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思想与现代文明在郑州文庙的融合

2017-10-21范杨李静兰

大东方 2017年12期
关键词:道德建设儒家思想传统文化

范杨 李静兰

摘要:郑州文庙是郑州市区重要的文化遗存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在郑州文庙有机融合,让古老的庙宇殿堂在现代发展中发挥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值得文物保护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儒家思想、传统文化、道德建设、教育知识创新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这座古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在郑州市中心城区东大街,坐落着一座反映儒家文明的明清古建筑群--郑州文庙。由于历经战火,郑州文庙周边夕阳楼、唐开元寺塔、八卦台等许多文物古迹被损毁,郑州文庙做为为数不多的地面上建筑古迹得以保留下来,在这座现代化飞速发展的都市中显得尤为珍贵。

郑州文庙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历经战乱,屡废屡建,至明洪武三年,知州苏琦重修文庙,奠定现在郑州文庙建筑基础。直至民国期间军阀混战,文庙内曾多次驻军,殿宇廊庑多被拆毁。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郑州文庙的保护工作得到政府高度重视。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郑州市政府投资近1600万元,对文庙大成殿及附属建筑进行修缮和重建,并对外开放。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郑州文庙大成殿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士人向来为“四民之首”,尤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儒家的思想、观念、情趣、喜好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力,并且在不断地积淀下来,成为当今世界中具有独特精神魅力的文化遗产。作为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郑州文庙在新时期,也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实现着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大融合。

一、“德”行天下,以“仁”为本

儒家传统文化对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道德思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最早提出“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思想注重道德和廉政,劝导“为政以德”、“仁者爱人”,提倡用道德规范去感化和约束老百姓的行为。到汉朝,孔子的《春秋》成为汉王朝制定礼仪法度的模板,儒家思想的社会道德要求成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学说或者學派,儒家思想经过社会政治层面的加强,已经成为社会制度方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准则。

“仁”的精神与“德”相呼应,也就是人性与人道的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儒家以“仁”为道德之源,据史书记载:孔子早年对齐国的“韶”乐一往情深,但齐景公却不想重用他。齐景公当面告诉孔子:“我年纪老了,精力不济,无法任用您了。”听到这样的逐客令,又风闻齐国有些人想陷害他,孔子只得匆匆打点行李,离开齐国,返回他的家乡鲁国。返回鲁国后,孔子很快地把心平静下来,精神抖擞地从事教育事业。投到孔子门下的弟子越来越多,杏坛越来越热闹,这不禁给孔子带来安慰的同时,也对孔子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子一直主张“仁、“德”,并坚持二者是相互呼应。也就是说,坚持仁、德,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源头,就是主张在人的本质和永恒的人性而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做事,与有时候人们难以避免的竞争来说,应该是更为重要的,它的价值应该更高。其二、 人类终极的价值应是人道、人性和它们的价值。所以,无论社会有多么发展,科技有多少进步,都不能背道而驰。离开了人道与人性的任何社会活动都是不道德不提倡的。任何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政治经济措施的建构与实施,都不能违背人道与人性的原则,都不能以牺牲人的性命为代价。否则就是不道德的。今天,我们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倡导社会创新竞争,在这个环境和前提下,我们更需要需要“仁”的道德原则,关爱他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显得弥足珍贵。这种思想和规范形成并且延续下来,成为影响中国千年精深的道德思想文化。

文庙建筑承载中华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思想道德示范作用,是中华民族重教兴文、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的象征,也正是帮助人们的正确理解、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郑州文庙也一直把道德建设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文庙开放利用的主题和出发点。长期以来,郑州文庙与郑州市文明办合作,在文庙尊经阁举办道德讲堂。以“仁”为根本,向广大人民群众宣讲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为基本做人原则的人们行为规则,并介绍自史至今我们生活中边涌现的体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优秀品德的事迹。并组织参与者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道德讲堂”的群体,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做出道德承诺,并相互赠送吉祥卡,表达美好祝福。这些活动,引导群众在认识、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群起效仿,转化为行动,推进了郑州市民文明建设活动进程。郑州文庙也成为郑州市管城区道德讲堂总堂所在地。

二、崇尚敬虔,作“礼”仪文明之民

文庙供奉的孔子,他的仁学思想影响了我国古代至今多少至圣先贤。孔子之仁,为包容其他一切道德之普遍之德,对自己、对家族对社会国家之德,都存在于此中。以孝悌为基础,推及社会国家。而综合忠信义礼智等诸德,是普遍之仁,所以仁又能被看做是德的全部。其实,在春秋以前“仁”就包含在“德”字之中,孔子对“仁”的创造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对“德”的继承和发展。现在有人认为,德治的实质就是仁治,在历史上区别就是德治是把民当作臣民来恩惠,仁治则是把民当亲人来爱待。孔子的德治思想内容很丰富,仅《论语》中涉及“德”的范畴有39次,基本上是在“为政以德”的总体治国原则下,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明德慎罚”的思想,重道齐礼,轻道政齐刑,即重道轻刑的主张。《为政》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说以德的原则为政,就会如同北极星一样,自在其所,而群星都拱卫于四周。孔子所说的“为政以德”,具体的包括“博施济众”、“宽厚”、“信”“选贤用能”、“节用爱人”、“敬事”、“公平”等等。孔子的时代局限性在把德治的关键放在当时的统治者“身”上,也就是说,“德”治之德,主要是对统治者的要求,即当政治国者应以自己的道德表率和示范作用来教育和感化百姓,而不是把目光去对向百姓要求百姓。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人民当家作主,对德、仁的理解和解释有了新的涵义,但道德、文明、礼仪一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共同推崇的做人之本。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封建时代,德、仁、礼的许多具体内容,实际上体现着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有不少繁文缛节早已失去了意义。另一层面,过多繁琐的礼也会束缚住人的手脚,与自由、平等有相悖之处,也限制人的思想和行为自由。但是礼的作用也能体现在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恭敬和尊重,协调人们关系和倡导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这些功能和作用,对当今社会也仍然需要。对现代社会而言,礼是这个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对个人来说,礼则是其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外在体现。

郑州文庙自2006年开放以来,每年都会举办与“礼”有关的活动。祭孔大典是郑州文庙重要的礼仪活动之一。祭奉先师孔子是文庙最主要的功能,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日,鄭州文庙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孔大典。来自全球各地的代表用三献礼祭祀至圣先师孔子,内容有上香迎神、代表致辞、初献、奠帛、献爵、读祝、诵孔子赞、亚献终献献爵,全体参礼人行传统揖拜礼,唱大同文。用传统的礼仪表达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怀念和敬仰。在举行传统仪式的同时,加入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国学教育工作的总结和肯定,表彰对中华传统圣贤教育有着深入文化认知和实践探索的国学教育明师。使历史和现代有机融合,传承中华师道精神,让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古圣先贤回归教育,重塑中国师德精神。

除了祭孔大典外,郑州文庙每年还举办了成童礼、成人礼、敬师礼等一些列礼仪活动。2007年7月,五十余名美国大学生在郑州举办文化夏令营,他们在孔子像前用英文朗诵《论语》,给郑州文庙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祭孔仪式。

三、推崇“智”识,尊重事实,追求真理

智慧是人类在发展中在实践中运用思维总结经验的结晶,智慧的智中通常又写作“知”,既可以当动词讲又可以理解为认知,当名词讲指知识、经验、智慧。儒家把“智”看得及其重要,把它列为“五常”之一,儒家的基本理论就是追求知识、增长聪明智慧,儒家学说指出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于智慧和知识的尊重。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儒家认为,人类有认识、辨别事物的能力,并且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认知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尚未被人类所认知的事物,而没有不可以被人所认知的事物。人类在通过学习和积累并且在不断实践中,认识了世界,认识了自我。人类在自身的发展史中探究万物,掌握规律,创造文明,积累起越来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人类通过知识积累,把智慧和文明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犹如漫漫长夜里永不熄灭的一盏明灯,茫茫大海上永不沉没的一座航标,照耀人类社会之光明正途,指引着人类沿着通往真理的方向走下去。

只有掌握知识并善于思考的人就才可能成为“智者”。他们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善于运用聪明才智,所以孔子曾说:“知者不惑。”善于思考并具有完善思想人格的仁人君子,不仅能被称为“仁者”,更应当成为“智者”。“智”和“仁”二者本身也是相辅相成的。好学求知的人在一定的知识积淀后他的“仁”、“德”的修养也会潜移默化地增加。故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种观点是全世界的共识,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也曾说过:“美德即知识。” 只要我们能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建立在科学知识和真理的基础之上,就能将安身立命的道德根基修筑得更加坚实而深厚。

要想做到真正地崇尚知识与智慧,就必然重视学习与教书育人。孔子、孟子都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他可以说是提倡全民教育的先驱。“孔子创办的“思科”和“六艺”等教学内容,体现了对学生们的德、智、体、美、情的全面教育,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是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典范。儒家重教育,古代儒家代表人物留下了许多有关教育和学习的格言和教诲: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无常师”、“教学相长”、“不耻下问”、“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知人论世”、“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等等,都是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即使在当代社会在做人、教育下一代方面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郑州文庙也一直以来重视知识的传播和教育的创新。东汉明帝东巡,至曲阜孔庙,用礼乐讲学,开皇帝孔庙讲学之先例,由此,孔庙具备了学校的功能。从文献资料中可知,明清的郑州文庙,前庙后学,四进院落,仍体现着体现了“庙学合一”的规制。郑州文庙新恢复建设的尊经阁为三层木结构仿古建筑,上下两层空间开敞,适宜举办学术讲座。尊经阁也做为郑州市管城区道德讲堂总堂所在地,定期在这里举办道德讲堂,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道德盛宴。2016年5月,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在郑州举办,郑州文庙做为大会分会场,承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全国考古界专家齐聚郑州文庙谈古论今,让这座古老的学术殿堂重现当年的辉煌。

如今“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战略给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合作,使古老的殿堂不断发出新的光芒,仍然需要我们文物保护工作者不断去探索。

作者简介:

范杨(1983年5月-),女,汉,河南省长葛市人,本科,馆员 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

李静兰 (1984年4月-),女,汉 ,河南省濮阳市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作者单位: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

猜你喜欢

道德建设儒家思想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探索?
道德观建设在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模式研究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