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自贸区外贸人才培养策略

2017-10-21杨惠婷

大东方 2017年12期
关键词:自贸区对外贸易人才培养

摘要: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国内市场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而且“一路一带”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市场,这使得自贸区人才需要越来越大,职业能力要求随之提升。外贸人才是展开外贸工作的核心力量,影响着对外贸易关系。为适应当前对外贸易对自贸区的需求,应加强外贸人才培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结构,为自贸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本文将针对自贸区外贸人才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自贸区;对外贸易;外贸人才;人才培养;培养策略

引言:自贸区建设有利于优化国际资源配置,能扩大市场经济范围,带动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当前自贸区发展趋势来看,对外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贸易规模越来越大,相关人才需求量快速增长。但对外贸易活动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人才成为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培养外贸人才可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解决当前人才短缺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自贸区人才需求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外贸人才培养策略。

一、自贸区外贸人才需求

“一带一路”已指明我国经济发展新方向,未来中国经济将全面走向开放化,自贸区的产生符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自2013年9月27日,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截至2017年,全国共规划11个自贸区[1]。对外贸易规模越来越大,贸易额逐渐攀升。自贸区的设立有利于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能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机会。中国已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额度全球第一,对外投资额全球第三[2]。

在自贸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外贸人才需要量越来越大。外贸人才是自贸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保障外贸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从目前自贸区需求的外贸人才类型来看,主要需要:应用型人才、综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从自贸区对外贸人才能力要求来看,对、语言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外贸人才具备专业外贸知识,且要具备一定产品知识和市场拓展及业务管理能力,能为对外贸易活动开展提供支持。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93%的外贸企业认为外贸人才需掌握多门语言。84%的外贸企业要求人才必须掌握扎实英语实践能力。98%的外贸企业要求人才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然而,当前很大一部分外贸人才职业能力不过关,语言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不满足要求,并不能完全胜任工作岗位。因此,在自贸区外贸人才培养中应基于当前人才需求与要求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策略,提升外贸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自贸区持续发展需求的专业外贸人才。

二、自贸区外贸人才培养策略

从前文可了解到,当前自贸区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外贸业务量不断增长,外贸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人才能力要求与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贸人才培养,使其符合自贸区发展需要。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来探讨自贸区人才培养策略:

(1)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扎实的外贸知识是外贸人才的必备能力,是胜任岗位的基础。外贸知识涉及外贸活动多个环节,所以外贸人才的所掌握的外贸知识将关乎到外贸交易成败,影响到外贸效益[3]。倘若外贸人才专业能力不过关,将可能导致贸易交易失败。因此,有必要针对工作过程,结合外贸活动需要和特征,强化外贸人才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鉴定,对外贸人才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通过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来使其明确自身职业能力,了解知识缺陷,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完善,以达到最佳人才培养效果。

(2)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工业经济正在逐步向知识经济转变,创新成为人才重要能力,专业人才的引进代表着知识引进。在自贸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离不開创新型人才。具体来讲,外贸人才所需的创新能力包括:技术交流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等。因此,自贸区外贸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人才专业能力,同时要培养人才创新意识,应积极组织学习和交流,基于职业匹配规律,通过实训方式,加强外贸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决定行为,职业观影响工作效率,价值观影响工作效益。根据中国信息网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一些外贸人才存在严重职业倦怠情绪。而这种负面情绪如带到工作中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且会给企业带来人为风险问题,甚至是不必要经济损失。因此,自贸区外贸人才培养要采取必要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提升外贸人才思想觉悟,使其树立正确职业观、价值观,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而降低企业外贸活动中的人为风险。

(4)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由于我国自贸区建设时间尚短,仍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相关政策体系并不完善,便会导致留不住人才,出现人才流失及人才培养实效性差等问题。因此,应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从而吸引人才,解决自贸区人才严重流失问题。具体来讲,可改革人事档案制度及户籍制度,从而解决人才最关心的档案问题,使其没有无后顾之后,能长期留在工作岗位。

(5)加强校企联合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但当前很多高校培养的外贸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不足,不符合企业要求。因此,为适应自贸区发展需要,应加强校企联合,革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其实践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而解决高校人才培养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具备一定实践能力。

结束语: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已非常明显,未来我国经济市场开放程度将不断提高,自贸区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对外贸人才的需要量也会随之加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基于当前经济环境,根据自贸区人才需求,加强外贸人才培养,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厦门市地税局课题组,吴振坤,张毅,李栋文. 我国自贸区发展策略选择与税收政策构想——兼论福建自贸区发展策略[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126-131.

[2]傅蔚冈,蒋红珍. 上海自贸区设立与变法模式思考——以“暂停法律实施”的授权合法性为焦点[J]. 东方法学,2016,(01):98-104.

[3]季绍斌. 我国外贸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提升途径的研究——以温州外贸人才需求和质量提升为例[J]. 中国商论,2016,(12):176-179.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7年度泸州市社科联科研项目:基于泸州自贸区建设的高职外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为LZ17A021 )”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杨惠婷(1986.2-),女,四川南江,汉,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外贸英语,

(作者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自贸区对外贸易人才培养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