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与翰林版高中古诗文注释比较研究
2017-10-21高睿琼
高睿琼
摘 要: 通过对人教版、翰林版两个版本相同篇目《兰亭集序》的注释比较,笔者发现存在一些差异,但两个版本的注释在各有优缺点。所以,两个套教材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笔者希望通过对两套教材古诗文注释的比较分析,了解两地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注释的情况,进而提高语文教材中古诗文中注释的科学性、准确性、实效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 人教版;翰林版;注释;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164-02
本文所研究的两套教材分别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必修2》2006年11月第2版)和翰林版(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国文5》民国102年2月初版),都是最近期大陆与台湾的中学所使用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其中,以课文《兰亭集序》为例,通过对比两个版本注释上的异同,目的就是取所长,弃所短,进一步完善海峡两岸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之注释部分,为两地语文教材编写以及古诗文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两个版本注释的差异
1.皆有注释,但内容不同。
例1(人教版)12.[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
(翰林版)6.[列坐其次]指依次坐在水边。次,处所,此指曲水边。
经过比较发现,两个版本对“次”的解释不同。查看《古代汉语词典》(2001年2月第8次印刷),“次”解释为:次序,等次;依次;次一等;止,停留;居丧时丧主的临时住所;中,间;量词;近,接连;至,及。从“其”推断出指的是“曲水”,所以“次”翻译为“旁边”更适合。相比之下,该注释人教版更符合语境。
例2(人教版)24.[趣舍万殊]意思是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翰林版)17.[趣舍万殊]指出世的态度各有不同。趣舍,即“取舍”。趣,通“趋”,假借音为“取”。
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趣”解释为取,见“趣舍”。从语境来看全句,“趣舍”和“静躁”皆为“爱好”之意。人教版注释中的本义与引申义位置颠倒,应调整为“取舍各不相同,意思是各有各的爱好。”
2.有的版本作注,有的版本未注。
例3(人教版)8.[修竹]高高的竹子。
(翰林版)[修竹]未注。
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中,已经给“修”字作了注释,“修”是长,这里指身高。所以,在本文無需作注,学生能够理解。
例4(人教版)29.[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
(翰林版)[不知老之将至]未注。
其中,人教版解释意义,交代出处,但并没有引出原文具体内容;翰林版没有作注,均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文本内容。若作注:“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更为妥当。
3.两个版本作注,但欠详细。
例5(人教版)14.[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翰林版)7.[一觞一咏]指饮酒赋诗。觞,作动词用,饮酒。
人教版和翰林版均未对“一”字作出解释。《古代汉语词典》中,“一”的义项中有连词,意为“或者”。《礼记·杂记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孙子兵法·谋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故其推断出,“一”字有“或者”的用法。在教材中,两个版本应该给予作注,避免学生对简单字的错误理解。
4.两个版本作注,有些繁赘。
例6(人教版)6.[群贤毕至]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群贤,指谢安、孙绰等人。毕,全。
(翰林版)3.[毕]全部。下句“咸”字义同。
“毕”和“咸”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困难,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笔者认为“毕”、“咸”作注有些繁赘。教材古诗文中的注释又多又细致,但课文中并非每个词句都那么难懂,有些意思是学生自主探究就能清楚明白的,相反,多而详的注释内容未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
二、教材注释的建议
1.教材中相同注释,前面作注后可省略。
不同的课文中困难出现相同的文言知识点,笔者认为应该整体考虑字词的注释。若某个知识点在前面某个学段已经作注了,则后面的文本中不必再重复作注,使学生养成温习旧知识、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如前面列举的“修”,教师只需引导学生作知识迁移即可,所以在人教版《兰亭集序》中不需作注释。
2.规范注释体例。
注释的体例应该规范统一,不能每句或者每篇的注释自成体例。如果需要给典故作注释,可先解释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对句中重要词语、典故作注。如前面列举的“不知老之将至”。
3.注释的校正需要查阅权威工具书。
从科学性、规范性等原则考量,古诗文的注释应该参照权威工具书,但即使是最权威的工具书也依然无法完成列举出某一词语的所有意思。所以,教材的编者应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而作出较为合理的注释。再者,要求学生手中配备工具书,如《古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资料,介绍查阅资料、使用资料的方法,并注意把教材注释与查阅到资料的注释进行比较和思考,结合语境后来定取舍。
4.两个版本教材中的注释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大陆人教版和台湾翰林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古诗文中选取了十篇相同的经典篇目,《兰亭集序》是其中的一篇,两个版本的注释各有优缺点。所以,两个版本的教材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三、结束语
笔者希望通过对两套教材古诗文注释的比较分析,了解两地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注释的情况,完善两地教材注释部分,从而为两地语文教材编写以及古诗文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进而提高语文教材中古诗文中注释的科学性、准确性、实效性和指导性。当然,科学的语文教材编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教学实践中和分析对比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曹述敬.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详略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4(1).
[2] 曹述敬.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详略和准确问题[J].人民教育,1964(7):41-43.
[3] 许嘉璐.中学课本文言文注释商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6).
[4] 许晓松,陶大毛.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字词注释评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