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创作中数字图片视觉质量控制和提高方法探析
2017-10-21陈嘉琦
陈嘉琦
【摘要】: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数字图片在摄影后期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意和视觉表达,对于摄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将根据当下摄影创作中视觉艺术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如何提高数字图片的质量和艺术内涵,望能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创作思路。
【关键词】:数字图片;摄影艺术;视觉质量;提高方法
前言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摄影艺术也在技术的更新进程中获得了一定发展,尤其在进入数字时代之后,摄影艺术在后期图片制作技术的帮助下已经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以往传统的照片处理需要在暗房中进行,现在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让摄影作品如获新生。技术的发展对于摄影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来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根据如何提高数字图片视觉质量为研究目标,探讨如何在数字时代创作出更高质量的摄影作品。
一、数字图片当下发展趋势
对于商业摄影和人物摄影来说,数字化图片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也对图片视觉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前期摄影的过程中,对数字图片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除了需要准确适用曝光、白平衡等摄影原则之外,对于色彩的使用前期的要求也很高,摄影者需要为后期图片处理人员提供更为清晰的视觉质量和图片细节,才能达到最好的视觉展现。
在对图像做出物理性评价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考核标准是对图像逼真程度和图片质量的要求。摄影者需要让在完成艺术性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还原图片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性,代表摄影者要对摄影对象做到准确把握,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都要做到一定程度的艺术处理。转换到图片质量上,要做到亮度合适、轮廓清楚、色彩明晰,在符合商业图片视觉要求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美感。
二、摄影创作过程中提高视觉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通过充足光照提升画面的拍摄质量
光线是影响摄影作品清晰度的关键,只有在充足的阳光下才能拍摄出清晰度高的照片。同时,充足的光照对于图片细节的描写将更为细致,而且利于表现图片的层次感,增加图片中的景深[1]。在摄影的过程中,需要对光照进行合适的比控,也可以利用光线的美感创造出精彩绝伦的光斑效果,通过光照改善人物摄影时脸部的暗区,提高人物面部的层次感,同时也可以通过控制光照的方式增加人物面部的阴影区。总之,根据不同的作品需要,前期的摄影中光照将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二)采用合适的文件格式提高拍摄效率
在摄影作品格式的选择上,摄影师应当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选择,减少后期的工作压力。例如,对于一些对画面要求并不高的摄影作品,摄影师可以采用普通的JPG格式即可,对于对摄影作品有较高要求的图片来说,此时应当选择非压缩格式,例如RAW、TIFF等等。
(三)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是高质量后期创作的基础
在攝影作品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为了提高图片后期处理的工作效率应当注重对直方图的关注,通过直方图来判断图片的拍摄质量,同时对于曝光参数也应当做到心中有数,在拍摄过程中尽量减少噪点的产生,通过关注数据的变化,让图片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
(四)通过强化轮廓提高摄影作品的视觉质量
为了提高图片的画面层次和细节关照,摄影师可以在拍摄时注重提高图片在细节上的表现,通过刻画轮廓提高画面的质感,调查证明,细节更为丰富的摄影作品更加符合受众的心理预期,所以,有经验的摄影师一定是技术高超的细节捕捉者,通过提高细节的逼真程度,为画面注入新的生命力[2]。
在操作步骤上,需要摄影师对面前的视觉元素站在艺术的角度上进行重新排列,找到新的展现方式;其次,在后期图片处理上,应当针对单独的视觉元素在色相、饱和度上做重新处理,目标是造成一种新的视觉排序,让受众的关注重点关照到细节上;第三,在后期图片处理中可以运用锐化的方法,让细节和轮廓更为突出,但切忌过分突出,让细节过分喧宾夺主,避免产生不自然的视觉效果。
(五)运用锐化效果提升画面的立体感
在摄影作品清晰度的处理上,可以通过调节画面线条的粗细程度来强化画面的立体感,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在处理线条时一定要注重对线条两侧像素的调节,注意造成反差,通过反差来强调轮廓分界线。
在锐化效果的使用上,可以采用较大的锐化半径,在不降低画面质量的基础上,为画面注入更多的立体感,同时运用提高清晰度的方法,强调出画面细节处的边缘反差,从而提高画面的辨识程度,为画面的质感加分。
三、结语
摄影是一本偏重视觉的艺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摄影作品的画面呈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随着技术在摄影艺术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依旧要注重每张摄影作品中的艺术成分,基于技术的摄影艺术理论目前发展并不完善,需要每一位摄影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并主动完善,从艺术的角度为数字摄影艺术发现新的可能,用经验为数码摄影创作的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芳. 浅谈摄影创作中光影的运用[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5(10):280-280.
[2]王震, 王栋. 人物摄影画面创作中的视觉深度[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5(6):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