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青年话语体系改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2017-10-23胡燕

学习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话语思政

胡燕

内容摘要:时代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当代青年学生话语体系产生个性化、自主化、网络化、非严肃化的新特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立足青年话语体系新特征及产生原因,通过坚定主流话语体系自信、加强思政专业知识储备、以朋辈姿态开展平等对话、主动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等多种渠道加强与青年话语体系的融合,化解冲突尴尬,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关键词:青年话语体系思政教育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进入新阶段,青年已成为推动国家前进和发展的坚强后备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价值走向、青年话语体系对于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青年話语体系是青年在人际交往沟通过程中形成的有序的、完整的言语范式,承载着他们的主观意志和价值取向,是青年群体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青年话语体系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多样变化、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新时代、新形势下青年价值观和话语体系呈现个性化、主体性、非权威性等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化使得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常出现与青年话语冲突的尴尬。探索研究青年学生话语体系呈现的新特征及背后的精神诉求,对于完善高校思政教育者的工作思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青年话语特征

(一)青年话语呈现个性化

当前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多为95后,成长在社会迅速发展,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的时代,他们从小生活更为优渥,周围的家庭和教育环境整体强调尊重个体发展的可能性,使这些95后学生在成长过程享受到更多自由和选择,个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和发展。他们易于接受新兴事物,乐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不再呈现出千篇一律的随声附和,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理解,敢于表达和坚持个人意见,形成了爱恨分明的独特风格。他们的话语方式更带有鲜明的个人标签和特色,反映出独特的个人追求。

(二)青年话语强调自主化

95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更为宠爱,使得95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享受较高家庭地位,从小养成较强的自我意识,习惯自我思考,关注自我满足和发展,渴望以主体地位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因此,当前青年大学生话语过程中更强调自我化、自主化,崇尚平等、自由的发言,喜欢能够实现平等参与、平等对话氛围,而排斥压迫式、灌输式的对话方式。但另一方面,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我利益的特质,容易导致青年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忽视他人感受,很难换位思考。

(三)青年话语呈现网络化

90年代末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使95后学生从小能够熟练掌握网络进行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购物、交友、娱乐的平台,深植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青年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掌握社会发展最新动态,在网络中随时随地发表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充分满足自己内心渴望自由选择、自由发言、宣泄情感的诉求。乐于创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个性使他们能够迅速掌握最新流行用语,热衷追捧诙谐的、新兴的网络潮流话语。但同时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依赖性,容易导致青年学生现实感缺失,网络上来源不明的信息、良莠不齐的观点等极易使青年学生迷失自我,大学生的网络话语表达方式与现实生活话语表达方式差异愈加明显。

(四)青年话语呈现非严肃化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有目的的西方国家开始以“民主问题”、“人权问题”为幌子,将符合西方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根本利益的思想意志、价值取向、意识形态逐步渗透至其他国家,对95后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产生了负面影响,深层次冲击着青年的理想信念、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严重动摇了青年的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青年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功利化,对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务关心,而对国家及国际社会的时事、现象则表现冷漠。

二、青年话语体系与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冲突

(一)话语内容的冲突

当前思政教育工作者依然沿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高校主流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学说,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理论解释和方法论指导。然而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大量的理论、概念、原理总体上过于抽象、晦涩难懂,与当前青年学生实际成长过程和学习生活相去甚远,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运用过程并未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缺少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利益需求和偏好相结合,导致高校主流话语体系说服力欠缺,青年学生仍然偏向生活化、通俗化这种更容易吸收、趣味性更强的话语内容,对主流话语体系认可度不高,从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高校青年学生中的大众化、普及化。

(二)话语方式的矛盾

多数思政教育工作者仍然保持传统社会理念中为师者拥有更高地位和更多权威的固有思维,对青年学生开展对话和思政教育的方式更多倚靠单一的灌输和说服教育,产生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于学生重大关切的问题,学生的喜好需求,而未做到及时有效的回应,或者即使回应,仍采用严肃官方、强制强势的主导方式,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话语诉求。而面对更自主、更个性、更渴望参与表达的95后的学生,他们渴望更多的是平等和尊重的师生关系,一味地摆架子、讲经验这种宣教式的表达方式,只会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越走越远,出现严重脱节,产生话语隔阂。

三、运用青年话语体系加强思政教育效果的建议

青年学生话语体系的特征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网络环境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归根到底反映的是当下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交往模式。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只有在掌握青年话语体系特征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思政工作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实现与青年话语体系的融合一致,才能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效果,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endprint

(一)坚定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自信

思政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具有不成熟性,易受不良信息影响,导致价值观扭曲,带来青年话语失序。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必須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话语方式不动摇,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自信。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练就过硬的道德修为,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美丑观、善恶观,才能够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向上向善正能量,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青年话语的自律性、规范性、有序性。

(二)加强思政专业知识储备

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当下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众多,掌握知识信息全面,对各种领域涉猎范围广泛,因此,以往时代中思政教育工作者相对于大学生的信息优势和权威性正在不断削弱,如与学生对话交流过程中如果言之无物,充满空话、套话,将不能赢得学生的认同。因此思政工作者需要通过各种校内外专题培训、进修交流机会、各类型竞赛、线上线下自学等多种渠道形式,完善自身专业基础和知识结构,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形成自身理解和认识,运用通俗化、生动化的语言传递给青年学生。

(三)以朋辈姿态开展平等对话

对于个性鲜明而又情感丰富的95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在与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更多融入相互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忽略身份地位的影响,转变传统“自上而下”、“单向灌输”的话语思路,以朋友的身份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分析,转使学生能够放松心防,更加真实、自由地表达自我;在与学生平等对话过程中,需要注意政治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变,做到理论与学生实际状况相结合,真诚地给予意见、建议,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赢得学生的肯定和信任,增强思政工作者话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主动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

网络的普及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向的95后大学生群体,基本不看主流媒体,更热衷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方式,释放自身的话语表达,运用新媒体平台发表自己对于社会现象、客观世界的意见看法,表达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适应新媒体平台技术,熟悉网络话语的应用,了解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中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把握大学生传递这些网络话语的符号意义及其背后的精神诉求,运用学生喜欢和接受的逻辑表述、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认同,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隐性渗透。

参考文献

[1]周军军.自媒体领域高校辅导员话语权的危机与应对[J].高校辅导员,2016(8):42-47

[2]陈锴.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弱化与重塑—以社交媒体的运用为研究视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76-78

[3]颜玲,王诚德.青年话语权的实质与现代特征研究[J].理论探索,2016(10):36-41

[4]任娟.新媒体时代下青年话语权的表达[J].新闻研究导刊,2017(1):56-57

[5]王明春.青年话语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冲突及调适[J].青年教育,2011(4):94-9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话语思政
画与理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