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2017-10-23李天琪

现代交际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

李天琪

摘要:宗教问题不仅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宗教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有很大的价值。有助于牢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内在思想和精神内涵,有助于在中国这片土壤中更好地发扬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进而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本文从四大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

中图分类号:A811;B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180-02

马克思从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角度来看待宗教问题,他认为是人创造了宗教,宗教的存在是有现实基础的,宗教是一种文化,对现实具有反作用,要科学地看待宗教,提倡宗教要符合合理性心灵,要把握好宗教的本质,把宗教放在这个社会中去看待,宗教的存在和发展是具有合理性的。他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去指导宗教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一)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用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把宗教的发展放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考察的,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并用这些态度和方法去指导国家宗教问题,解决一些宗教发展的问题,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完善的规律性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

(1)关于方法论。在认识宗教问题的方法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将之作为正确认识宗教问题的前提和指南。

(2)关于宗教本质。从人的社会本质来界说宗教的本质,指出人创造了宗教,人是社会的产物,宗教也是社会的产物,故此要基于一个社会的性质来看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宗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应该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来看待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尊重宗教发展的客观作用。

(3)关于宗教的作用。第一,指出宗教存在有其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其立意和旨归均在社会,认为宗教的根源在于其信仰之人的社会,宗教的存在依附于信仰者的社会存在。第二,认为宗教的发生与发展有着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因而高度重视宗教历史及其发展变化,指出宗教的起源与发展。第三,是对宗教的社会作用有着一分为二的分析,指出其积极和消极的社会作用或正面和负面的社会功能,而这种社会作用及功能与社会发展变化相关,关键在其依靠、结合的社会力量以及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对其产生的影响和引导。

(4)关于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第一,是提出对宗教与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以及在处理宗教与民族关系上的基本策略,其认识乃从根本上指明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了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发展基础。第二,是在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上指出二者分属于两个根本不同的范畴,不可彼此替代或混淆,宗教信仰自由应基于法律,人们在法律面前应该一律平等。第三,是对宗教与政权的关系有专门阐释,强调在“政教关系”上应当实行政教分离政策。第四,是在宗教与政党的关系上强调“不能认为宗教是私人的事情”,不能在党内宣传宗教观点,而无产阶级政党也不要在社会上公开向宗教宣战或禁止宗教。重视宗教问题,深入研究宗教,但不要将宗教问题提到其不应有的首要地位,更不要向宗教宣战。

(5)关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宗教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属于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好的宗教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不好的宗教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可以从理论方式、艺术精神方式、宗教精神方式和实践精神方式这四个方面来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

(一)发展现状

(1)信仰宗教的群众不断增多。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在现实的世界中遇到了挫折,感到无所适从,想要获得内心的平静,所以人们寻求一种精神寄托,来减轻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所以信仰宗教的群众不断增多。

(2)宗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宗教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

(3)随着理论向实践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认识不断深化,认识到宗教的积极作用,认识到宗教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宗教的发展有了一个合理性的认识。

(二)主要内容

(1)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需要政治上的认同,需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需要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进而深深地扎根在中国大地上,带有中国的特色。

具体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大政方针,加强政治上的认同。宗教的活动要服从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发扬宗教的积极因素为国家的安定、团结献出一份力量,为社会的和谐化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其次,需要与社会主义社会适应。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设,不断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宗教相关方面进行调整,使宗教与现实社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最后,需要同中国的文化相融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引领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宗教的发展,使宗教维护社会的稳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中国的发展。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了解中国的历史,真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加强民族的精神信仰,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进程。

(2)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讲话中充满新思想、新观点的亮点。“我国宗教中国化”可称是本次会议精神的一大亮点。坚持中国化方向,这是一个大前提,坚决不能动摇,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树立正确的国家观。第一,从政府的角度看:树立正确国家观的关键在于政府,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政府行使职权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形象。所以,政府要正确行使自己的职能,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第二,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角度看:树立正确国家观还在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要从内心深处对这个国家产生认同,积极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推动国家观的建设。

(4)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首先,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其次,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价值观;然后,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历史观;最后,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适应观与宗教和谐观。

(5)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主要体现:一是加强统一战线建设,二是了解宗教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三是明白宗教是有神论的文化信仰体系;四是明确宗教有积极作用,要使宗教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不应该简单地把有神论与无神论的差异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不能孤立宗教;五是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六是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

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必要性

宗教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共产党的发展,与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要处理好宗教问题,加强党的治国理政的能力。一要尊重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宗教发展的规律来制定出宗教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二要总结历史规律,学习宗教在历史上的发展经验,善于学习宗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有很大的帮助。三要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各种挑战,对于利用宗教来分裂祖国的不法分子,要严格惩治,坚决打击不法分子,勇于接受挑战,发挥出宗教的积极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建设。

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对世界秩序的构建都有很大的反作用。

(一)对经济方面的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影响到宗教的发展,如果认真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把握宗教的发展特点,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新的活力,丰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对政治方面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在中国的政治土壤中,不断吸取养分,不断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巩固政权,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文明的建设,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使宗教起到积极作用。对于中国共产党制定关于宗教问题的政策和方针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为妥善地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

(三)对文化方面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是一种文化的大范畴,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昌盛,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的发展,加强全民族的文化向心力和认同力,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使宗教对文化的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化,促进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

(四)对社会方面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完善社会主义的建设,营造出一个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使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为社会和谐提高强有力的保障。

(五)对生态方面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对生态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对宗教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化,就越发地了解宗教问题,用一种进步的社会意识形态去指导宗教的建设,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就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起到一种良好的推动作用。

(六)对世界秩序构建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世界发展的良好运行具有重大的价值,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对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推进,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国内的安全与稳定,对整个世界秩序的稳定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所以我們应该加强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希望通过中国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卓新平,裴飚,龚学增,郑筱筠.对话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J].世界宗教文化,2010(6):44.

[2]张耀影.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31.

[3]裴飚.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J].世界宗教文化,2010(4):4.

[4]卓新平,唐晓峰.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张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与当代价值探索[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

[6]陈荣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HIP –HOP AGANDA?
谁远谁近?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