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2017-10-21莫娟

大东方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人文素养探索

莫娟

摘要:人文素养是精神世界的一个支柱,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的社会需求和教育背景下,课程设置分科更仔细,而且更加注重技能型学习,导致学生人文素养有所不足。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多途径的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式,成为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人文素养;学生;培养途径;探索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完全来至于后天的人文教育,遍及文、史、哲诸多方面。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这些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语文、历史、政治教科书,其他的方式还有比如电视、报纸级网络等。而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这些方式获得的,只是人文只是,而并非内化为人文素养。所以,提升学生人文知识,开展多途径的人文素养教育,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显得十分重要。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学校、家庭、学生自身都应负起的责任。

一、学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学校是教育的第一阵地,人文素养的提升,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校,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教育观念、教育技能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的提升。

(1)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建成功能齐全,图书完备,结构合理的图书馆,学生就可以利用图书馆多读哲学、伦理学、史学、文艺学、语言学和艺术学等书籍。通过感悟历史、感悟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前人思想并逐步内化,形成独特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建构自己的人文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加强教师人文知识培训,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人文素养水平的高下,直接体现在教师在学识、胸襟、气度、人格魅力等方面,若教师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在日常的教学任务中,教师这些气质自然而然会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所以,对教师开展人文素养培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优化课程设置,设置选修课

当前我国学校课程的设置现状仍然是分科严重,结构单一,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制,且学科设置主要还是以技能型为主,分为文理两大科别,从而使学生不能较为全面的发展。

选修课的设置,正是让学生在在学习专业技能之余学习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设置一些史学、文学、道德礼仪、社会关系方面的选修课程,充实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家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1)以身作则,以自身带动孩子对人文知识的学习

在家庭生活中,言谈举止、服饰礼仪、家居风格、兴趣爱好、饮食休闲无不反映出人的审美修养。外出旅游、探亲访友、工作学习过程中同样反映出人的审美修养。而这一切,都会对孩子起到熏陶作用。提高审美修养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读很多的审美书籍,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接受审美影响,并在生活实践中去体现、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比如,参加各种艺术展览,欣赏自然风光,画画写字,养花插花,注意居室装潢、家具布置,注意个人服饰、个人修饰,注意文明言行等。

(2)合理指导,以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学习人文知识

首先,家长要支持和监督孩子广泛阅读文学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培养人文素养最好的工具,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家对世界及人生思考的结晶,让孩子在文学修养中增加对人类和社会的认识,丰富自己的情感生活。

其次,让孩子接触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优秀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这是毋庸置疑的。让孩子接受音乐教育,对孩子进行音乐方面的熏陶,可以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形成善于感受,学会聆听,形成良好的情操。

(3)营造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感受人文气氛。

家长在培养孩子人文素养的时候,营造家庭人文氛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在人格上和孩子平等相处,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处于较为宽松的家庭氛围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才能得到放大,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状况,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三、学生个人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

(1)树立人文意识

学生能否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人,应当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给予学生的,正是寻找自身价值,思考自身生命,树立自身理想和目标的意识。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应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随时关注自身在思想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崇尚“以人为本”思想,崇尚平等观念,乐于同他人的交流。

(2)修习人文课程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只注重于教科书的学习,势必会成为读书的工具而非因读书而丰富自身的素养,成为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修习“边沿课程”的意义正是在于能帮助学生去感悟生活,探索人生真谛,丰富精神世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3)研读经典名著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 培根[英]等:《读书的情趣与艺术》(读书论),林衡哲 廖运范 译,中国友谊出版社,1988,34页]”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快餐文化”盛行,思想贫瘠的书籍充斥着人们的世界,读书,尤其是读经典著作,成为学生阅读的禁区。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著作,是一种生命个体体验的精神活动,用心体会,总会在著作中感受到作家的强大的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地形成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4)参加文化活动

学校和社会经常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征文大赛、校园歌唱大赛、运动会、辩论会、朗诵大赛、书法比赛等,学生都应积极参加,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综上,人文素养作为学生的“软素养”,在其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成为一个全面發展的人,能否建立正确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否对自身的有较全面的认识,能否对生命进行反思和审视。因此,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应从小九抓起,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应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做好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探寻多途径的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垒明.人文素质的欠缺及其后果[J].书与人.1997.(3).

[2]夏泳久.谈家庭教育与儿童成长——读马卡连柯《父母必读》所想到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

[3]李敏霞.立足小课堂 培养健全人——浅谈导读式自主阅读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 .2007.

(作者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云溪小学)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人文素养探索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