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隶书系统对小篆系统的继承与发展分析

2017-10-22韩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继承与发展

韩琳

摘 要:隶书和小篆是我国古代两种重要的文字,历史悠久,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突出智慧,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小篆为秦始皇所推行,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东汉时期是隶书发展的巅峰,从字形、笔势等方面分析,小篆和隶书存在一定的继承、发展关系,探究具体内容,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文字文化。

关键词:隶书系统;小篆系统;继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023-01

一、前言

文化的传承性在我国的历史中体现的非常明显,这是我国文化较之世界其他几大文明的突出优势,这种传承体现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文字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从最初的甲骨文,但现代使用的简体汉字,继承、发展的痕迹十分明显,了解其具体内容,对文字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隶书对小篆的继承

1.字形方面的继承。字形方面,我们历代文字系统均带有明显的继承性,隶书和小篆出现的年代虽然相近,但小篆被作为官方字体的时间更早,隶书一定程度上是借鉴了小篆的字形。比如日、月、车、马四个汉字,小篆和隶书有明显差别,但在字形上,隶书对小篆的继承相当明显,小篆的“车”字中间偏下部分采用的是圆角比较,整个字行看上去十分圆润,而隶书中的“车”字中间偏下部分的棱角也明显有一定的圆形特质,二者看上去十分接近,又比如小篆中的“月”字,中间部分是两笔大小相当的短横,在隶书中,也采用了相同的设计,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继承,包括现代汉字“月”,中间部分也与古文字相差无几。字形方面,就汉字的整体发展规律来看,隶书更接近于现代汉字,因此可以判定现代汉字更多是从隶书发展而来,也即是说,在隶书和小篆出现时间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应是隶书继承了小篆,这也是科学界认定二者关系的主要依据。

2.笔势方面的继承。在书法方面,笔势可以理解为一种意态,也就是字的形态和给人的感觉,在意态方面,隶书对小篆的继承也十分明显。汉字发展的一大规律,是字体意态从圆润渐渐变为方正化①。小篆“日”字依然带有古代汉字的明显特色,最初的象形文字中,“日”字是一个完全的圆形结构,小篆对其继承和发展,呈现半圆、长方形结构,而隶书中的“日”字又在意态上继承了小篆,笔势仍带有一定的圆形特质,尽管这种特质已经渐渐出现被棱角分明的方正化替代的趋势。同样“马”字也出现了变化、带有继承性,意态上看,小篆字体中的“马”依然带有一定古汉字的特征,尤其是下半部分不规则的四画,是古代人根据马的四条腿和尾巴设计的象形特征,而在隶书中换用四个“点”代替了“马”的四条腿,在意态方面看上去与小篆差别较大,但依然是在小篆的基础上继承而来。

3.结构方面的继承。中国汉字的各个阶段都带有一定的相通性,而且继承的态势明显,其中结构继承属于一种最基本的继承,也是最直接、最常见的继承,体现了我国文字发展的趋势。

日、月、车、马四个字的小篆写法和隶书写法几乎没有特别大的结构变化,“日”字的在小篆中是简单的单体字结构,隶书中同样如此,虽然在笔顺上略有不同,但结构没有丝毫变化。

三、隶书对小篆的发展

1.字形方面的發展。字形方面,隶书对小篆的发展十分明显,这种发展是建立在继承之上的,小篆的“车”字和隶书的“车”字采用的是类似的圆角,但隶书在圆角的基础上,已经带有了更多棱角,更接近现代汉字。同样,小篆的“月”字和隶书中的“月”中间部分字形基本相同,都是两笔大小相当的短横,但隶书中“月”字的短横已经基本处于平行状态,平写在“月”字的中间部位,从汉字发展的规律上看,隶书更接近后来的汉字字形,这也是继承、发展的体现②。

2.笔势方面的发展。笔势方面,也就是意态方面的继承,更多应联合汉字的总体发展来体会,也就是从象形文字到现代汉字的特征变化。小篆、隶书以及后代的楷书,包括现代汉字,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看到较之甲骨文,小篆与现代汉字事实上已经十分接近,以“马”字为例,甲骨文中的“马”字,逆时针转90度,看上去就和一匹马没有区别,金文在其基础上对进行了局部调整,而进入小篆阶段后,笔势上的变化已经十分明显,书写变得十分规范,隶书则进一步提升了方正化程度、并减省了笔画,“马”字看上去和现实生活中的马已经不那么像了。

3.结构方面的发展。在字的结构上,除了甲骨文时期,各个时期汉字均是对上一时期的明显继承和发展,隶书和小篆时代同样也不例外。这种发展的体现是,隶书字形结构更加趋于规范化。甲骨文和金文的结构非常复杂,本质上讲依然没有摆脱象形文字的约束,而小篆可以看做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象形文字的约束渐渐消失,虽然小篆依然是对之前汉字的继承,但发展已经非常明显。同样,隶书又进一步完善了小篆,将字体结构进一步发展,将小篆最后的象形残留——圆润的外观——也从汉字中基本去除,这是隶书较之小篆的一大发展。

四、结语

隶书和小篆是我国古代两种非常重要的文字,记录、传承了我国古代的辉煌文明,其本身也是罕见的艺术品,隶书对小篆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字形、笔势、结构、书写简化四个方面,探究和了解其具体内容,能够使古代文字的研究工作更加深入,也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刘茜雯.汉字构形理论下的东汉隶书对曹魏时代正书的构形影响[J].文学教育(上),2017(03).

②牛谱涵.汉隶对清代隶书发展的艺术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继承与发展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汉语言中的继承与发展
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的冲击和影响
从和服反观汉服的继承和发展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湖北民间织绣工艺的现代产业化可能性初探
瑶族舞蹈的道具运用与形象塑造
浅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解构主义思潮下的当代戏曲艺术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广西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