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背景下的新型学徒制研究

2017-10-21储燕青

科技风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校企联合运作

储燕青

摘要:学徒制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手工业、制造业诸多行业的教育形式,进入现代社会后,基于职业学校教育与学徒制的融合则成就了新时期通过校企联合发展而成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本文分析了校企联合背景下新型学徒制的积极意义,并就其具体运作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校企联合;新型学徒制;运作

新型学徒制又可称现代学徒制、新学徒制,是现代职业学校教育结合传统师徒传授教育而形成的新型现代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既接受过专业性的理论知识教学、又经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职业人引导培育而形成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尤其是在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文件后,新型学徒制更成为教育改革后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新方向,并且以校企联合式招生和教学、一体式培养专业化实用人才为当下及今后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校企联合背景下新型学徒制的积极意义

新型学徒制在现代中国职业教育中的蓬勃兴起,归根结底还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传统职业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短板造成了太多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职业院校学生,学生从名不符实的职业学校教育中毕业后,依然需要企业耗费不菲的继续教育成本与时间成本,才能基本磨合出适应企业岗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而校企联合背景下开展新型学徒制教育,企业联合学校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可让员工(学生)在企业上班期间就可以同时接触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教育,企业师带徒给予他实践的学习,学校老师教育给予他理论的保障,培养过程中企业不会游离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以外,而是亲身参与其中并且具有相当的主导地位。而员工(学生)则可以将以书本、文字形式呈现的间接经验经由用人单位的专业技师、工程师等的教导转化为自身的直接经验。如此一来,培养后的员工(学生)可最大程度接近企业的工作要求,甚至完全符合岗位技能的需求。企业面对这样的员工(学生)可谓真正做到了知根知底,既有了书面文凭的理论知识证明,又经历了企业亦步亦趋的实践操作技能教育的检验,不仅对人才的了解更加透彻,也实现了“招工即招生、共同招生、共同培养”。

二、校企联合背景下新型学徒制的运作策略

(一)企业招工“订单式”培育,联合学校“双导师制”养成

校企联合背景下开展新型学徒制职业教育一般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不少企业更会在自主招工后向学校明确提出“订单式”培育的要求。也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专业特点选择新进或转岗员工并指定职业学校开展相应的专业教学。同时,为了让员工有机会同时得到来自企业的技师、工程师和来自学校的教师的教导,许多企业在选择新型学徒制职业教育时采取“双导师制”模式。

以江苏华威世纪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合作为例。2016年,在常州市市政府的推动下,江苏华威世纪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联合开展了新型学徒制,开始了常州乃至整个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改革的尝试。作为全国电容器生产方面的重点企业,江苏华威世纪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制定了“招工即招生、进厂即进校”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公司采取“双导师制”,与学校双方共同出资、出力、出人员组建起联合的师资教学队伍。同时,根据华威集团的业务特点和生产方向,学校方面优化了定向培养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向。企业招工的同时学校联合招生,并在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进入学校成为学生。不仅如此,公司为调动了员工(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在学习期间仍为他们发放工资,有效提高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校企联合的新型学徒制不断拓展广度与深度

除了针对刚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开展新型学徒制外,校企联合背景下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也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学校的师生、企业的老员工,可以说市场与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在让校企联合的新型学徒制不断拓展广度与深度。

仍然以江苏华威世纪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合作为例,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展新型学制职业教育后,除了企业新进员工,学校的师生、企业的老员工也纷纷加入学习中,开始全面接受学校理论与企业实践教学,到了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比如钉卷车间的操作工黄红波就表示:“以前一直不明白钉卷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材料故障的问题,经过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讲解,不仅弄懂了理论原理,也得到了实际操作的训练,真是大有收获。”与黄红波情况相似的员工还有不少,自从有了校企联合背景下的新型学徒制教育,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有近百名师生得到了到企业学习参加的机会,江苏华威世纪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也有近一百多名员工得到了接受培训的机会。

(三)为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双师”型人力资源

作为受教育者的學生和职工在新型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中获益匪浅的同时,作为教育者方面的学校和企业其实也在得到推动和促进。以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为例,在双方联合进行新型学徒制教学时,学校方面指派了五名专业骨干教师专职从事职业教学,企业方面则安排了二十名员工负责开展兼职教学,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技术主管和内训师组成。来自校企双方的教师、技师、经理、工程师组成的师资队伍不仅形成了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新格局,也使教学理念与职业实际更加紧密吻合。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受到了在校学生和企业普通员工的普遍欢迎,也让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与促进,具体而言就是为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了“双师”型人力资源队伍。

三、结语

新时期职业教育转向新型学徒制无疑是顺应时代、社会、行业发展变化切实要求的优化尝试,而校企联合的背景则可促成这一新兴职业教育方式落地生根。校企联合背景下的新型学徒制为员工(学生)奠定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基础,更有针对性的接受了教育和培训。可见,这一职业教育形式兼顾了用人单位和育人单位双方的客观需要,并成为校企双方、行业内外应对转型升级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良策。

參考文献:

[1]吴珊.浅议建立校企联合的新型学徒制[J].时代经贸(中旬刊),2015,S2:5455.

[2]李庆梅.浅谈校企联合实施新型学徒制的必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7,01:205.

[3]李庆梅.校企联合实施新型学徒制的探索与创新[J].科技经济导刊,2017,06:192.

猜你喜欢

新型学徒制校企联合运作
阿根廷庇隆时期新型学徒制的发展背景、特点及影响
王钦峰 完善并扩大“新型学徒制”试点
浅谈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学徒制”教学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于构建职业院校“新型学徒制”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公共组织运作如何防止机会主义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
电子商务中市场营销策略与运作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