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与音乐观

2017-10-22王句婷子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民族性民族音乐民族

王句婷子

摘 要:初选这门课程的时候,对其具体会讲授的内容不甚了解,觉得世界音乐只是个大而空泛的概念。课程一开始,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着实不好回答的问题:什么是世界音乐?在大家讨论未果之后,老师继而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怎样看待世界音乐与世界的音乐?两个问题,让我对自己的音乐观产生了质疑:我的音乐观,看似有实则非常模糊,比较流于表面,究其原因在于自己对于音乐及世界音乐本身就没有比较明确的区分及理解。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之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过往头脑中关于世界音乐的种种模糊混淆的概念,逐渐被梳理得有条理起来。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观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85-01

一、时间音乐与音乐观

实际上,用英文大概能更好的解释老师第两个问题里提出的“世界音乐”与“世界的音乐”两个概念,所谓世界音乐,即world music,指的是有音像出版过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流行音乐;而所谓世界的音乐,即music of the world,指的是世界诸民族音乐,尤其指的是学术范畴内的传统音乐。它们实际上是广义上所指世界音乐的两个分支,二者间并没有鸿沟。在我们实际的音乐生活中,世界音乐多指的是西方古典音乐与本民族传统音乐以外的音乐文化,也就是说,如果把音乐看成一个鸡蛋,西方古典音乐与本民族传统音乐就是蛋黄,而我们实际上所指的世界音乐则是蛋白。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是让我们在被各种相似相近的概念混淆之前,先对其有一个比较具象的了解。

既然谈到世界诸民族音乐,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多元文化及音乐观念的讨论,这也正好切合了本文的题目。

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交流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都面临这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里所谓的“各种文化”,即可看做是指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音乐观,是人们对音乐总的、根本的看法。总的来说,音乐是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们抒情、表情、寄情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超越国界,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从文化层面上看,多元文化的理论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这种观点认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应受到尊重和理解,并得到发展,就音乐而言,则是指的充分尊重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文化。美国的音乐人类学家阿兰梅生亚姆认为,音乐观与音乐声音以及音乐行为三者直接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音乐观本身是作为文化的音乐之最重要的元素。由梅生亚姆的观点可以看出,音乐文化既是最代表一個民族本质和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又是最能反映各个民族特点,并且可以直接感受和交流的世界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趋向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文化多元化是一种趋势,全球一体化是人类科学、交通、信息网络及经济发展的必然,文化多元化则出自人类在不同生活空间、聚合方式适应性的进一步扩展。在当今,任何学科的发展放弃全球观察的视野,孤立地谈自身发展或者是脱离自身文化传统去谈发展都是难以面相未来的,因为,我认为,我应该摒弃以往概念模糊的音乐观念,树立起一个立足于弘扬自身音乐文化,充分尊重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的多元化音乐观。

二、民族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所谓民族音乐,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民族音乐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民族音乐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一)民族音乐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局限性,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经济等条件制约下形成的心理要素、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在精神领域里的认识和积累。民族音乐都是以民族性为特征的,它因为独特而使别的国家和民族无法参与,最多对其只做一般观赏和了解。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仍未消亡的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个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是本民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音乐种类,人民离不开它。我国版图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奇伟,方言文化丰富多样。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我们的祖先经过数千年的艺术实践,为我们开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隔断了历史,现代民族音乐何以实现多元化发展? “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音乐可有多种做法并存,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做法之一是认真保持古老艺术的本来面目,这样才能使人们看到、听到先人们的艺术本色。有了真正原本的艺术才可以做到学习、继承、借鉴和发展。”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重点保护和发展象征本民族的艺术品种:欧洲国家的政府大力资助他们的交响乐与歌剧;印度许多著名音乐家则把维护自己音乐的纯洁性作为神圣职责,在强烈自尊心的支配下他们对本民族音乐如同对自己所信奉的神一样热爱和虔诚;韩国从事民间音乐的音乐家还在使用他们的祖先根据中国的“律吕谱”改造而成的“井字谱”;日本民族至今还恭敬地看“半字谱”,等等。这些国家对待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民族音乐就象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物种一样,使得世界多姿多彩,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资源,从而使得世界文化缤纷多姿、光辉灿烂。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与交通的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越来越快速发展的时候,人类也确有责任为保留各民族自己的独特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使其独特的价值免于消亡。从长远来看,他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多元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象征。

(二)民族音乐的世界性

世界性就是开放性、互通性、融合性、持久发展性和各民族广泛的参与性这样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它使各族人民真正站在同一个层面上同等对话。它是人类未来共同的发展方向,具有光明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任何势力都不可阻挡的一种历史潮流,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语言。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李斯特说:“音乐可以成为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类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能够被一切人理解。”这种语言是人类感情的真实流露,它纯洁、它美好,所以有人把美妙的音乐说成是“天籁之音”,将之提升到了一个不属于任何民族音乐语言的高度。

世界音乐是相对民族而言的,它源于某个民族,但经过作曲家精心提炼和再创造,从而使世界各民族普遍都能够欣赏它,接受它。如中国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波兰肖邦的《圆舞曲》、德国贝多芬的《交响曲》等,它们是音乐领域中的世界语,他们已成功地将民族音乐转化成世界音乐。如果未来的音乐文化过分强调民族性的特色,将使得音乐文化客观上远离“世界性”。

三、民族音乐与多元文化观的辩证统一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有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珍视人类遗产。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中,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有识之士,以全球化文化视野来审视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现象,并用以指导本国的音乐教育实践。我觉得多元化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是极为有利,会成为一种“广泛的肯定和认同”。任何文化(包括音乐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的“母语”。不管你走到哪里,亲近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绝不会改变。

但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与弘扬,并不一定要排斥和拒绝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并不一定要表现为那种狭隘的民族性、局限性。如果不用“一个标准衡量一切”,那么这个民族就成熟了。因为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是由民族性决定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的世界,广泛吸收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化,开阔我们的音乐视野,丰富我们的音乐内涵,共享人类音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应是我们对音乐最终的理想与追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性民族音乐民族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我们的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