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扎—摩登” 现代建筑教育转型的基质探析
2017-10-21刘波
刘波
摘 要: 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起,源自欧洲的现代建筑运动带动了建筑教育的转变。“布扎-摩登”指的就是由古典主义的建筑教育到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转型。按常理来说似乎用“古典-现代”概括现代转型的基质更好,但之所以选择用“布扎-摩登”是因为与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有关。“布扎-摩登”强调的是一种上升的力量取代另一种衰退的力量,两种力量之间相互转换。中西方国家在引进建筑教育教育时,都不可避免的要经历现代转型的过程,本文以“布扎-摩登”为论题,探析了中西方国家建筑教育现代转型的基质。
关键词: “布扎-摩登”;现代建筑;教育转型;基质
【中图分类号】 G642.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243-01
引言:本文以中西方国家的建筑教育为研究对象,探析了中西方国家的建筑教育从“布扎”到“摩登”的转型基质。中西方国家在引进建筑教育时,都不可避免的要经历现代转型的过程,实现由古典主义建筑到现代主义建筑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确立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认识中西方国家建筑教育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国建筑教育与西方建筑教育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本文先就西方国家建筑教育的现代转型基质展开描述,然后以同样的线索探析中国建筑教育的现代转型基质。
一、西方国家建筑教育现代转型的基质
韦德勒用“布扎-摩登”作为线索,描述了斯特林早年所受建筑教育的基本特点。斯特林在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接受教育。他的一年级入门训练是典型的“布扎”式的,从二年级开始则转变为现代建筑的样式。斯特林在校期间曾经去美国纽约事务所实习,体验的就是现代建筑。到了毕业设计时,斯特林的设计就是完全的现代建筑了。
从斯特林这个个案我们可以对现代建筑教育的转型作三点解读。首先,在基础课程的具体建筑设计项目上,受到了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其次,基础课程仍然沿用“布扎”式的设计理念。再次,基础课程的建筑设计项目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形式上,都已经相当的现代化。但这也并不能说明基础课程已经成功转型。
霍伊斯里的教学改革是基于对“布扎”的批判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布扎”的时代已经过去,认为建筑学应该有自己特定的基础课程,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提出明确的看法。发展了一套设计课程的新方法。霍伊斯里返回瑞士后,引入基础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在霍伊斯里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任教之前,该学校的学生设计作业已经完全是现代建筑。这也再次说明建筑教育的转型最根本的是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二、中国建筑教育现代转型的基质
作为“布扎”大本营的中央大学,在1949年的设计作业中,已经开始转向现代建筑的设计。而且当时对现代建筑形式的应用是相对宽松的。将贝隶铭在麻省理工的学生作业与中央大学的学生作业比较,发现结果几乎一样。还比如:《铅笔尖》杂志在刊载“布扎”建筑的同时也介绍了新建筑,帮助那些没有机会出国留学的学生或老师通过外文杂志或中文杂志了解西方国家的新发展。现代建筑形式对学生的影响仍旧十分明显。
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现代建筑对“布扎”的坚守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在某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现代建筑教育成为禁忌,但在整体上而言,现代建筑教育一直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设计环节。
中国现代建筑教育转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布扎”方法加现代建筑形式阶段;然后是“布扎”方法加包豪斯基础课程阶段;最后才是从基础课程到设计方法全面转向现代建筑的阶段。中国现代建筑教育转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布扎”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影响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布扎”的有些内容消失了,有些内容以变异的形式存在。中国的现代建筑基本上都是由受“布扎”影响的建筑师设计的,西方古典柱式的“布扎”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建筑教育和实践。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正确看待“布扎”的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第二、中国的建筑教育经历了30年的间断,在这30年中国建筑教育完全是“布扎”方法,此后中国才开始进行30年前未完成的转型。但由于30年的间断,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转型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就中国建筑教育而言,我们需要弥补哪些遗漏的转型环节?填补哪些转型上的空白?都是需要我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30面发生了太多的事,中国建筑教育遗漏的转型内容仅仅通过一类课是不可能完全补全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打好这场持久战。并且争取取得胜利。中国建筑教育遗漏的课程有很多,其中包括:对城市的研究、环境研究和后现代主义等,以及对社会学的关注,这些课程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都对不同阶段的建筑教育产生过影响,在现代建筑教育的转型环节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建筑教育要想弥补30年的漏缺,赶上西方国家现代建筑教育转型的发展脚步,就必须要从建筑教育转型的各个环节出发,掌握各类课程,涉足各个领域,尽可能的弥补30年的间断,摆脱以往的教学方法,跟随社会发展潮流,拓宽现代建筑教育转型的领域,丰富现代建筑教育转型内涵。
中国建筑教育源于西方。这也间接决定了中国建筑教育灌输方式的被动性。中国现代建筑教育转型只是间接的接受,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转型力度也有所降低。导致转型结果大打折扣,中国建筑教育应该创新教学体系,实现革命性的突破。加快中国建筑教育转型进程。
三、结束语:
本文在“布扎-摩登”的基础上探析了中西方国家现代建筑教育的转型基质。虽然中国经历了一个30年的间断,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建筑教育转型相比明显落后,但它们都避免不了要经历现代转型的过程,实现由古典主义建筑到现代主义建筑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顾大庆.“布扎-摩登” 中国建筑教育现代转型之基本特征[J].时代建筑,2015,(05):48-55.
[2] 顾大庆. “布扎-摩登” 中国建筑教育现代转型之基本特征[J]. 时代建筑, 2015(5):48-55.
[3] 高红艳.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及面临的难题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2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