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微课程教学研究

2017-10-21曹青媚

山西农经 2017年18期
关键词:基础课表格计算机

曹青媚

摘 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礎课,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入门课程。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城乡差异大等问题,我们将微课程引入计算机教学中,对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微课程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8-0106-01 中国图书分类号:TP3-4;G434 文献标志码:A

1 计算机基础课现状分析

1.1 按照生源和地域划分,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按生源分可以分为两种: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其高中阶段已经接受过相关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基础较好,而普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没有计算机基础。高职院校学生按照地域划分可以分为两种: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城市学生在打字这块较于农村学生更为熟练,对互联网的接触更为深刻。基于这些差异,需要我们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照顾到大多数。

1.2 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而现实是新理论、新技术、新软件和新环境不断变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时间上,计算机基础课需要承载的内容越来越多,课程容量也越来越大。而教学时间则是越压越少,一般都是24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教授大量的知识,迫切需要将传统的老师演示學生操作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1.3 教学设计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个性独特,传统的讲讲练练方式已经不能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而且各专业对计算机要求侧重点不一样,一刀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各专业与计算机相融合的要求。我们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融入个性化需求。

2 微课的含义和特点

2.1 微课时间、教学内容少

微课的时间一般在10min左右,而且一事一视频。它将大量枯燥的学习资源,进行优化,以学生喜爱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不会产生厌倦的心理。

2.2 微课与互联网结合,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户外

微课所占的空间少,视频格式多是流媒体格式,支持网上浏览。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随时随地自行预习,学习,写作业。这样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时间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有选择的扩展,有效解决了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教学。

3 构建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块,并在教学设计中将学生与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构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答疑者”教学方式。

以word中“制作表格”这一任务为例。课堂中的教学任务有:(1)建立表格(2)编辑表格(3)处理表格内容(4)制作复杂表格。

3.1 课前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化提供相应层次的教学要求和实施目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在课前翻看上传到网站的经典表格制作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了解所学内容。

3.2 课中

教师将任务分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微视频学习。没有基础的的学生可以从“建立表格”这个任务学起,有基础的同学可以直接从“处理表格内容”开始,学习文字的添加,表格美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也可边看边操作。这样可以把原先记忆老师步骤的精力,转换为去想“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其他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样的问题。这样将学生从”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教师也可以跳出重复的操作,解答疑问,开展多样的小组协作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3.3 课后

知识的学习分为教授和内化两部分。在课堂中实现知识教授,在课后通过作业和实践实现知识内化。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教师互动交流,观看教学视频巩固难点,分享作业。在自我评价和总结中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轻松实现知识的内化。

结束语

微课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新方式,它不仅需要在教学活动设计、制作微视频、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下功夫,还要与任务驱动等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中开展微课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实践改进更新,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嘉.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微课程探索与构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9).

猜你喜欢

基础课表格计算机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组成语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借助“表格”解答稍复杂分数问题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