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提琴艺术

2017-10-21范子怡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艺术魅力音色

范子怡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对艺术的追求,大提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艺术魅力得到了多数人的喜爱。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提琴的音色,接下来深刻阐述了大提琴的艺术魅力,对大提琴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我国大提琴艺术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提琴艺术的起源;音色;艺术魅力

引言:在我国大提琴依然算是小众乐器,对大提琴艺术充分了解的人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大提琴起源于欧洲,在中国,了解大提琴的人似乎远不及欧洲人,大提琴毕竟起源于欧洲,就像古筝或者二胡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乐器一样,欧洲人对于中国的传统乐器的了解也不可能像我们中国人了解的那么彻底。近些年古典音乐慢慢走近我国舞台,受到这些古典音乐艺术的感染,使得愈来愈多的人喜欢上了大提琴艺术,并被它独特的音色所吸引。基于这种情况,研究和学习大提琴艺术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大提琴的起源

大提琴来自于欧洲,由维奥尔琴演变而来,维奥尔琴又叫做柔音提琴,是巴洛克时期的一种独特的乐器,一般有6-7根弦,其独特的地方是在它的指板下还有6-7根弦,这些弦是用来产生共鸣的,因而这种琴的声音格外柔美,所以称之为柔音提琴。并推测早在15世纪中期开始就在欧洲各国流行起来,到十八世纪才逐渐绝迹。如果按照体积来分别,那么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低音提琴,都是由维奥尔琴演变而来。16世纪意大利著名提琴制作家沙罗和安德烈阿玛蒂是最早制作大提琴的人,在17世纪时大提琴还属于一种伴奏乐器,只是在乐队和重奏中起辅助作用,演奏技巧也比较简单,直到十七世纪中叶,意大利大提琴家嘎不瑞埃才最先使大提琴成为独奏乐器,从此大提琴才登上了独奏的舞台。

二、大提琴的音色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管弦乐队不可缺少的低音乐器,它的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情感,是弦乐中最接近人声的乐器,也是交响乐团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大提琴宗师卡萨尔斯曾说:“大提琴宛如一位漂亮的妇人,即使时光流逝,仍不见红颜衰退,反而愈加年轻,依然腰细手纤,文雅优美。”大提琴低调而华贵的声音,深受人们的喜爱,固有“音乐贵妇”之称。

大提琴的四根弦的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乐谱通常用低音谱表,在较高音区用次中音谱表和高音谱表。大提琴的A弦发音华丽而有力,富于歌唱性,D弦音色较为朦胧,G弦和C弦低沉浑厚,它的发音原理虽然与中提琴、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区与小提琴迥然不同,在较高音区时有拇指把位演奏。

大提琴的音色比较独特,它的声音温柔、优美、富有人情味,极富感染力,可近可远,可强可弱,华丽而又不失朴素,用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它带给人类的感觉。

三、大提琴的艺术魅力

大提琴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大提琴的音色比较独特,大提琴与小提琴不同,小提琴比较外向而张扬。如果用热情、优雅的美女来形容小提琴,那么就应该用稳重英俊的美男来形容大提琴。在演奏过程中,它就像是一颗珍珠,在需要它的时候,绽放光彩,它就像皇上身边的谋士,关键而又隐秘。这种看起来大而又笨重的乐器为我国民族音乐增添了活力。第二,大提琴比較有人性化,它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乐器,但是从声音及音色方面来看,它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乐器。它的音色与人的音色比较接近,在它的音域中不仅有花腔女高音,还有深沉男低音,使人们在听完它的演奏之后,有种温暖、亲切、舒服的感觉。例如用大提琴演奏《动物狂欢节》时,它独特的音色,诠释出了天鹅的高贵与纯洁,使人不禁浮想联翩,在蓝蓝的湖面上,微风阵阵,一只白天鹅在湖面上尽情的玩耍,最后在水天交接的地方消失不见。除此之外,我国《晚会》作品的旋律也是由大提琴伴奏的,这首作品的特点是短而精、节奏比较欢快、旋律比较流畅,使人有种身处晚会当中的感觉,并感受到那种强烈的喜悦氛围。第三,近些年,我国文化趋于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许多艺术家在经过大量的艺术积累和思想解放之后,使得大提琴艺术步入正轨阶段,提升了大提琴作品的档次,由原来的感情色彩过渡到现在的理性稳定。艺术家们通过自身努力创作出大量有艺术特色的作品,为大提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作品不仅题材新颖,而且结构设计也比较合理。例如《国殇》这部作品,就是通过大提琴艺术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1]。

四、大提琴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一)培养感觉能力

感觉能力指的就是乐感。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乐感,那么演奏出的作品便会平淡无奇。大提琴艺术对演奏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不仅要拥有极好的旋律感,还要拥有极强的节奏感以及对音乐情绪的正确理解和把控。对大提琴演奏人员感觉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是对他们听觉的培养方面。大提琴不同于其他乐器,用“品”来明确各种音之间的距离,对于这种距离它主要是靠耳朵“听”出来的,如果听觉不好,就会增加音准的难度。因此,培养音准感觉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二是手指的相关要求。演奏人员的左手需要在自己音准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移动,按准每一个音位。而对于演奏人员的右手而言,主要对乐曲旋律情绪进行演奏,即便是同一首曲子,在右手的不同操作下,情绪表达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注重乐曲细节,使旋律变得更加流畅,这就需要长期的训练,不仅要求演奏人员具有极强的内在感觉,还需要他们的左手、右手以及大脑进行相互协调。演奏人员要想将大提琴艺术魅力充分体现出来,就必须进行长期的训练,使手、耳、心、脑可以并用,进而产生乐感。

(二)培养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演奏人员成功演奏一首曲子的前提条件。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习音乐的学生,对学习技术的热情比较高涨,也非常努力的学习演奏方法,但是对于与音乐有关的一些理论知识却缺少学习兴趣。有些同学在进行大提琴演奏时,只注重音符,对其他的知识点漠不关心,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欣赏一些前辈的演奏或者是听一些相关音频就会演奏出好的作品,他们即便模仿的很像,但是却没有领悟到其中的内涵。实力派的演奏大师对于大提琴艺术总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创造过程中,将心灵融入到作曲家的思想当中,进而创造出一首首独具特色的曲子。由此可见,对作品的理解是建立在作曲家生活背景之上的。对于音乐作品,每位大师都在这个作品中投入了大量心血,进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演奏人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可以通过一个乐段或者一个乐句来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在生活当中,虽然很多大提琴演奏人员都比较喜欢音乐,但是对音乐的学习也仅停留在表面,对一些深层次的知识没有进行挖掘,因此在对一些比较高雅或者有深度的曲子进行演奏时,他们就会觉得无比茫然。在这种情况下,演奏人员就应该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加强训练,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探索,在音乐的撞击下,缩小自己与作曲家的距离,与其产生共鸣,进而应用大提琴艺术创作出更具价值、更具特色的音乐作品。

琴声即是心声,富有感染力的琴声是演奏人员崇高的思想、高雅的情趣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良好的大提琴艺术表现力需要将技巧和个人魅力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这是每一位大提琴演奏人员所追求、向往的永恒艺术生命[2]。

结论:总而言之,与欧洲国家不同,我国大提琴艺术出现比较晚,目前大提琴的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在众多艺术家辛苦努力之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还需要大提琴艺术前辈们的长期努力。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具有密切的联系,虽然路途坎坷,但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笔者也相信通过艺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加上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大提琴艺术会带给人们更多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李钢.大提琴艺术民族性的构建与深化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3403:231-233.

[2]赵嘉楠.大提琴艺术中国化的当代实践[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3:2-4.

猜你喜欢

艺术魅力音色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小跳蛙
浅谈音色透亮在歌唱中的技巧分析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