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国时期苏州园林的转型与变迁

2017-10-23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7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传统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浅谈民国时期苏州园林的转型与变迁

左传雨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早在明代中后期,西方思想就开始进入我国,并逐渐传播。进入近代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我国的国门后,西方文化的冲击更是异常强烈。一方面,是众多有识之士有感于国家积弱不振,倍受外族欺凌,希望借助国外的民主思想来振兴祖国,抵御侵略;另一方面,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许多城市设立租界,开办洋行、工厂,更直接地将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带人中国,从而动摇了千百年来的固有传统。苏州虽属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消费型城市,但普遍的社会倾向自然也会在人们的生活追求中有所显现,尤其是地近上海这样一个被称之为“帝国主义冒险家乐园”的国际化都市,受其影响更为强烈。因此,除个别园宅由于自身的承传关系和一定的社会条件,而继续出现外,固有造园传统的总趋势已日渐式微。而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园宅建设中也有西洋因素的引进,出现了所谓“中西合璧”风格。这种园林形式的优劣姑且不论,却是为发展了2000多年的传统园林艺术注入了活力,给人以“新异”之感,只是因为时局所限,而未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在“民主”和“民族”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公园渐次在上海、北京、南京等地出现。苏州也因经济和文化都较为发达,所以继上海之后,各城镇也开始营建或改建公园。本文就苏州传统园林在民国以后,经过了岁月变迁,战争炮火,文革几经易主到如今发生的转型与变化从现状分析,用发展的眼光在观念上,措施上,技术上,手段上提出原则性建议等几个方面来叙述。

功能转变;传统园林;现状;园林维护

一、苏州目前现存的民国园林及其现状

(一)近代传统园林

1.春在楼——是这一时期为数不多的按传统方法营建的宅园之一。位于洞庭东山,为金锡之兄弟所建。金锡之早年受雇于上海某企业家,后人赘为婿。由于经营有方,且又继承了岳丈的大笔遗产,遂成巨富。发迹之后,令其弟金植之在家乡东山镇附近,营建了这座豪宅,以光宗耀祖。园宅占地约5000平方米,居宅建筑,坐西朝东按传统轴线布置。由于大门东向,故取“向阳门第春常在”、“春天永在,万年长青”之意,题名为“春在楼”。大门之前是开阔的庭院和高大的照墙,入门依次为前楼、中楼、后楼和附房杂屋。楼厅之间用厢楼相连,并楼面前后沟通,形成了所谓的“跑马楼”。整组建筑大面积使用当地传统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俗称“雕花大楼”。门前庭院之南,为始建于明代的老屋“亲德堂”。“春在楼”北建有花园。“春在楼”花园面积近300平方米,东西狭长。内有假山、水池、回廊、曲桥。磴道蜿蜒,洞壑幽深。四时花木,参差布置。为扩大景深,利用了传统的借景方法,在北楼加廊,亭上建阁,使建筑高下错落;在起伏的云墙上,辟有13方漏窗,令园内外的景色相互关联。2006年5月25日,春在楼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朴园——位于苏州城北高长桥,是又一座采用传统方式营建的园林。园主汪某是上海商人,1932年到苏州购地建园。园林虽然仍以假山、水池为主,但作为主体建筑的四面厅及花厅等,已能看到近代上海仿古建筑的影响,体量小巧,不拘成法。园中花木也品种繁多,变幻丰富,使园景在荫郁幽邃中增添了某种清新。现为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和雕刻博物馆,经过改造,几十年沧桑变迁,朴园旧貌换新颖终于迎来了它新的美好季节,尘埃落定,宛若新生。

3.启园——位于洞庭东山。建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大体也是传统风格的园林。园址原为濒临太湖的鱼塘洼地,东山商人席启逊在此购地10余亩,又向太湖要地。填扩至40余亩。建园之初,由著名画家蔡铣、范少云、朱竹云等,仿明代王鏊的名作《招隐图》的画境予以设计,寓意“临三万六千顷波涛,历七十二峰之苍翠”。园林的主体建筑,是两层四面厅“镜湖厅”,四周空旷开阔,能极目远眺,收湖光山色于眼底。东面叠湖石“五老峰”,置“真竹假笋”。园中设有复廊,这不仅丰富了原来较为空廓的园景层次,而且使人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观览游憩,所以俗称“避阳弄”。如此种种,都体现了传统手法的继承。“镜湖厅”前,绕有大池,名“转湖”。沿湖驳岸用疏密相间的湖石拟动物造型,这种趣味在当时较流行。“转湖”外临太湖处,有小河长堤,堤中留有缺口,上架拱桥,这不仅将河水与太湖贯通,在当年又是园主坐汽船由太湖开来的人口。小河的一端通往“新楼”,即居宅。由此可见新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整座园林在建筑、山水、花木的规划上,构图均衡呼应,配置和谐,而且疏朗明快,可以说是民国期间最为优秀的作品。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之一,经政府多次拨款整修扩建,才具有今日之风貌。

(二)近代新式花园

1.天香小筑——受西洋建筑文化的影响,苏州此时出现了一些所谓“中西合璧”的新式花园,“天香小筑”就是其中较著名的一座。天香小筑位于苏州城内人民路,为东山商人席启逊于1933年所建。园宅占地共3亩6分。其西为住宅,平面作“回”字形布置。南面作“鸳鸯厅”,其后为天香小筑“品”字形排列的3幢2层楼房。主要建筑间用廊相连,围合成院。屋角墙隅缀以花石。宅东花园占地约1亩5分,内堆土山,绕以长池。池周有曲廊、花径、湖石、树木。因山顶六角亭侧,散列无数状如各种动物的太湖峰石,所以当地人戏称其为“百兽园”。

2.紫罗兰小筑——位于苏州城东甫桥西街,又名“周家花园”是著名作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的宅园。其前身为书法家何子贞的“默园”。“九一八”事变后,周瘦鹃从上海返回故里,用长年的稿酬积蓄购得,欲从此放弃文笔生涯,以侍弄花木盆景自娱。1946年翻建旧屋,改造花园,新建了平房6间。中为“爱莲堂”,是接待宾客之所。其西“且.住”陈列古玩。又有“寒香阁”。厢房“紫罗兰庵”杂陈奇石。堂东的“含英咀华之室”是主人的居室,1955年又在其上加盖楼层,用作书房。还有六边形的厢房“凤来仪室”。园地以“爱莲堂”为界,中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以六边形的花坛、女花神雕像及草坪构成了迥异于传统园林的风格。其间散植素心蜡梅、天竹、白丁香、垂丝海棠、玉桂、塔柏、柿树、白皮松等,也引入了许多未见于传统园林的树种,但园中有梅丘及诸多树桩盆景作为点缀,又使人们看到了传统园林的要素。西区主要有展示金鱼的“鱼乐园”陈设盆景的露天展馆以及花繁叶茂的紫藤棚架。同样也以小榭“梅屋”湖石“五岳起方寸”及荷池等景物,体现了与传统园林的联系。1993年,在园内曲廊东北角废弃的下房基址上,增建了一座中式小楼。目前天香小筑保存较好,基本未失原貌。

二、从观念上来理解园林功能的转变

现如今随着园林的发展与变迁,园林行使的功能也在改变,不仅仅是民国时期的园林,苏州整个园林的维护和延续都需要我们从观念上来进行转变,意识到什么要的东西该保留而什么样的该需要去革新。在苏州,民国时期的园林实为少数,有一部分园林都已荒废,或者是被设计师随意改造早已没有当年的影子,先人留下的值得借鉴和传承的东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更在乎的是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在精神层面上的延续和提升,要想更好的去让园林发挥其本身最大的价值,就应该首先在观念上进行转变。

三、在措施上改善园林内部及其周边的环境

如今民国时期的园林相比拙政园等清代及以上朝代园林,在保护和修缮的力度上弱了很多,基本都颠覆了原貌,措施上也相对十分粗犷,能够获得国家保护的苏州民国时期园林少之又少,如苏州朴园周边建筑工地遍地,荒草重生,园内也被设计师打造成宋代风格,可谓面目全非。现如今在改变人们对民国时期园林的认识的同时,结合各园林及其周边环境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维护迫在眉睫。首先应有相关部门统一进行规划整改,然后禁止乱改乱拆,根据现状尽可能的保存其原有的特征,加强民国时期园林艺术的宣传,让人们更加了解民国园林,对于其周边所处的环境也要定期进行修缮管理,如遇到不得不重建的情况,也要考虑与周边环境是否融合,切不可随意拼揍。

四、提升技术手段保证苏州现有民国园林的完整性

除了之前说的已经被破坏的苏州民国时期的园林需要维护之外,苏州仍有几个民国时期园林保存尚好,如启园。但随着时间推移保存和维护的难度将会逐渐增大,提高园林保护的技术方法水平也是我们需要努力完成的,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创新升级园林保护手段,告别固定模式,因地制宜地去将它维护好,是我们每个园林工作者的责任。

五、结语

民国园林作为我国园林的一部分,理应受到的足够的尊重,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去维护,往后希望可以看到苏州民国园林也能够在园林的大舞台绽放光彩。

指导老师:刘伟

左传雨(1993-),男,汉族,研究生在读,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方向。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传统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清代园林初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老传统当传承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