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仫佬族的土地神崇拜
2017-10-21徐适
徐适
【摘要】:仫佬族是贵州的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这个民族过去被称做木佬人。仫佬族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生活习俗。其中一项就是土地神崇拜,它贯穿在仫佬族人民的生活中,将人们的思想、信仰与赖以生长、活动的土地山川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主题词:贵州仫佬族;土地神;崇拜
贵州仫佬族是在1993年才予认定的民族。但它是贵州的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这个民族过去被称做木佬人。
元明以来的史志中有许多“木佬”或同音、近音族称的记载。元代《经世大典·招捕总录》记载说:“元贞二年(公元1297年)五月,宋氏复令平浪巡检欧阳濯龙与大洞李巴林、竹笏等率木佬六十余人……”。《元史·地理志·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记载说:“曾竹等处,大德七年,顺元同知宣抚事阿重尝为曾竹蛮夷长官司,以其叔宋隆济结游蛮为乱,弃家朝京师,陈其事宜,深入乌撒、乌蒙,至于水东,招谕木娄苗、佬,生擒隆济以献。”《新元史·宋隆济传》说:“六月,隆济构‘木娄等族作乱。”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说:“夷民……其居山野者,曰洞人、曰杨黄、曰仡僚、曰仡头、曰沐僚、曰生苗、曰熟苗。”“都匀诸夷,据险不庭,俗甚凶陋,其曰黑苗、曰仲家、曰木僚者,性皆凶犷,累为边患。”“乐平长官司(今麻江乐平公社及附近地区)……元为木佬寨。”嘉靖《贵州通志·风俗》记载说:“旧志:木佬性恶,科头跣足,颇通汉语,衣褚皮,制同汉人,妇人服短衣。婚姻以牛为聘礼,与人交易,刻木为契。有仇则剁牛,召众以报复之。用竹器盛食,牛角饮酒,亦听官府约束。”万历年间成书的《平播全书》记载:“谕十三姓苗夷,仲家苗、黑苗、仡兜、木佬、子姜苗、花苗、蔡家苗、九股苗,你们原是贵州铜仁、镇远等处良民……”
清李宗昉《黔记》说:“木佬苗有王、黎、金、文等姓,散居各县。”清代的《黔南识略》、《贵阳府志》、《镇远府志》、《黄平县志》、《平越州志》、《清平县志》、《贵州通志·土民志》中也都有木佬这一族群的事迹记录。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苗蛮》中说:“木佬贵定、平越、黄平、瓮安、都匀、麻哈、清平有之。男子服饰与汉人同。孟冬祀鬼,以草为龙,插五色纸旗至郊祭之。亦有读书入府县者,有王、黎、金、文等姓。”
今天,在麻江、凯里、黄平、都匀、平塘、福泉、瓮安、龙里、贵定、惠水、石阡、余庆、水城、黔西等许多地方都有木佬地名,如木佬寨、木佬坝、木佬山、木佬坪、木佬塘、木佬坡等。
1980年,贵州省民委成立民族识别办公室。当年12月对木佬人族别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次年形成了《木佬人族别问题调查报告》。1992年,在凯里召开了木佬人民族成份认定座谈会。其后,由黔南、黔东南州政府向省人民政府呈报了《关于木佬人认定为仫佬族的报告》,经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正式下文认定木佬人为仫佬族。
作为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仫佬族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生活习俗。其中一项就是土地神崇拜,它贯穿在仫佬族人民的生活中,将人们的思想、信仰与赖以生长、活动的土地山川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尤其在过去农耕社会的时代,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许多重要的节日里,仫佬族人都要虔诚地祭拜土地神,祈求保佑。在仫佬族的生活信仰中,土地神是遍布各处的,有保寨土地、拦垭土地、桥梁土地等,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在几乎所有的庆祝祭祀活动中,都有向土地神供奉祷告的程序。仫佬族的每个村寨都有风水树和保寨土地。仫佬族人遇到家内、村寨内有病异或灾患,多有敬拜风水树、土地菩萨,祈求佑解的行为。
在农历正月或腊月间,人们要看黄历选日子,选所谓“土地神在家”时,做“谢土”的仪式。这项仪式要准备成年开叫了的公鸡、鸭、猪头、香烛,由道师按照师傅传授的经咒科书、备好符纸来做。生的鸡、鸭、猪头要先敬神灵,再上火炖煮。煮到半熟时,取出放到家中神龛下敬拜祖先,拜完再放回锅中继续煮,直至煮熟,俗称“回熟”。之后大家欢聚一堂,共同享用这些祭拜过土地神、祖先的食物。“谢土”的用意是感谢、祈求土地神一年来的护佑。
从正月到三月间,有一个“动土”的仪式。一般是随各家户自己选择日子,带些香纸,到田土里向土地神祝告一番,祈祷田事顺利。但在凯里舟溪、大中一带的苗民,习惯要木佬族老人动土后,他们才随之动土挖地。据说,舟溪、大中这块地方,原先是木佬罗姓祖先开辟的,后来苗族看中了它,把木佬赶走了,苗族来住,但不会耕地,经多方交涉以七换一请木佬人回来教苗人耕种。从此养成了木佬族老人先动土,其余人等才跟着动的习惯。
三月初三日过“土地会”。在民间传说中,土地神是三月三生,九月九日死。所以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都要过土地会,过法一般是带香备纸,有的还带只鸡,到土地庙前祭拜一番即可。如同是给土地神问好请安一般。
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兔日,是贵州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仫佬年。过去,这一天就是一年来岁末年终的时候。过仫佬年时,各家各户都要杀鸡宰鸭,买猪肉,打糍粑、作保寨、淘水井、祭拜祖先神灵、举行娱乐活动等。过去,鸡、鸭等都是过节才有的食物。在宰杀以前都必须带着香烛等到护佑村寨的土地神位前祭拜祷告。然后才能宰杀处理,放到火上蒸煮。到半熟时,还要拿出来摆到祖宗牌位前供奉,并且点上香火,祷告完再继续烹制。全部饭菜做好了,要在堂屋中摆放,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祝告祖先先来享用。之后,全家人才入席。
在过春节时,除夕当天做年夜饭前,必须携带香蜡纸烛和猪头肉、猪尾巴等供品,到村寨附近的保寨土地庙祭拜,求其保佑家宅安宁,家人健康。当时间来到午夜12点,新年第一刻到来时,即所谓“交时”的时候[1],每家每户要进行一项重要的仪式——开财门。开财门首先到屋外空地上鸣放鞭炮,用噼啪轰响的声音迎接新年的到来,也含有报告天地神灵和祖先的寓意。
过去,仫佬族人娶亲一般都安排在仫佬年前后不久。在迎娶新人的路途中,一旦遇到土地庙,都必须要烧香点纸,供奉酒饭菜,以求得菩萨保佑平安。
还与如老人过世安葬的习俗,也与土地神相关。一般在老人安葬时,以及相隔几年,至冬至、春社、清明时,要做“谢山土”的法事。“谢山土”是为安定亡灵酬慰山野之神而作。这项仪式很隆重,需要用猪头、糯米粑、豆腐、米、香烛等置办在墓前供奉,用鸭(或鹅)、公鸡绕墓三周,杀鸡留鸭,道士念咒祈福安神。完毕,除留少数供品外,多将供品带回。
相应的还有“谢家土”,是在家中进行,需要用雄鸡、猪肉(猪头)、糯米粑、豆腐、米、香烛等,请道士敲钹念咒,杀鸡沾血于符咒贴在堂屋四壁。完毕后聚餐。每年腊月或正月间举办,多为一年一次。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对土地神的崇拜在仫佬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深层次的因缘在于,土地一直在仫佬族人的生存、繁衍、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支配性的角色,因此,人们就对它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寄托和美好愿望。也因此产生强烈的精神依赖,以至于神性崇拜,并形成一套系统的祭奠礼仪和程序。于是,人们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哲学化的构建,这当中蕴含了丰富的原始智慧和深奥的人文意蕴。
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中,人由女娲造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2]那么,女娲由哪里来呢?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释滞》中说“女娲地出”,即是说女娲是由土地中孕育生长出来。这便反映了中国的先民对于土地作为生命之源的深远爱戴与崇拜。
“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3],于是,早期的人类便对自然界产生了直接的崇拜,“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生物种类不同,各地对自然的崇拜也千差万别,如猎人和山居部落突出崇拜山神和樹神,农业部落突出信仰水神和地神,沿海居民则虔诚地崇拜大海。”[4]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便很容易深入理解仫佬族人贯穿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土地神崇拜了。
注释:
[1]过去,开财门是在早晨鸡叫以后开始。
[2]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2000,卷7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p81
[4]宋兆麟,巫与巫术,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p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