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教育
2017-10-21隋琳
隋琳
摘 要:作“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是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培养的明确方向。农业院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的目标,则是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优秀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一直以来肩负的重任。
关键词:教育;高等農业院校;素质培养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8-002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灵魂的思想道德素质,个人成长必备的良好身体心理素质,有助于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学习的文化素质,帮助学生立足于社会的业务能力素质,以及民族进步必不可少的创新素质。
就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的现状来看,各院校在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方面做出了诸多的努力。即便如此,还需要加强培养宽度和深度,减小差距。
1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
目前的大学生属于90后,作为崇尚个性追逐自由发展的一代,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对于服务三农、学农爱农的思想树立还远远不够,大学生自我放纵、享乐贪玩的思想不断滋生,本该保持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观念被淡漠,有些大学生甚至严重缺乏社会公德,语言举止不够文明礼貌是局部却普遍的现象。
2 心理素质教育方面
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部分来自我国贫困偏远地区,家庭条件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经济负担重,毕业后就业形势不可观。因此,农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相对于其他高等院校更大,这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和困惑。
3 人文素质教育方面
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倾向普遍存在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中急需要增加艺术教育、大学语文等文化类课程。大学生人文素质较差,重点突出体现在了知识面不够广阔,对人类文明了解匮乏,对世界和祖国的历史了解甚少,艺术欣赏能力和情趣极为匮乏。
4 专业素质方面
办学经费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短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够等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高等农业院校,并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所以目前培养出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实不高。
综上看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已经刻不容缓,对于综合素质提高和培养的措施是国家和农业院校必须重点研究并紧抓的问题。
4.1 坚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农业高等院校要把培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工作,贯穿到教学和学校整个工作的全过程。
首先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来实施系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结合农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立身处世的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先进思想。
其次,高等农业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三农”浓业、农村、农民)政策法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思想,毕业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第三,要采取多种渠道培养大学生热爱集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优良作风。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深入农村进行考察,培养学生了解农村的艰苦环境,激发学生树立改变农村面貌,艰苦创业的雄心壮志。
4.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稳抓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农业院校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教育的重要部分。开设心理教育课程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教育,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愿意主动提高自身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从而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学校应增加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压力的工作重点,对一些能够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实际问题要予以重视。例如:很多被调剂录取的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入学后,对就读的专业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壓力。高校应对这类学生进行适当的关注和校规出台,比如在定时考核达标后进行专业调整。
高等农业院校还要注意的是,拓宽针对来自农村以及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帮扶解困的渠道,帮助特困学生解除经济困难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这也是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要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投入人力、财力、物力为毕业生及时搭建就业平台,接通和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全流程就业指导工作,减轻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要针对来自农村的学生体育知识、体育基础、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较差的特点,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要克服重“智”轻“体”的思想,建立一套“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受到身体、娱乐、竞技、生理、心理、健康及生活等全方位的全新教学模式体系,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3 合理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为提升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文素质体系的质量,积极致力于探索和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应鼓励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提升人文素质体质的重要组成形式,在校学生参加学校文化体育活动可以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广泛交友,扩宽知识面。学生活动,能各自将经历不同、专业不同、但是有着共同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发挥各自专长,培养和提高并他们的人文素质。
4.4 合理添置教学设备,应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素养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级农业建设人才的使命越发重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改革初期高等农业院校曾面临办学经费不足,教学设备短缺的问题等问题,国家积极修改相关扶持政策,解决相关问题。学校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补充师资力量,以便各类适应实习实验要求,使学生在实训实习方面得到相应训练,并且在加强训练的同时,加强学校教风、学风、考风的建设工作。学生还可以利用中国知网、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提高大学生后天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娅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政治信仰培养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
[2]张艳云.公民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
[3]原欢欢.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考察与思考[D].陕西科技大学,2016.
[4]周露.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问题与改进[D].湖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