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017-10-21邓懿文
邓懿文
摘 要: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语文课本上的文学作品大多是中外名著,历经岁月的打磨而魅力不减,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详读。在文学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一些读者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致使自身无法深入文本体会读者的思想情感,故本文主要从情感和文本两方面,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 文学作品;鉴赏;方法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081-01
引言:无论是本国的文学作品,还是他国的文学作品,都流淌着一个国家文化的血液,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高中生深入文学作品中可以领悟真善美,促进自我道德完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外大家的笔墨或明或隐,隐晦者需要读者对文本进行几度琢磨,如此才能进入作家的笔下世界,聆听作家的喜怒哀乐。
1.情感鉴赏
1.1文本提示。
首先,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应该查看文本之前的提示。以高中语文阅读为例,教材中的课文都会有一段“写在之前的话”,在这段话中,或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或是对学生提出了关于文章主旨或人物形象的问题,可以为他们的阅读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为了在阅读之前对文章有整体性的把握,读者应该详细地挖掘文本提示中的内容,带着问题进入阅读之中[1]。
1.2通篇阅读。
其次,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应该通篇阅读文学作品。中外名著皆是大文豪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寄予了自身充沛的情感,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挥毫纸上,作成行云流水的文章,无论是作品的语言、作品的结构还是作品的思想内蕴都有独到之处。在通篇阅读的过程中,读者最先领悟的会是作者的情感,当其看到温柔缱绻的文字时,便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思和其潺潺如流水般的深情;当读者看到刚毅昂扬的文字,便能体会到作者的坚强不屈,把握其奋勇向前的气魄。在通篇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只需和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拜读前人之笔墨即可。
1.3进行联想。
再次,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应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语文是一门主观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读者仅仅是照本宣科,将无法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在鉴赏作品时,学生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架构自己的幻想空间,在自由的境地里肆意遨游。中外的许多作家在文本中都会渲染环境,根据环境中的意象,读者能把握其中的意境,意境或高远空寂,或晦暗阴沉,或唯美神秘,或宁静淡泊[2]。
2.文本鉴赏
2.1作者生平。
首先,在对文本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中,读者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作者的生平与其成书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不了解作者的生平,读者就无法把握作者创作的背景,无法把文学作品和当时的现实情况相联系,而一旦理论与实际相脱离,读者就无法真正看透作品的内蕴。曹雪芹生于官宦人家,世风日下,家族没落,他由富家子弟变成庸庸众生,人生经历了由高至低的坠落。在身世沉浮之际,他联想过去的生活,方知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最是无用,于是他奋笔疾书,把自己的全部学识倾注在《红楼梦》之中,使《红楼梦》成为万世不朽的佳作。我们在品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文本内容和作者的身世相结合,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使作品鉴赏成为无本之末。
2.2融汇贯通。
其次,在对文本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中,读者应该做到融会贯通。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如果只凭借一己意愿进行赏析,就会偏离鉴赏的轨道,落入无病呻吟的窠臼之中,因此其在进行自主鉴赏之前,应该把其他学者的建议指导作为依据,带着其他学者师的问题进入到文本阅读之中。在此之后,读者应该对文本进行再次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的认知会和其他学者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此时其应该做到融会贯通,糅合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学者的感受,進行作品鉴赏的总结工作。
2.3自我体悟。
再次,在对文本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中,读者应该注重自我的体悟。面对一种文学作品,得出鉴赏的结论并不是最终环节,自我体悟才应该是最后的步骤。有些情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者在喜悦到极点时,经常无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兴奋,在悲伤到极点时,也不能对人说出自己的哀愁[3]。鉴赏作品亦是如此,读者在口头叙述自己的鉴赏结论之后,应该留出一点时间,让自己保持身心静谧的状态,然后再次投入到文本之中,去看看作家眼中的世界。在自我体悟的过程中,读者会发现,有许多感受是其无法与他人交流的,将这种感悟保留在心间,读者的文学敏锐程度会逐渐提升,阅读水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读者无法深入鉴赏文学作品的问题,提出从情感和文本两方面进行鉴赏的方法。情感鉴赏方法包括文本提示、通篇阅读和进行联想三种方式;而文本鉴赏则包括作者生平、融会贯通和从自我体悟入手的鉴赏思路,以此来提升读者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 贾文娟. 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 陈霄萌.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3] 李宝平. 论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D].苏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