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09年延边地区暴雨气候特征变化分析
2017-10-21金钢铁李善淑曹丽娜
金钢铁 李善淑 曹丽娜
[摘 要] 利用1960-2009年吉林省延边州7个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延边州暴雨时空分布和变暖前后暴雨变化特征進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空间分布明显,由西向东明显增多;50%以上县市暴雨呈增多趋势。全州范围暴雨过程气候倾向率为0.068 d/10 a,暴雨强度随时间明显减弱;暴雨和局地暴雨均有4~5 a、11~12 a短周期和25 a长周期;区域暴雨有3~4 a和18 a周期。暴雨年代际变化表现在20世纪60、80、90年代暴雨偏多,20世紀70年代暴雨异常少,而大暴雨20世纪60年代最多,2000年代无大暴雨。20世纪90年代后与前30年冷期相比暴雨变化特征表现为:区域暴雨明显增多,其增幅为0.27 d/a,局地暴雨频率有所减少;大暴雨明显减少,其减少幅度达0.28 d/a;7月暴雨明显增多,相反,8月暴雨明显减少。
[关键词] 暴雨;气候特征;冷、暖期暴雨变化;周期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1-76-3
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面临日本海。延边州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南、西北、东北三面向东南倾斜,以珲春市一带为最低。暴雨是延边州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延边州7个县市暴雨气候特征进行分析,重点比较进入暖期后暴雨变化特征,以期为该地区暴雨气候诊断和汛期旱涝预测提供依据,为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组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1,2]。
1 资料选取与方法
1.1 资料说明
统计延边州敦化、安图、汪清、和龙、龙井、延吉和珲春等7站1960-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规定20:00-20:00内24 h雨量在≥50.0 mm定义为暴雨,≥100.0 mm定义为大暴雨。若某台站日降水量达到上述量级的,则称1站次暴雨日和大暴雨日,统称为暴雨日;在同一场暴雨过程中,若出现暴雨站数≥3站时,计为区域性暴雨,≤2站时计为局地暴雨。
1.2 分析方法
1.2.1 线性趋势分析法。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延边州暴雨日数进行趋势分析。以暴雨时间序列(y)与年序数(x)建立一元回归方程:yi=a+bxi(i=1,2,3,……,n)。其中,n为序列长度。取b×10为暴雨日数变化倾向率,b值符号“+”“-”分别反映降水指标增加或减少趋势。
1.2.2 小波分析方法。将时间序列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上同时进行分解,可揭示延边州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周期性。对于时间序列f(t),其小波变换定义式为:
[Wf(t0,a)=a-1/2f(t)g(t-t0a)dt]。其中,t0是平移因子,表示波动在时间上平移,其变化范围是0~n;a称为尺度参数,反映了小波周期长度,1/a相当于频率,g(t)为小波函数。
2 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2.1 暴雨空间分布
延边州暴雨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区域差异,1960-2009年暴雨日数由西到东部明显增多。1960-2009年,东部珲春市暴雨最多,达67 d,频率为1.34 d/a,为全州暴雨多发区;北部汪清县仅为25 d,频率0.5 d/a,为暴雨最少县市,其他县市暴雨发生率为0.5~0.7 d/a(见图1)。大暴雨空间分布东部最多,中南部最少。1960-2009年,珲春市大暴雨8 d,频率为0.16 d/a,每10年发生1.6次,其他县市在一两天,发生概率特别低,25~50年一遇(见图2)。
2.2 单站暴雨时间变化分析
2.2.1 单站暴雨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80、90年代暴雨偏多,20世纪70年代暴雨最少,进入2000年后与历年基本持平。各站暴雨年代际变化趋势,敦化市和珲春市保持不变,和龙市呈减少趋势,其他县市均增加趋势,其中龙井市暴雨增加最明显,倾向率为0.8 d/10 a,其次是安图,为0.7 d/10 a,延吉市为0.5 d/10 a。
分析延边州大暴雨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发生次数最多(10站次),占总大暴雨的59%;20世纪80年代排第二位,共发生5站次;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各发生1次;进入2000年后延边州无大暴雨。
2.2.2 单站暴雨月、旬分布特征。延边州暴雨月际分布呈单峰型(见图3),4-11月均可出现,主要发生在6-9月,从6月开始暴雨逐渐增多,到8月达到最多,进入9月迅速减少,到11月暴雨出现概率非常低,只占全年的0.8%。8月暴雨日数多达109站次,占全年暴雨的45%。延边州暴雨从4月下旬起到11月中旬结束,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见图3),占全年的68%,其中8月下旬暴雨最多,达53站次。大暴雨月分布情况来看,17站次大暴雨中16次大暴雨均在8月,约占总暴雨次数的94%;大暴雨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占59%。
2.2.3 暴雨强度年代际变化。1960-2009年,20世纪60年代暴雨极值出现在珲春市(1961年8月4日),为176.1 mm;20世纪70年代最大极值为102.5 mm,在珲春市(1979年8月18日);20世纪80年代极值为135.4 mm,在龙井市(1982年8月28日);20世纪90年代极值为138.7 mm,为敦化市(1990年8月22日);2000年代极值为86.5 mm,为珲春市(2008年7月16日)。暴雨强度随时间趋于减弱。
3.3 延边州暴雨过程时间变化特征
3.3.1 暴雨年际变化。延边州年暴雨过程日数年际变化大,年最多暴雨日数为9.00 d,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72 d。1960-2009年,延边州暴雨日随时间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0.068 d/10 a。
3.3.2 暴雨周期分析。对1960-2009年延边州暴雨日数序列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可知,暴雨日数波动主要有3个频率,即4~5 a、11~12 a和25 a周期(见图4),其中4~5 a周期信号在20世纪80年代末较强,11~12 a周期信号相对最强,1960-2009年整个年代际均存在。区域暴雨波动主要有2个频率,即3~4 a和18 a周期(见图5),其中18 a周期信号1960-2009年整个年代际均存在,3~4 a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后较强。局地暴雨波动主要有3个频率,即4~5 a、11~12 a和25 a周期(见图5),其中11~12 a周期信号在1960-2009年整个年代际均存在,4~5 a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后较强。
3.3.3 冷、暖期暴雨变化特征。1960-2009年,延边州共出现136次(天)暴雨过程,其中区域暴雨27次,局地暴雨109次。区域暴雨和局地暴雨出现频率分别为0.54 d/a和2.18 d/a。局地暴雨最早4月21日,最晚11月12日,持续时间长达半年多;区域暴雨最早在6月24日,最晚在9月19日,持续时间不足3个月。延边州暴雨冷暖期变化情况来看区域暴雨进入暖期后明显增多,其频率为0.70 d/a,比冷期增多0.27 d/a;局地暴雨有所减少,但减少幅度不明显。
大暴雨过程分析来看,延边州共出现11次大暴雨过程,其中区域大暴雨出现3次,局地大暴雨出现8次,进入暖期以来大暴雨明显减少,只发生过1次,大暴雨变化幅度达到-0.28 d/a。
1960-2009年,延边州暴雨高发期在8月,变暖前后暴雨变化分析中发现7月暴雨进入暖期后明显增多,频率从冷期的0.57 d/a增加到1.05 d/a,增幅达0.48 d/a;相反,8月暴雨明显减少,从1.37 d/a减少到0.70 d/a,减幅达0.67 d/a。
4 结论
①暴雨分布具有空间差异,由西向东明显递增,东部珲春市为延边州暴雨(大暴雨)多发区。
②暴雨(大暴雨)最多发生在8月,其中8月下旬是暴雨(大暴雨)高发期。
③进入暖期后50%以上县市单站暴雨增多趋势,增多区主要在中南部地区;8月暴雨频率少于7月。
④50年来暴雨过程日数随时间有增多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68 d/10 a,暴雨强度呈减弱趋势。
⑤小波分析表明延边州暴雨和局地暴雨均有4~5 a、11~12 a短周期和25 a长周期,区域暴雨有3~4 a和18 a周期。
⑥进入暖期后区域暴雨明显增多,局地暴雨有所减弱;大暴雨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鲍名,黄荣辉.近40年我国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06(6):1057-1067.
[2]袭祝香,孙力,刘实.吉林省单站暴雨特征分析及评估方法[J].气象科学,2009(2):23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