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探索”与教师“介入”

2017-10-21吴皛玮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探索颜色材料

吴皛玮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老师来说,在设计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对于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游戏指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简单粗暴”的,直接介入,直接引导,或者直接告诉孩子正确与否,从培养幼儿能力的角度来说,孩子只是在这些过程中解决了这个材料,但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观察等都没有得到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在大教研的引领下,我们针对探索活动的教師观察和指导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从一个学期的探讨活动中个,我结合自己设计的几个游戏,觉得,教师的介入时机对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游戏水平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介入能推动幼儿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年龄越小的孩子,他们的任何活动更多的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只有有了兴趣,孩子才能专注的去完成一件事情,去观察一个物品,或者去思考一个问题,因此,兴趣在低龄幼儿探索性活动开展的第一遵循要素,因此,我认为,第一要介入的时机,就是当孩子对游戏过程或游戏材料出现没有兴趣继续下去的情况下,老师必须介入,要了解,孩子失去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是材料的投放问题,还是活动设置难度不合适?还是操作的过程过于复杂?再或者是孩子本身对于这类操作活动没有兴趣,只有老师的介入指导,才能了解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如果是材料的难度,那么就根据不同幼儿的水平,将难度分成几个层次,如果是目标难度太高,那么就说明在设计本身,老师对于班级幼儿现有的水平不了解,需要重新设计活动的目标,调整活动的操作,当然,如果是幼儿本身对游戏的兴趣缺乏,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如何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比如:在我们班的《颜色变变变》的活动中,我投放了颜料,水瓶,滴管等用品,旨在让幼儿在玩色的过程中感受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可是,材料投放后,虽然有一些孩子参与其中,但是都是很机械的跟着我的“要求”去操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孩子们的兴趣缺缺,反思之后,我认为,可能是材料太过于“科学化”,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在水瓶外贴上了镂空的小动物,并介入,以给小动物穿衣服的情节,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然后又夸张的“你真了不起,用两个不同的颜色创造出了一个新的颜色。”“同样用这两种颜色,为什么和XX变的颜色不一样呢?”之类的问题介入引导幼儿的进一步思考。

二、介入能满足幼儿的需求

在我们观察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以教师的主观去决定是否要介入要幼儿的游戏中,我们觉得是帮助了幼儿,其实,我们是事与愿违,有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打断了孩子的思路。在一次个别化活动过程中,我发现瑶瑶在“找不同”的活动区域,对着一张图片找了很久,开始的时候我没有直接过去,但是,当我去别的区域观察一段时间,回到这里的时候,小姑娘还在对着同一组图片寻找,当时,我觉得孩子是遇到了问题,应该去帮助他顺利过关,于是,我过去观察他现有的结果,发现是鬃毛上的区别没有找到,我就提示说:“是不是遇到困难了?你看看头的周围。”原本,我还以为我引导帮助了她,但是,小姑娘斜眼看了我一下,很认真的说,我没有困难,我在认真的找呢。当时,我瞬间觉得我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情,也让我感受到了,我缺乏了耐心,我犯了了很多老师会犯的错误,那就是“我觉得你需要帮助。”,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耐心的等待,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思维和求助本能,我们应该等他们自身需要,主动寻求的时候,可以考虑介入给予间接的引导和协助。

一个学期的研究过程很快,但我得到的确实很多,时代在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仅仅抱着以前的经验继续去教新一代的孩子,对于现在的教育理念,不是今天教会孩子操作这些材料,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就是好的,我们设计活动的宗旨和目的,更多的是要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一个思考的过程,能够形成一种愿意探究的欲望,学会一些探究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思考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也知道,现阶段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要学会等待,要持有一种“静待花开”的心态,让孩子有自我探索的欲望,从而发展幼儿的能力。

猜你喜欢

探索颜色材料
可爱的小瓢虫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材料
特殊颜色的水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