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菩提树》钢琴伴奏的艺术特征

2017-10-21盛佳琳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菩提树艺术歌曲钢琴伴奏

盛佳琳

【摘要】:《菩提树》选自于舒伯特著名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整首作品淳朴精美、情感细腻丰富,具有典型的德国民谣特点,它意境深远,创作手法精炼,艺术表现完美,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从传统的伴奏中独立了出来,舒伯特将伴钢琴伴奏的内在潜力充分挖掘,创造性的发展了钢琴伴奏的功能性作用。本文通过对《菩提树》的旋律,曲式,钢琴伴奏及演奏者与演唱者的合作等方面的研究,浅谈舒伯特这首作品钢琴伴奏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合作

舒伯特的作品旋律优美,并依据诗歌的体式来创作歌曲,而在《菩提树》中,舒伯特描写的主人公是一位流浪者在旅途中看到了一棵菩提树,回想起自己家乡的那棵,表达出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作品旋律优美,伴奏织体独特,且有不同的调式调性转换,与德国民谣风格完美结合,使整首歌曲极具歌唱性。

一 、《菩提树》的创作背景

在西方音乐史上,奥地利音乐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歌曲之王”,他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并将艺术歌曲发展成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赋予了钢琴伴奏充足的艺术形象,使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鳟鱼》,声乐套曲有《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等。《菩提树》是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是舒伯特讀完缪勒的诗歌《冬之旅》后在1827年至1828年谱写的声乐套曲。在《冬之旅》的创作中,舒伯特的创作思想及手法发生了很大转变,当然,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个人生活是分不开的,从总体上看,舒伯特的作品个人色彩明显,多用来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悲惨遭遇。而艺术歌曲《菩提树》是作者借物抒情,表现他悲凉的思乡之情。在《菩提树》中,舒伯特所采用的钢琴伴奏织体形式丰富多彩,音乐优美生动,使我们能在歌曲中深刻领会其中的魅力。

二 、《菩提树》的音乐特点

(一) 调性的变换和曲式的结构

《菩提树》是一首再现二部曲式结构的乐曲,为a- a1- b -a式结构。乐曲开头—八小节的前奏之后,引出主题,主题叙述了主人公对家乡菩提树的思念与回忆。a部最后终止在E大调的主和弦,第一部的曲式a部在这里结束。而后,四小节的间奏之后,调性由明朗的E大调变换为e小调,情绪渐渐消沉,音色暗淡。a部的平行a1部出现了,伴奏在e小调上模仿出a部的前奏旋律,由此,乐曲的主题再次出现,终止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随后调性转入E大调,旋律终止在主和弦上。又是四小节的间奏之后,乐曲进入b部,伴奏音型出现了有力的三连音,b部在宣叙调的演唱中慢慢结束了。乐曲旋律在最后又重复了a部的主题,收尾处有一个短小的扩展,最后,整首歌曲全终止于E大调的主和弦,全曲完满终结。

全曲采用乐句在E大调和e小调之间转换,由此形成一部规整的二部曲式,这样一再变化的调式调性,表现出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上独具匠心。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纯朴的旋律

《菩提树》这首旋律中带有德国民谣那种淳朴的音乐情感,乐曲的主题由7—10小节开始(见例1)

例1

基本是从V到I的上下级进,与宣叙调类似,像是主人公在讲述自己的回忆故事。演唱者以第一人称慢慢歌唱道出主人公对家乡的回忆与思念,同时,在10—11小节中,三连音和休止符也适时出现用来表现作者隐藏不住的忧郁之情。

(见例2)

例2

舒伯特运用移位创作手法,采用e小调,利用小调的暗淡音色,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其中,引子材料在开头只是辅助材料,在B段成为了主要的伴奏声部,还加以发展,全曲由引子的材料贯穿。

这首作品旋律优美,主人公形象描写生动,不同的民谣式旋律与歌词相结合,使整首乐曲富有歌唱性。

三、钢琴伴奏的特点

(一)前奏引出乐曲氛围

前奏是在演唱部分出现之前的一段伴奏,它与乐曲紧密相连,主要作用是提醒演唱者,引出主题,烘托气氛,是为塑造整首乐曲服务的(见例3),乐曲开始由引子引出,风吹动菩提树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响,E大调给人柔和细腻的情感,三连音的连续使用,让人们身临其境,仿佛听见菩提树叶随风摆动。

例3 (前奏1—6小节)

(二) 伴奏旋律塑造人物和情景

乐曲A乐段(见例4)是叙事性的曲调,A乐段的伴奏部分,舒伯特采用了级进音级和演唱部分相同的柱式和弦,这样使主题更加生动。双音使乐曲的旋律串成一条线,烘托出乐曲的意境,表现出主人公对家乡的回忆与思念。由乐句上看,钢琴伴奏与演唱部分相同,都给人感觉一种凄凉,无奈的心情,将流浪汉内心的恐慌,困苦表现的淋漓尽致。在B段,歌曲使用了大跳的旋律进行,使内心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抒发,钢琴伴奏与A段相似,还是依据演唱旋律部分进行。

例4(A段第一段)

乐曲B乐段是将主人公从美好的回忆拉回现实生活中的写照,舒伯特用暗淡的小调,加强作品的愁闷。第一段(见例5)用小调叙述主人公流浪时的悲惨生活,钢琴伴奏使用了三连音,附点和休止符等音型来生动的体现主人公的无奈,悲伤,孤独的心理。第二段(见例6)旋律重回E大调,A段与演唱部分类似,这样使作品相互统一,但又带有变化。

例5 (B段第一段)

例6 (B段第二段)

乐曲C段,(见例7)描写主人公在冬天寒冷的冷风中,孤独的前进,这一段用调式变音使和声色彩改变,增强整首作品的色彩。钢琴伴奏在这里用了连续大跳的伴奏音型,这样的伴奏提示预示着主人公前进的艰难,歌曲音量也由弱至强,变化显著。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恐惧与孤独充分的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乐曲的高潮。

例7(C段1—3小节)

(三) 丰富多样的伴奏织体

1. 柱式和弦织体

当《菩提树》进入演唱部分,钢琴伴奏的和声进行也多为柱式和弦,节奏与演唱声部同步,凸显出歌曲的主旋律,对演唱者起到提醒作用,从而推动音乐的发展。(见例8)

例8

2. 分解和弦织体

当《菩提树》的主题再现时(见例9),钢琴伴奏音型采用了“和弦外音”式的分解和弦织体,节奏较为舒缓,描绘出现实生活中流浪汉无家可归的生活,使歌曲更具形象化。

例9

3. 对比式复调织体

演唱声部与钢琴伴奏的低音声部中有两个声部之间的对比式复调因素。虽然没有直接的对比,但也体现出舒伯特的复调及和声思维的交织。

四、钢琴伴奏与演唱者的合作

在合作之前,钢琴演奏者要先完成乐谱的练习。此外,要处理好乐谱中力度、速度、连线等。其中,休止符是常被忽视的重点,处理好艺术歌曲中的休止符可以使作品更加和谐。休止符不仅仅意味着音乐停顿,而是其中会产生令人遐想意境,表现人们的内心活动。其次,要了解歌曲的结构,感受歌曲的发展,将乐段与乐句都划分清楚,找到演唱者的换气点,使合作时更加默契。

(一) 合作中相互聆听与感知

钢琴伴奏者和演唱者在初次合作时,应该把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演唱者的音准进行统一。两个人要互相了解并多次沟通,看对方是怎么样理解这首作品的,怎么样处理这首作品的,而且也要对第一次合作作出建议。之后要总结经验再进行磨合。如在《菩提树》在第8小节(见例10),开始演唱后,钢琴伴奏旋律织体采用了纵向进行的和弦,与演唱者保持一致。这时就要求双方配合默契,达到伴奏与演唱相互统一。才能使动听的旋律深刻在人们的心中。

例10

(二)气息的协调与一致

钢琴的演奏需要呼吸的控制,而声乐演唱的核心也在于气息。艺术歌曲对气息的掌控力具有高要求,因此要求钢琴伴奏者在演奏时,也应学会哼唱演唱者的旋律,不要求唱的很好,但必须要熟悉旋律,和换气的位置,呼吸的气口。正如钢琴伴奏家赵碧璇老师所说,“弹好声乐伴奏必须会唱——会唱你所弹的作品。”即使唱的不好。演奏者只有学会深入了解声乐作品,才能更好去配合演唱者。因此,一名合格的钢琴伴奏者也应该去学习演唱时气息控制的方法。如在菩提树8—13小节(见例11)细致的划分好歌曲的乐句后,分析旋律的走向,乐句带有语气性,乐句与乐句之间要有气口,有呼吸。在与演唱者配合演绎时,空出明确的气口为其提供换气准备,使双方在气息上协调一致,让伴奏与演唱更加融合。

例11(8—13小节)

(三)追求音乐的平衡

伴奏者与演唱者在合作时,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让音乐完美生动,可当两个人的平衡不能掌控时,合作出的歌曲会非常糟糕。一般在排练时:伴奏者和演唱者两个人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部分,伴奏者会盯着乐谱中的歌词,谨慎的跟着演唱者,演唱者则会自己分心去听伴奏弹到哪里,好做好下一乐段的准备。这样的一种排练,是非常不平衡的一种合作关系。那应该怎么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在弹奏艺术歌曲的伴奏时,既要能主导音乐也要衬托演唱者,果断大胆的提示演唱的处理。其次,优秀的伴奏者应学会观察演唱者的习惯和其对作品的细节处理,反之优秀的演唱者也应虚心接受钢琴伴奏者所提出的意见。

当然,要达到完美,除了双方相互的沟通及了解外,还需演奏者从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在合作时,两个人多数在琴房练习,但实际的演出会在音乐厅里。在舞台上和在琴行里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位置就会发生改变,在琴房里,演唱者是随意而站,但在舞台上,演唱者位于演奏者的前方,演奏者不一定能完全听见演唱者的声音。这样,声音传播的差异,又会使平衡问题产生。因此,钢琴伴奏和演唱之间就只能靠双方自行控制,而在舞台上伴奏者所演奏的钢琴,和琴房的钢琴不一样,音色也相同,所以演奏者要注意所演奏的钢琴音色,配合好演唱者。在舞台上,合作的两个人更应该配合好,演奏者应该注意观察演唱者的表演,同时对自己的演奏也要注意细节。对乐曲的平衡感是需要合作的两个人在练习时就要互相体会,多多交流沟通的,而在正式演出之前,应该多次到演出的音乐厅进行彩排,这样才能了解合作的两个人在现场的音乐效果。私下好可以根据彩排的效果进行调整。

舒伯特是西方音乐史中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奠基人之一,艺术歌曲在他的创作下得以推进。通过对《菩提树》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他在《菩提树》中所描写的主人公形象,与自己的人生际遇相似,不仅是他在那个时代的真实生活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写照。本文通过对《菩提树》这首作品的旋律曲式,钢琴伴奏以及伴奏者与演唱者如何合作这几点来进行的音乐分析,让大家了解到《菩提树》这首旋律优美,意境深远的作品,是非常值得我們聆听,弹奏的。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西方音乐史中的瑰宝,这宝贵的音乐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

参考文献:

[1] 英.佩基.伍德福特著,黄正乔译.舒伯特[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2] 陈明律著.舒伯特联篇歌集冬之旅演唱伴奏之诠释[M].全音乐谱出版社.1986年.

[3] 刘明娟著.钢琴伴奏艺术[M].宁夏儿童出版社.2003年.

[4] 陈洁著.由冬之旅看舒伯特声乐套曲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J]《科学大众》2007年12期.

猜你喜欢

菩提树艺术歌曲钢琴伴奏
菩提树下,静看花开花落
论钢琴伴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与艺术性探究
菩 提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菩提树下
一鸣的诗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