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多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2017-10-21杨晓林

大东方 2017年1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内涵

摘要:三多节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的传统节日,三多节在丽江周边影响广泛,历史久远,社会参与度高。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纳西族三多节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民族节日。结合纳西族三多节的民俗内容与三多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探究三多节的文化含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纳西族三多节;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三多节民俗节日

三多节的非物保护问题,我们可以民俗学和非遗学的角度来解释。“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的民间文化中常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由口耳相传、行为和心理影响方式扩大和传承” [ ][1]三多节包括了传统礼仪、民间习俗等,都体现出践行这些习俗的人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三多节保护可以遵循“两大原则”;即“一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二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纳西族传统祭祀、传统音乐、口头文学、传统舞蹈、民族传统服饰等多门艺术类别的在三多节中有体现, 009年,三多节被列入第二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三多节的起源与发展

三多节是纳西族最具广泛性、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纳西语叫“三多颂”,“颂”在纳西语中是“祭祀”的意思。纳西诗歌中有“年年春二月,户户祝三多” 的传颂,清代诗人诗人写道,玉龙宫殿雪山前,烟火迷腾二月天。土人爱听土人曲,万声齐声落梅田[]。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三坝乡、四川省木里县的俄亚乡、西藏芒康县的纳西族村民都有过三多节的习俗。据《新唐书列传南蛮上》、《南诏野史》、《滇云历年传》等史书记载,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封禅玉龙雪山为北岳,并在玉龙雪山脚下“三多”神石处建北岳庙,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69)年,南诏王异牟寻封禅玉龙雪山为北岳,并在玉龙雪山脚下“三多”神石处建北岳庙。从此,民间把祭三多神与祭北岳神结合起来,三多节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木氏土司与吐蕃战争(约公元794年),乃至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攻打大理,传说“三多”神常显圣幻化成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明代以来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形成了祭拜三多神的习俗,从丽江迁居到盐井、俄亚以及永宁、盐源的纳西族支系,都信仰保护神—— “三多”。

三多节期间,东巴祭师在北岳庙主持祭颂三多神,念诵《东巴祭神经》。《东巴祭神经》又分为《祭三多神经》和《祭圣日神经》。一些偏远山区,对唱《谷气》、《喂猛达》、《窝热热》、《阿哩哩》、《时授》等纳西民歌;跳《资蹉啰》、《呀哈哩跳起来》、《哦噜啦 哦噜啦》等纳西族民间舞蹈,开展各种活动欢庆节日。三多节期间,当地政府还会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多节已成了丽江民俗文化盛会。三多节的民俗活动,承载着纳西族许多民族文化记忆。

三、三多节:符合非遗传承保护的要求

三多节是纳西族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由民间自发组织,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传统祭祀,传统服饰、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礼仪、传统音乐等。三多节不仅较好地传承和弘扬了纳西族传统文化,也让广大群众充分领略到了当地传统文化价值。三多节是彰显“非遗”的内容,传播历史,既符合“非遗”传承的要求,又选对了“非遗”传播的最佳时机;成为传承“非遗”的最佳契机。利用三多节传统节日,既有利于不断扩大三多节的影响力,赢得市民广泛的参与。

每年三多节,云南丽江掀起参加民俗文化的热潮,每年古城区、玉龙县都开展的民间民俗活动。利用三多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抓住这个机遇,彰显“非遗”的内容,既符合“非遗”传承的要求,三多节,从广播电视节目和报纸媒体的宣传、网络微博微信推广,人们利用节日定期进行传统民俗活动,使传统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延续与加强。

三多节的文化价值与文化魅力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地位,三多节涉及纳西族先民的精神、信仰。同时,纳西民歌对唱、民族打跳、东巴象形文、东巴绘画在节日期间广泛运用,具有特殊的民族学和宗教学研究价值;此外,三多节源于纳西族人民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体现了纳西族人民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和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反映出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深厚内涵。

四、三多节面临的保护问题

近几年,“三多节”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一样,面临着各种挑战。特别是年轻一代追求时尚,虽然“节”照样过,但在有意无意间,宗教礼仪不断被排挤,传统习俗不断被淡化。加上能够熟读“祭三多神经”和主持祭祀仪式的文化传人后继乏人,有民族形象特征的语言、服饰和原生态歌舞逐渐被遗弃。

丽江纳西族的三多节在盛名之下,不得不忧思:这样在民族文化中注入新的元素?民族节庆怎么样才能历久弥新……三多节活动具有了节日的价值和意义。使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展示了温情的节日景象,传递出欢度节日的信息。三多节已经不仅仅是纳西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群众的积极参与下,“三多节”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内涵,三多节期间,开展非遗项目,民俗紧密相关的祭祀、传统民间歌舞等系列活动,给包括民俗文化在內的“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三多节这样的文化传统形式,这不仅仅是对世代沿袭的一种习俗,更是纳西族的一种精神归属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形式,需要纳西族族群的关注与行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多节,要丰富民间文化节庆活动,包括民间手工艺、民族服饰、民族民间舞蹈展。

(1)建议在依法保护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尽快立法保护三多节在内的丽江各民族重大民俗节日,鉴定分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效开展民俗节日的整体保护工作。

(2)三多节民俗节日应该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纳入国家框架体系,受到国家层面的并受到保护。

(3)三多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节日,应当加大宣传,适当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进行生动地传承。

(4)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倡导和支持民间办好或过好民族民俗节日,对于盛大节日活动,应当适当的资金坚持。

(5)在丽江玉龙县纳西族中小学校中,应该加强本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们知道纳西族祖先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加强文化自信。

(6)社区和纳西族村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通过文化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续存空间。

(7)要积极坚持走出去战略,通过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活动,让东巴文化提升知名度。

(8)加大宣传,通过意识形态领域来开展民族文化保护行动。

通过一系列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举措。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恢复与发展。在三多节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类活动,如祭祀、开展纳西族传统打跳活动,人们在欣赏和参与各项歌舞的过程中,体会到民族文化之美,要让参与者感动民族文化的魅力,成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资料: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指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纳西族的节日名片--三多节 .博宝艺术[引用日期2017-01-17]

[3]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云南出版集团

[4]杨林军:纳西族三多神信仰的演变及其分布特征内容提示:2016 年 2 月 普洱学院学报 2016第 32 卷 第 1 期

[5]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萧 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2014年 《就爱阅读》

作者简介:

杨晓林,民族:纳西,籍贯:丽江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非遗。

(作者单位: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内涵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综述
试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小学教育的对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