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教师教育冷暴力的反思

2017-10-21杨淦妮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冷暴力教育教师

杨淦妮

中国青年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的分别受访者有80.2%、72.4%。

一、教育冷暴力表现形式

教育冷暴力被分为“作为”“不作为”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具体言行来达到在心理上精神上惩罚学生的行为。不作为的“冷暴力”常常指对学生冷淡漠视等致使学生失去存在感、认同感的行为。本文将教育冷暴力类型细致分类成以下六大类:冷漠型:教师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表情麻木等;教训型:有些老师习惯把自身地位放得很高,瞧不起学生,往往把教育变成教训;威胁型:教师动不动就用威胁的语气来学生;嘲讽型:教师对表现不足够优秀的不怎么好的学生冷嘲热讽;孤立型: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公正的孤立行为;控制型:有的教师很习惯发号施令,时刻监视着学生,专制型教育。

二、教育冷暴力的危害

调查发现,小学、初中、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分别为16.4%、14.2%、14.8%,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是4.2%、2.9%、2.5%。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心理学专家指出,由于心理刺激产生的影响易造成机体功能的絮乱,导致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的疾病和可能导致学生认知能力、心智发展水平、领悟能力、运用能力都明显低于正常学生,对一些问题学生来说,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厌倦、惧怕学习、拒绝与人交往,最终影响一生。本文分为以下几点:易使教育者产生厌学情绪;“冷暴力”是 一种隐蔽性的软性暴力,严重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妨害教师进步与提高。教师实施冷暴力的同时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围绕着他长期如此,教师往往会出现对职业的倦怠,从而加重“冷暴力”的实施和形成恶性循环;危害和谐社会环境。有些自尊心强的学生在遭受冷暴力之后,可能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或因此沉沦,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了社会的对立面。

三、教育冷暴力出现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致使冷暴力出现的原因

教师职业的倦怠;教师的性格和人品品质;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师生间的沟通障碍。

(二)学生方面教育冷暴力出现的原因

1.生生矛盾

现在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父母的过分溺爱和纵容,导致很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也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我行我素;有的是情绪不稳定,行为极端等等,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孩子动不动就顶嘴或向家长告状,所以教师会选择既惩罚到学生又不惹事的方法——“冷暴力”。造成冷暴力的另一原因是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环境因素,很多家长的一些不當的行为和语言会间接性对孩子产生影响,导致孩子不爱与人沟通,于是将这种心态带到学校里来,同学之间也会相互“冷暴力”。

2.小学生缺乏法律知识,维权意识淡薄

小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和维权意识浅薄,在小城市、农村地区更加,学生不知道自己正遭受着来自“冷暴力”的伤害,当教师对自己实施“冷暴力”时不懂如何应对和申诉,学生无法做到对自己的保护,更多时候都是选择沉默,使得教师加剧“冷暴力”的实施。

(三)学校、社会方面教育冷暴力出现的原因

1.模式统一

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方式,学校对老师,老师对学生都是统一的教育方式,使得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都受到发展和扼制,无创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度,关注度减低。

2.教师自身职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承受着升学带来的压力和生存需要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教师压力大无法得到适当处理,便会影响教师对这个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敬业精神,产生疲惫感,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急功近利,齐全责备,因而从简而做只用最有利于己的教育方法,不愿意去花时间研究学生情况,耐心细致教育。

3.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很多学校对于这些法律条文不了解和缺乏这方面的监督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老师行为。

4.学生家庭环境因素

在一些小城市、农村地区,大多数家长教育知识和教育观念仍处于落后阶段,由于学生家长对相应的法律知识缺乏维权意识浅薄,和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对课堂上老师的 “教育冷暴力”的实施,在家长眼里是教师管理学生的方式,便无形中助长了“冷暴力”的 行为。

四、针对出现的教育冷暴力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教师师德修养

改变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要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从业教育工作的神圣感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唯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加自觉地、耐心地、持久地去关爱学生。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1.教师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工作要面临着与同事、家长、学生的人际关系,尤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工作中人际交往的核心。健康的心理减低职业倦怠的几率,学生也能在愉悦、轻松的班级气氛中学到知识。

2.努力构建和谐班集体,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教师要致力于班集体的建设,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态,关注特殊学生,及时化解矛盾,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多开和多参加社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体验到集体带来的温暖、力量。

(三)教育者应转变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理念,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师生的职责和责任不同,但两者地位、人格上是平等的。新课改下的施行的素质教育中的新型教师观说道: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四)加强法律法规管理

1.强化教师的法律意识

组织教师去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明确自身义务和责任。

2.另外还应学校建立监督机制

定期对教师教育行为进行检查并纳入工作考核范围,以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建立针对“冷暴力”的有效投诉机制,同事之间互相监督和鼓励学生勇于反映,时刻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做监督。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呵护,不能急于求成。以尊重和关爱学生为荣。所以,让我们杜绝“校园冷暴力”,让校园更和谐、美好,可爱吧!

猜你喜欢

冷暴力教育教师
家庭冷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遭遇冷暴力,如何“有效”应对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你的冷暴力会耗尽我所有的爱
遭遇配偶冷暴力,你会依法维权吗?(一)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