企业重视设备维修骨干和技术队伍培养,推动维修技术进步和技能提升,以建立和谐的人机系统,引导“工匠精神”与“工匠文化”在设备管理和维修领域落地生根。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在构思阶段就考虑如何与国家战略对接,依照《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条文的要求来开展工作,一定能够全面推动工业企业的设备管理和维修水平进步,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化工作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