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中职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之管见
2017-10-21李洁
李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的应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被动和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等诸多学困问题日益凸显。信息环境下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或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系统优化教学过程,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新的生长点。因此适应时代发展,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关键词:信息环境;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2-0279-02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学实践不断深化,教室墙上花样翻新的信息技术,召唤着教师,只有审时度势,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才能适应信息化“革命性”需要。“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让搜索引擎式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信息素养,已成为教师职业基本生存技能。教师要学会信息检索、信息加工、信息分享等能力;学会计算机操作与使用能力;学会网络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学会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等能力,唯其如此,才能完成信息环境下课堂教学任务。
1教师要具备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一堂信息化环境下的优质课,良好的、具有创新点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要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或任务驱动下,通过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一般来说,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多媒体教學资源的使用、教学方法的确定;课中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技能操作性范例设计、评价性设计;课后布置作业、拓展提升设计及教学反思等主要环节构成。
1.1课前
(1)教材分析:一是要分析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二是要分析本节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相关区域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2)学情分析:一是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二是要分析学生要完成课标教学任务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三是要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及学习行为,即教师需要借助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幫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确定教学目标:一是确定知识目标,根据课标,学生需要熟悉、掌握、了解哪些知识内容,并依据课标和学情,进一步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二是确定能力目标,学会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三是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立德树人教育。
1.2课中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运用手机端、电脑端等多终端媒体,通过线上线下,课前课后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以及上课所需要的教学软件及网上学习资料等,并及时检查、评判学生完成情况,或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生成问题,创设出新课的学习情境,利用微课、视频、课前问题回顾等多种媒体手段导入新课。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在信息环境和多媒体引导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等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完成教学重点的讲解,教学难点的突破,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以下以任务驱动法为例,通过接受任务—分析任务—任务实施—展示评价—任务总结等五个教学环节,说明知识及技能目标的实现:在信息环境下,课前,教师通过学校教学平台下达学习任务,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并按教师要求进行了相应的学习,教师掌握课前学生学习情况;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采用案例分析或某种教学方法分析任务;并在知识及技能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某种教学软件,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拓展知识与技能训练,完成任务实施;再利用教学平台或qq平台展示学生作品,实现学生互评、校内教师互评及企业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在任务总结环节,教师要结合本次任务,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回顾与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1.3课后:
布置作业,拓展提升:课后学生登录课程平台或教学平台,继续巩固练习,并了解下次课学习内容以及给付的学习资料。
2教师要具备信息化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一堂成功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前提,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逻辑思维能力,巧设教学任务及学习问题,在任务驱动及问题引导下,通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实现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达成。
但仅有课堂教学设计是不够的,成功的课堂教学,良好地组织与实施是关键和核心。教师一是要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做好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在讲解提问、反馈回应方面,要表现出熟练运用知识,完成答疑解惑、点评、提升、引领、指导能力,以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要注意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特别是小组分散学习时要注意巡回指导和个别答疑。三是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既要摒弃唯信息资源论,又要驾轻就熟运用信息资源,突显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四是特别要具有把握课堂进展的能力,具有调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教师要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提升
信息化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创设学习的情境,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信息环境下,课堂教学更多强调的不是“教”,而是“学”。教师要有效地利用信息手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协作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出“做中教、做中学”。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拥有知识不再是对人才进行的判断标准,而是更注重一个人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学习能力[1]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索取信息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高效、准确地解读信息,有效地吸收、储存、提取信息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在教学反思中:一是在教学整体设计中,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时期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学策略是否符合中职校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要求。是否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二是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合理。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手段应用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了学生的“学”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做中学”,教师的“做中教”。教学考核和评价是否科学有效。三是在教学目标达成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是否成效显著。四是教学设计上的特色与创新点有哪些。五是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教师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通过能力提升,保持教学活力和激情。总之,只有深入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相互学习中比、学、赶、帮,才能超越自我,才能不断提高中职教师信息环境下的执教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完成时代赋予中职学校教师的使命,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教学现代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薛倩倩.信息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3):130-131.
[2]刘艳,高小亮,赵菊梅.高职“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J].纺织教育2016,6(18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