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准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课

2017-10-21周永红

新智慧·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融合语文

周永红

【摘要】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普及到各中小学校,课堂正在从传统课堂向现代化课堂转变,教师的备课也随之发生了相应地变化。教师想要备好一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课,需要在钻研教材和应用系统软硬件方面着手。使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堂各个环节,并在课堂效果方面比传统课堂有所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手段;语文;融合

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普及,很多学校已从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手段模式向“电子白板(触摸屏)+计算机”模式发展。那么在越来越提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今天,教师该怎样备好一节融合课呢?本人曾执教过几节县级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课,下面把我备课过程中的一些点滴积累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钻研教材,找好融合点

现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不是单纯的屏幕投影,而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及网络与教材的深度融合使用,以及师生通过网络平台、电子白板(触摸屏)的交互活动。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掘课文中的融合点,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生动地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整节课都会保持较高的主动性。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示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展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我在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节课时,从网络上找到了一则节水公益广告来导入新课。视频中“如果地球上剩下最后一滴水,那将是人类的眼泪。”的宣传语,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也让学生感知了本节课的主题。

(二)辅助课文分析

语文课堂,如果只是枯燥地分析文字、写法等,学生自然会感觉乏味,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海量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既丰富课堂内容,也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我在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节课时,学生对于罗布泊是非常陌生的。我让学生在家预习时搜集了罗布泊的资料和现状图片,学生课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当学生了解到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才彻底干涸时,都流露出惋惜之意。我又趁机联系课文展示一些水草丰茂的图片,并告知学生这才是罗布泊本来该有的样子。学生对课文文字描述一下有了形象的感知,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罗布泊的巨大变化。

在执教《长江之歌》时,我把课件做成了学习网站,链接了很多课文之外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除此之外,还通过网页留言、录音朗诵等环节,充分借助学习网页和系统功能,辅助课堂教学。

(三)增强师生互动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师生互动途径及一些增强课堂效果的功能,如画笔、遮幕、聚光灯、计时器、加分器及网络资源共传等。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进去,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讲授《过零丁洋》一课时,我在强调重点字词“起一经”“身飘絮”“雨打萍”“汗青”等时,使用聚光灯功能,将其它语句遮住,只露出关键词师生进行探究,起到了很好的突出强调作用。在小组展示汇报时,我调用出计时器和加分器功能,及时加分,有力调动了小组之间的竞争积极性。

在讲授《中国石拱桥》一课时,课前我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和桥的合影传到云资源库中,课上我随机调用某些同学的照片来展示不同的桥,学生兴趣盎然,也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增强课堂结尾的感染力

一节好的语文课,总是能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中,升华主题,渗透德育教育。那么在这个环节,更应发挥新教学手段的作用来进行更直观、更生动地教育。

我在执教《罗布泊,消逝地仙湖》一课时,在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课文最后又提到了“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我在网上找到了Flash动画大赛获奖作品《月牙泉》,特别是视频结尾展示的月牙泉不同年代的变化情况,再一次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二、熟练掌握多种电子白板(触摸屏)教学软件系统

随着电子白板(触摸屏)教学平台的普及,配套的教学软件也随之而生,且呈现出多种软件竞争、都与硬件设施兼容的特点。这就为老师们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我认为在选择和使用上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了解不同软件的优缺点,选择性使用

有些软件在师生资源共享方面做得好,如果教师课前布置了大量预习搜索任务的话,就可以侧重选择这些软件;有些软件在与office办公软件兼容方面做得好,如果教师课上需要调用大量office文档,就可以侧重选择这些软件;有些软件在独立制作课件方面做得好,如果教師需要独立制作专用课件,就可以选择这些软件;有些软件在课上师生互动方面做得好,如果课上互动环节较多,就可以选择这类软件。

教师还可以在一节课上综合调用多种白板软件,力争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二)日常教学中坚持使用电子白板(触摸屏)系统,力争师生使用熟练化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目的是辅助教学,所以应该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成为一种常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这些教学手段应有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日常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积累更多使用经验,用起来得心应手。如果只是“临时抱佛脚”,那使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教师准备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融合课时,既需要“吃透”课文,又需要熟练应用平台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堂和信息技术真正融合起来,达到高于传统教学手段的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

[2]徐世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孙晓坤(1986-),女,河北人,硕士,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融合语文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