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价值分析
2017-10-21刘兰
刘兰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00例儿科患者,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20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200例患者采用护理细节管理,分析不同护理下的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并发症、患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差异。结果:在患方护理满意率上,研究组94.5%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73%的水平,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3.5%的比例显著少于参照组14.5%的比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差错率上,研究组1.5%的比例显著少于参照组9.5%的比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纠纷率上,研究组0.5%的比例显著少于参照组7.5%的比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患儿并发症,降低护理差错率与纠纷率,提升患方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细节管理;价值
细节管理最初源于企业管理中而来.运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有一定借鉴意义。尤其是儿科护理中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在表达、理解、沟通上存在一定障碍[1],而当下的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倍增,导致护理服务中家属有更为敏感的情绪,容易引发护理冲突与护理差错。细节护理则是针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问题细节做逐步完善,提升护理质量。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00例儿科患者,分析运用护理细节管理后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并发症、患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的变化,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00例儿科患者,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200例患儿情况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从2岁至12岁不等,平均为(6.8±1.2)岁;研究组200例患儿情况中,男103例,女97例;年龄从2岁至12岁不等,平均为(7.1±1.5)岁;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治疗与护理工作的推进,两组患儿在基本情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对比分析。
1.2方法
参照组20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200例患者采用护理细节管理,护理内容如下:
1.2.1环境管理
要提供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温度为23℃~25℃范围,湿度为50%左右,最好恒温恒湿控制[2];保持柔和充分的光线,避免病房昏暗压抑[3];定时做好病房紫外线消毒与卫生清洁,避免地面湿滑杂乱,出现污染问题及时派人清洁处理;在治疗护理各环节操作中,要保持轻声操作,例如在器械使用、房门开关、走路、运送工具推拉等声音上要做好严格控制[4];在房间中设置温馨的环境,张贴可爱的图画,保持粉色柔和物品颜色设置;可以适宜的摆放无害植物,提升房间的温馨舒适感,避免患儿对病房环境的反感排斥;控制病房人数,避免房间内嘈杂影响患儿正常休息;对于异常吵闹的患儿尽可能的放在独立病房中,避免对他人构成影响。
1.2.2心理护理
患儿在治疗中会因为疾病不适感与对环境的陌生而感到恐惧、紧张,进而出现激烈的情绪表现。要通过语言与肢体语言等沟通安抚方式来达到患儿情绪的稳定。语言上多鼓励与表扬患者,或者通过说笑话、讲故事等注意力转移的方式来避免患儿对排斥事物的过度关注[5],尤其是在服药、检查、注射治疗等环节中。要保持充分的亲和力。对于护患关系无法调和的情况下,需要调换工作人员,尽可能的避免患儿排斥的护理人员强硬处理护理工作。要充分的调动家属的配合度,做好家属的心理调整与安抚,避免家属因为患儿情绪激动而躁动不安。要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让家属清楚的了解疾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提升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与配合度,避免误解引发的护患关系紧张。
1.2.3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上要具体细化处理,不可笼统的说清淡、流食、普食、半流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丰富微量元素、高热量等专业且笼统的词汇,要具体到食物的通俗名称、用量、制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让家属有更强的操作性,避免模糊不清导致的患者理解偏差。要给予对应的饮食方案手册,可以制作专业的健康手册,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者网络平臺供家属下载或者传输有关资料。
1.2.4人员管理与制度管理
要注重护理人员管理,合理安排工作量,保持护理人员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岗位合理分配,确保护理人员充分胜任工作任务。做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提升护理人员主动提升自我的意识。做好人员培训管理,培训时机、方式、内容都需要贴合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培训可以分为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方便护理人员参加。培训要尽可能的减少工作人员的业余时间占用,避免护理人员不良情绪,同时让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内容上除了专业的疾病护理能力,还需要注重沟通能力、心理学、健康教育、法律常识、社会常识等方面的培养,让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与患方做互动,避免不良护理矛盾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理解度与配合度。要充分的意识到护理工作是服务窗口,面对的人员复杂,需要考验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其应对需要保持灵活与专业,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要落实岗位责任制管理,提升各岗位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心。同时要通过必要的激励制度去鼓舞人心,发挥护理人员自主提升自我的意识。
1.3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将护理有关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在患方护理满意率上,研究组94.5%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73%的水平,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3 .5%的比例显著少于参照组14.5%的比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差错率上,研究组1.5%的比例显著少于参照组9.5%的比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纠纷率上,研究组0.5%的比例显著少于参照组7.5%的比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护理管理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医患矛盾冲突的当下,人们对医护工作存在一定偏见与误解。护理服务作为窗口性部门,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印象。护理管理工作要逐步细化,优化护理质量,提升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转变负面印象导致的患者不良情绪。具体操作上需要注重护理人员的培养,完善护理制度与流程,让护理服务保持与时俱进,避免护理差错与不足导致的护患纠纷与冲突。
本研究中,研究组运用细节护理后,并发症、护理差错、护理纠纷与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护理细节管理从患方心理导致生理,从护理制度管理到护理人员管理都进行了针对性处理,将影响因素控制在更小的范围,护理制度的优化可以有效的从大的方向将适宜实际工作的方法与机制设定下来,帮助护理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运转,避免人管人传统粗放模式下的漏洞与问题。注重人员管理是由于护理工作的核心在于护理人才,只有护理人才综合素质过硬才能更好的调节护理工作的问题,保证提升患方满意度,树立良好的护理服务形象。在管理上甚至可以有效的运用现代科技对工作带来的帮助,提升工作效率与品质,让患方觉得更好的便捷性、舒适性,从而提升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护理管理不是闭门造车,需要打开眼睛看世界,积极的选用社会上已经得到验证流行的有效方法,不断的完善自身管理,让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孙继红.CICARE护患沟通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5):76-77.
[2]王英杰,李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1):98-102.
[3]李中伟.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防范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1):189-190.
[4]邵玥,张景洲.儿科护理中使用家庭中心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299-300.
[5]谌娇,罗顺清,曾莉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