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细做,共促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提升
2017-10-21胡荔
胡荔
如何深学细做,贯彻落实好《指南》要求,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幼教工作的重点。遵从《指南》提出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选择幼儿在社会领域行为成因进行具体分析,家园共同分析幼儿存在的不良社会适应问题,制定重塑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突出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在达成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教育目标的教育中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一、幼儿社会行为的成因分析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看3岁小孩的行为,就能知道他长大后的脾气秉性;看7岁孩子的处事,就能知道他一生的性格。
基于幼儿成长的特殊社会环境,家庭、幼儿园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友爱的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家庭环境
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福禄贝尔(德国著名教育家)。“人之初,性本善”,关键是怎么引导、怎么教育。幼儿学习模仿能力极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指南》在社会(一)人际交往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的教育建议,具体到经常问候父母、礼貌对待老年人、提醒幼儿关心身边的人、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这些教育目标,很大程度上需要靠家长的身教来实现。为此,我们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家长幼儿园针对不同学段的幼儿家长进行专题教育和家长育儿心得交流;另一方面,我们用大数据分析处理了我园的校友和家长资源,邀请成功校友及家长回母校分享成长故事和经验,营造可传承的优秀校园文化;三是利用家校通、班级QQ群、微信等现代媒体在节假日向幼儿家长有计划推送不同学段幼儿在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具体的家庭教育内容及活动建议,并在节后组织以家长小组为基本单元的互助会,针对幼儿园推送的教育主题开展讨论和交流;四是选树先进典型,倡导积极进取的家风。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舆论营造的,是家庭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成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我们通过优良家风评选、组织观看宋春丽主演的《九香》、表彰五好家庭、优秀幼儿家长等途径,营造优良家风和比学赶超的氛围;五是幼儿园针对幼儿存在的不良社会适应问题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提出解决办法,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幼儿、家庭每一个具体行为中去,共同培养和抓好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建设。
(二)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最为重要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一。为了给幼兒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非常注重顶层设计,将“玩美教育,奠定幸福人生”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并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具体践行,使幼儿在园里能乐学、乐活、乐动,通过特设课程体系和“齐心协力”、“角色扮演” 、亲子游戏、区角活动实践等载体,创设温暖的集体生活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幼儿常见不良社会适应问题
1.分离焦虑;2.唯我独尊;3.易感哭;4.童谎;5.顺手牵羊;6.敏感;7.漏嘴巴;8.小霸王;9.家里家外;10.多动;11.丢三落四;12.明知故犯。
三、重塑幼儿优良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1.家园共育,共同奠定重塑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认识基础。
2.家园共育,形成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共同体。
四、重塑幼儿优良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方法
1.正强化法
幼儿的不少行为都是在多频次的正强化后产生条件反射而得来的,婴儿呀呀发音本是一种无意识行为,但在妈妈有意识联系和不断强化刺激后,逐渐使婴儿发音与妈妈的声音、行为联系起来,从无意识行为慢慢转变为有意识行为。
2.消退法
幼儿因社会意识不足,有意或无意中把哭闹、打滚、耍横作为达成目的的手段,出现这种状况时,应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做出不妥协的强硬态度,以控制因不恰当的负强化而形成不良社会适应行为。
3.惩戒
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通过适当的惩罚让幼儿感受不良行为的后果是树立幼儿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必要方法。
4.激励
幼儿因良好行为表现而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家长或老师用幼儿喜欢的强化物予以不断巩固提升,以期成为行为自觉。
五、重塑幼儿优良社会适应能力的一般步骤
家园共同发现问题:幼儿不良社会适应问题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学习环境,建立家园沟通机制,密切家园信息交流,摸清问题发生的频率、数量、强度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基础。
家园共同记录、分析行为表现的前因后果:幼儿行为具有偶发和不确定性,一般而言,通过次数或行为记录表记录的、家里园里表现一致的、持续四周以上的行为是相对稳定须矫正的行为,家园有效沟通共同分析幼儿对应行为表现的成因是确定下一步教育策略和方法的工作依据。
家园共同制定行为矫正策略及方法,保持信息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具体重塑幼儿不良社会适应行为。
家园共同检查、评估重塑效果,对于得以良好转化的,制定措施予以巩固强化;对于未能改变的,继续重塑或据实际重新分析、再制定新的教育转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