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事

2017-10-21

理财·经论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非学历内幕违规

《慈善法》实施一周年:500多家组织获公开募捐资格

从2016年9月1日起,《慈善法》已经正式施行一周年。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表示:“《慈善法》颁布后,与《慈善法》相衔接的《志愿服务条例(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修订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同时,各地方将慈善事业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政府培育扶持慈善组织的政策措施日趋完善,向慈善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顾朝曦介绍,按照《慈善法》的要求,民政部已通过公开遴选指定了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上线运行了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和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完成了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慈善中国”信息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5日,各级民政部门共认定和登记慈善组织2142家,其中给予公开募捐资格的520家;慈善信托规模近8.6亿元。

顾朝曦表示,尽管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慈善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培育扶持政策配套不足,假借慈善名义的活动频出,事中事后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慈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从慈善组织的自身发展而言,一方面是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激发慈善组织活力,推动慈善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去特权化,另一方面则要坚持慈善信息公开,通过阳光运行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

就慈善组织的发展环境而言,一方面要继续出台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另一方面则要建立完善慈善组织负责人管理制度、跨部门资金监管机制、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等机制,夯实对慈善组织的事中事后监管。

北京严查个贷资金违规购房

近期,北京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增长有所加快,而且据市场情况反映,个别银行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用于购房的情况,这类行为不符合房地产调控的政策要求。

有报道称,在房贷增量放缓的同时,银行消费类贷款却持续快增,不排除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情况。据介绍,近期北京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增长有所加快,而且据市场情况反映,个别银行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用于购房的情况,这类行为不符合房地产调控的政策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北京地区房地产市场金融秩序,巩固前期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北京银监局、人行营业管理部于9月5日联合印发《北京银监局、人行营业管理部关于开展银行个人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情况检查的通知》(京银监发[2017]153号),要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自查工作,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下一阶段,北京银监局、人行营业管理部将视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

今年以来,个人房贷发放被严格管控。多家A股上市银行中报数据显示,其上半年住房按揭贷款增速回落,新增房贷占个人贷款的比重也较去年末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居民消费性短期贷款在今年前七个月的增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业内人士表示,在房贷业务受限的情况下,银行有加快发力消费贷款等其他收益更高的零售业务的动力,这也符合不少银行加快零售业务转型的目标。不过,对于部分消费贷款变相涌向房地产市场的风险需警惕。

北大整顿“天价班”及继续教育招生管理混乱问题

北京大学近日公布关于对中央巡视组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根据通报,北大正着力整顿“天价班”及继续教育招生管理混乱问题。2018年起,该校将全面停止校本部网络学历教育、夜大学和自學考试招生,以及学历继续教育收尾工作。

通报中指出,北大对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立项的、学员付费10万元以上的52个社会招生培训项目进行了深入排查。经核查,已开班和已结业项目均无领导干部参加。“对存在办高价班、招生管理混乱的学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其限期清理整顿。”

针对学校继续教育中存在的偏离主责主业的问题,北大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招生秩序,切实维护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声誉。该校要求,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人员须为北大全职工作人员并在继续教育部备案。同时,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人员及直系亲属不得持有或间接持有教育培训机构股份,不得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兼职于其他教育培训机构或从事本单位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以外的教育培训类活动。

该校表示,将严格落实新修订的《北京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法》,以办学单位名义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宣传,严禁与任何社会机构开展合作招生。在监督方面,将建立定期巡查制度,通过自查与信访举报等多种渠道查找违规宣传和招生问题,及时叫停违规项目,向社会公示假冒北京大学名义开展招生宣传的网站。同时,将引入专家力量,筹备建立校级继续教育督导团队和督导机制,完善非学历继续教育联合调查与清理整治工作机制,加强对继续教育办学行为的监管。

证监会第三批专项行动瞄准内幕交易

日前,证监会启动调查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三批共18起案件,专门打击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

据了解,上半年,证监会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集中部署了三批43起专项执法行动案件。记者通过梳理这三批案件发现,三批专项行动分别涉及了信息披露、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不同主题。

主题一:信披违法。证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新增信披违法案件40起,一些上市公司为掩盖违法动机持续多年造假,例如为谋取行政许可或避免业绩承诺无法兑现持续多年虚增利润。个别上市公司通过设置境外子公司,或依靠海外客户通过体外资金循环的方式跨境实施财务造假。

主题二:操纵市场。今年以来,证监会频频开出巨额罚单,处罚市场操纵行为。因操纵铁岭新城、中兴商业股票,对朱康军罚没5.36亿元。鲜言因操纵多伦股份收到总计超过34亿元的巨额罚单,在A股历史上很是罕见。

此外,市场监控发现,一些新上市股票连续上涨且短期涨幅较大。这些涨幅惊人的公司中不乏被恶意操纵的案例,同时也被纳入第二批专项执法行动中。

主题三:内幕交易。根据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三批案件的情况显示,并购重组领域、“高送转”环节、“股权结构变化”环节成为内幕交易高风险领域和环节。

证监会表示,从案件调查情况看,亲友之间传递内幕信息比较普遍。内幕信息法定知情人直接交易减少,向亲友泄露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的情况逐渐增多,近四成案件涉及内幕信息多级多向传递。

猜你喜欢

非学历内幕违规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非学历教育进入规范管理新阶段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聊聊违规担保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国家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模式探讨
驾照
台日舰船对峙内幕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