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动机分析

2017-10-23李贵庆吴友良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空巢动机广场

李 娟,李贵庆,吴友良

(1.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2.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
动机分析

李 娟1,李贵庆1,吴友良2

(1.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2.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城市空巢老人物质生活逐渐趋向富足,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凸显,城市空巢老人成为当下社会的突出问题。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动机进行因子分析,运用Varimax将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出影响因子的载荷矩阵,并对影响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动机因子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需求;娱乐消遣的需求;调节生活、愉快度过晚年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外在因素的影响。通过探究空巢老人进行广场舞锻炼的内在动机,为推动其他体育活动在空巢老人中的开展提供参考。

空巢老人;锻炼动机;广场舞;因子载荷矩阵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2015年到2030年是我国老龄化急速发展的阶段,预计到了2030年,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社会将面临空巢化的严峻挑战[1]。据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城市空巢家庭的比率已达到70%。城市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大多是知识分子、工商业者的退休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是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其生活单调寂寞,缺乏情感慰藉,尤其是缺乏子女的亲情关注,因此导致各式各样问题的出现[2]。

体育锻炼作为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消除“空巢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积极意义。广场舞作为一项集娱乐性、健身性和大众性为一体的体育锻炼方式,近几年来成为众多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首选项目,什么原因导致空巢老人偏爱广场舞锻炼?他们进行广场舞锻炼的动因有哪些?探索这些问题,可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意见,为相关体育项目在老年人群中的开展提供参考。

1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合肥市、武汉市、成都市参与广场舞锻炼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政务区、庐阳区、蜀山区)、武汉市(武昌区、汉阳区、青山区)、成都市(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等地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630名空巢老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性430人,占总人数的68%;男性200人,占总人数的32%。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主题内容的要求,设计“影响老年人参与广场舞锻炼动机因素重要程度调查问卷”。通过两轮的专家问卷与多次专家访谈,最终确定了17个动机因素为测量指标。问卷采用五分法对调查的问题进行定序测量,每一问题按非常重要、很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5个标准设计成表格,让被调查的对象根据自身体会在相应的等级做标记,按非常重要(5分)、很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非常不重要(1分)对问卷进行统计。共发放630份问卷、回收580份,回收率为92%。采用二次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两次调查的时间相隔一个月,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R=0.73,问卷的效度检验通过向本领域的5位专家的评定,效度认定指标为95%。

1.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20.0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因子确定

2.1.1 对所选择的因子进行可行性检验

根据所调查的结果,利用SPSS20.0对原始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检测17个动机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KMO=0.68,表明17个因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Bartlett球形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01,表明这17个动机指标不是单位矩阵,适合对其进行因子分析。

2.1.2 提取公因子

采用Principal Components(主成分法)对17个动机指标进行公因子提取,一共提取了5个公因子(表1),5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9.958%,表明原变量89.958%的变异可以由所提取的5个公因子来进行解释。

表1 影响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因子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2.1.3 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利用Varimax(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出影响因子的载荷矩阵(表2),变量F1、F8、F11、F14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矩阵最大,在其他两个因子上的载荷较小,而且相互间的差异较明显,因此第一个因子主要用来解释这4个变量,是这4个变量的典型代表,可将这4个变量归为一个因子,以此类推,将F2、F6、F7归为一个因子,F3、F9、F10归为一个因子,F4、F12、F13归为一个因子,F5、F15、F16、F17归为一个因子,由此将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动机确定为5个影响因子。

表2 旋转后的影响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因子载荷矩阵

2.2 影响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因子的分析

对5个影响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动机因子进行因子命名(表3),第一类是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需求,其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6.214%,可见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因子的影响程度位居第一位;第二类是娱乐消遣的需求,影响程度位居第二位,方差贡献率达到27.966%;第三类是调节生活、愉快度过晚年的需求,方差贡献率为15.414%,影响程度位居第三位;第四类是社会交往的需求,位居第四位;第五类为他人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表3 影响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因子分析表

2.2.1 增进健康、延长寿命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宣传和开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日益老化,生理功能也日益衰退,他们更加希望借助一些方法来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但现在的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生活水平都较低,缺乏体育锻炼和合理的膳食营养,本身的身体素质就较差,使得他们在年老时不仅仅身体各项机能下降,伴随着各种疾病更是令他们苦不堪言。根据流行病学分析得知,至少有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视力听力减弱、神经衰弱等,1/3的85岁以上老人患有某种程度的痴呆[3]。单纯依靠医学治疗无法彻底解决老年人的病痛,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缺乏子女的陪伴,自己也舍不得在医疗上花费过多,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既有效又经济实惠的方法来增强自身体质,缓解疾病痛苦,增进健康,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国家的大力宣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作用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大部分的老年人只要条件许可,都愿意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广场舞在运动形式上生动活泼、简单轻松,动作套路上又形式多样、富有变化,音乐节奏上有快有慢,套路动作有长有短,有难有易,其运动量和强度大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老年人不管是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还是身患疾病或单纯的只是为了健身塑形都可以在广场舞练习中找到适合的方式,因此广场舞逐渐成为老年人中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形式。广场舞锻炼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提高心肺功能、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机能水平,从而实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的功能[4],这一功能也成为促使老年人进行广场舞锻炼的首要动力。

2.2.2 娱乐消遣

体育运动能引起心理和生理的松驰反应,使身体外周温度升高以促进松驰反应,还可影响体内各种激素和神经递质,如甲肾上腺素皮质等[5],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人产生欢快感,尤其像广场舞这类集娱乐与健身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更能给空巢老人寂寞、无聊、空闲的闲暇时光增添丰富的色彩,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因此愉悦身心成为吸引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主要动因。很多老年人在年轻时就对跳舞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要工作和照顾子女而缺乏时间,使他们不得不牺牲自我的兴趣爱好。退休后有了富足的时间,加之缺乏子女的陪伴使得空巢老人跳舞的兴趣更加浓烈,促使他们进行广场舞锻炼的动机更加强烈。在广场舞练习中不仅满足了空巢老人的兴趣爱好,同时通过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和优美动听的音乐,老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形体美、姿态美以及音乐美,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老人们完全沉浸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和美妙的舞姿中,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广场舞在愉悦身心、满足兴趣和陶冶情操等娱乐消遣上具有其独特的作用,而这些作用也成为促使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主要动因。

2.2.3 调节生活、愉快度过晚年

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年龄的衰老,身体功能日益减退,有些空巢老人还身患疾病,同时又由于缺乏他人的陪伴产生孤独、悲观、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反应,身体和心理双重困扰使得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陷入一种无助、无用、无望的“三无”状态。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孤独和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随锻炼参与水平的升高,老年人的孤独感呈下降趋势,而幸福感则呈增加趋势[6]。集体组织形式的体育锻炼可扩大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增进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满足其心理需要,提高其生活满意度[7]。广场舞为空巢老人提供了人际交往的环境和场合,满足了老年人摆脱封闭的老年生活模式、缓解消除对现实生活的陌生感和寂寞感的需要。在进行广场舞练习过程中,舞蹈动作与音乐相互配合、相互感染、形成共鸣,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老人们的注意力必然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音乐中,随着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忘却烦恼、释放压力、排遣寂寞。由于注意力的转移,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使他们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适应能力,产生良好的情绪效益,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积极地参与到广场舞锻炼中来。

2.2.4 社会交往

作为社会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的,需要建立各种关系,如血缘、亲缘、业缘等。王丽萍(2011)的研究表明,中老年人幸福感与社会交往密不可分[8],但随着老年人的退休,其业缘关系逐渐消退,主要以血缘和亲缘为主,社会交往关系趋于单一化,并逐步向家庭关系聚拢。而空巢老人长期与子女分居导致其血缘关系也不断弱化,可以说他们的社会交往日益萎缩,而老年人最普遍的心理就是害怕生活单调孤独,特别是空巢老人,缺乏的就是情感上的交流,从而产生心理上的疾病,陷入一种“无角色”的恐慌状态,这些都会降低老年人的幸福感,影响其生活的积极性。因此,他们需要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以调节社会情感与心理。广场舞多是一群年龄、兴趣爱好相似的人自发组织在一起进行的体育活动,有些舞蹈还需要多人在一起配合才能完成,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和情感、相互帮助配合、认识新的朋友,有助于空巢老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丰富其社会交往,在促进空巢老人的心理和社会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一些老年人虽没有心理疾病,但离开工作岗位后,突然脱离社会群体,他们需要尽快完成角色上的转变,重新建立交际圈,以满足社交方面的需求。广场舞锻炼的社会性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也是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诱因。

2.2.5 外在因素的影响

外在因素主要有朋友邀请、子女建议、医生建议以及媒体推广,虽然这类因素排在最后一位,但空巢老人在退休以后常常处于一种“无作为”状态,其子女又不能陪伴在旁,急需通过朋友之间的交往来获得一种社会存在感;空巢老人长期与外界隔绝,更容易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其子女希望父母可以经常参与到各种社会交往之中,体育锻炼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社会交往工具,广场舞这类集体性又易开展的体育项目更是得到子女的青睐,他们会鼓励和建议父母参与广场舞的锻炼,不仅可以增进父母的健康,缓解其心理疾病,还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父母为了子女和自身健康也会接受建议;老人在一定年纪以后身体机能下降,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医生往往会建议老人参与体育锻炼,老人为了减少长期医学治疗带来的经济成本而转向体育锻炼,广场舞以其较好的健身价值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选项目;近年来,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政府大力宣传体育保健知识,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体育在强身健身、娱乐身心方面的作用,广场舞更是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广和媒体的大力宣传,老年人耳濡目染中受到其影响不自觉地投身到广场舞的锻练之中。由此可见,外在因素的影响成为空巢老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又一重要动因。

3 结论

老年人参与广场舞锻炼的主要动因有五类: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需求居第一位;娱乐消遣的需求居第二位;第三类是调节生活、愉快度过晚年的需求;第四类是社会交往的需求;第五类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外在因素主要分为朋友邀请、子女建议、医生建议以及媒体推广。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广场舞以其较高的健身价值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选项目。

[1]汪文奇.朱保成.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的体育需求与满足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2):54-57.

[2]邬沧萍,姜向群.“健康老龄化”战略刍议[J].中国社会科学,1996(5):52-64.

[3]方媛,季浏.我国老年人体质锻炼动力研究评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183-185.

[4]郑腾腾.论广场舞的健身效应[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112-114.

[5]赵锋.城镇离退休老年人体育锻炼动因浅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1):204-207.

[6]陈爱国,殷恒婵,颜军.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0(1):153-139.

[7]戴群等.体育锻炼与老龄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5):67-72.

[8]王丽萍.农村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8-9.

G80-51

A

2095-7602(2017)10-0094-05

2017-03-18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层治理视域下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运行机制研究”(2362SS1609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互联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创新机制研究”(SK2017A0988)。

李 娟(1991-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

李贵庆(1970- ),男,副教授,硕士,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猜你喜欢

空巢动机广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布鲁塞尔大广场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在广场上玩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