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
2017-10-23潘可可许金富
林 瑜,潘可可,许金富
(1.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保健系,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福州 350108)
高职体育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
林 瑜1,潘可可1,许金富2
(1.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保健系,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福州 350108)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高职体育院校汉族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并与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指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职体育院校大一、大二学生身体形态、柔韧性、肌肉力量水平优于全省平均水平,耐力跑和身体机能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大一、大二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和引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体质健康;高职体育院校;现状研究
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1]。2014年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高职体育院校作为为体育行业、产业、健康服务业培养体育高端技术型人才的基地,其培养出的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影响其就业、择业情况,所以高职体育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忽视。目前对高职体育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非常少。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体育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高职体育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促进高职体育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年龄在19~21岁共900名汉族学生为测试对象(三个年龄段,各年龄段男生150人,女生150人),以实测的体质健康数据与2014年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1.2 研究方法
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测试方法,采用清华同方体质测试智能系统,对测试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耐力跑(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1分钟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等指标的测试。
对测试所得的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后,采用SPSS 21.0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将测试数据与2014年福建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各项目的均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测试的10项指标,能全面反映测试者的体质健康综合情况。身高、体重为身体形态指标,主要用于衡量人体胖瘦、高矮的主要健康指标;身体机能指标为肺活量,是反映机体摄氧能力和排除废气能力的指标[2],其与心肺功能关系密切;50米跑是反映个人协调性、灵活性及肌肉耐力和力量的综合指标;立定跳远为检测下肢力量与爆发力的测试指标;坐位体前屈反映柔韧素质,测试机体关节、肌肉等的柔韧性;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肌肉力量与爆发力的测试指标;1分钟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是反映全身参与工作肌肉的耐力;800米跑和1000米跑反映机体有氧运动的能力,也可反映心肺功能水平[2]。
2.1 高职体育院校19岁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将高职体育院校中19岁汉族男、女学生(多为大一学生)所测试的各项指标数据与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采用单样本T检验,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逐一比较分析(表1)。
由表1可知,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指标中,高职体育院校学生的测试成绩均好于福建省学生各指标均值,并且两者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肺活量、耐力跑两项指标上,高职体育院校学生的测试成绩却低于福建省的均值,且同样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高职体育院校19岁学生指标数据与福建省学生指标数据均值对比
注:P<0.01,表示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2.2 高职体育院校20岁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表2是高职体育院校20岁汉族男、女学生(多为大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数据与福建省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的结果。高职体育院校20岁男、女学生的指标数据除男生50米跑指标数据与福建省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指标数据均与福建省均值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身高、体重、女生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指标,高职体育院校学生成绩均好于福建省平均成绩;值得反思的是,该年龄段学生的肺活量和耐力跑指标数据与19岁年龄段情况相同,两项指标成绩明显低于福建省学生成绩均值。
表2 高职体育院校20岁学生指标数据与福建省学生指标数据均值对比
注: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表示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2.3 高职体育院校21岁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在职业院校里,21岁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为毕业班学生,作为高职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其体质健康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择业。所以对于该年龄段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更不容忽视。表3是高职体育院校21岁年龄段男、女生测试指标数据与福建省学生指标数据的比较。由表3可知,与19、20岁年龄段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21岁年龄段学生的肺活量、耐力跑水平不再低于福建省学生平均水平,且男学生肺活量、耐力水平与福建省平均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成绩明显优于福建省平均成绩。除男生身高、男生立定跳远指标数据与福建省指标数据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数据均高于福建省指标数据均值,且呈显著性差异。
表3 高职体育院校21岁学生指标数据与福建省学生指标数据均值对比
注:P<0.01表示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2.4 高职体育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高职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高端技术型人才的基地,其学生在经过系统的体育教学训练后,学生的体质健康理应表现为,随着入学年限的增加体质健康水平越来越好[3]。由表1、表2、表3分析可知,高职体育院校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柔韧素质指标及肌肉力量等指标数据均优于福建省学生的指标数据均值,呈现较好的水平。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在19岁、20岁年龄段,学生的肺活量和耐力跑水平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且成绩不理想;在21岁年龄段才有所提高。通过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访谈,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学生自身因素及社会外界因素有关。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已经成为共识,但不同的运动强度、时间对体质、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得知,部分高职体育院校的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存在为了追求健美的体格,一味地进行力量练习,而忽视了有氧锻炼,致使耐力水平下降。还有部分学生在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后,在大学自由自在的学习环境下,除了学校安排的专业课程外,课余时间缺少锻炼、沉迷于网络、作息时间混乱等,最终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而21岁年龄段学生,由于经过了三年系统、完整的体育专业教育,掌握健身相关知识,能较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且该年龄段的大部分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形势严峻,作为体育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健康的体质、强健的体魄是他们留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所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促使他们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
3 结论与建议
高职体育院校19岁、20岁学生的身高、体重、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等水平优于2014年福建省学生平均水平,肺活量和耐力跑指标低于2014年福建省学生平均成绩;21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较理想,特别是男生耐力跑和肺活量成绩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成绩。
高职体育院校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宣传和引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体育锻炼。
[1]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R].2007-05-07.
[2]许金富,邓禹欣.拓展训练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7(8):113-116.
[3]季钢,王超.专业体育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3):83-85.
G807.4
A
2095-7602(2017)10-0099-03
2017-04-17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高职体育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分析”(JA15740)。
林 瑜(1988- ),女,助教,硕士,从事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