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

2017-10-21邱传怀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分配律生命力乘法

邱传怀

随着新理念的不断深化,人们普遍达成了“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活动过程”的共识。

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把教育的使命归结为三大层面: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并就三者关系发表了精神论断:“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含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只不过是飘忽不定鬼火萤照。”字里行间,透出了一种发人深省的辩论理念,回归生命才意味着找到课堂的本源。本人对此也略有所悟,为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便尝试建构一种体现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格调,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联系现实,让教学内容具有生命力

数学,对学生来说,就是分别用自己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当前,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等理论的指导下,数学教学就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是真实存在的,從而领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二、强化感悟,让教学过程具有生命力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千年庭院》中指出,教学说到底是人类精神和生命的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价交替。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这种交替是否单纯意味着,师授生受呢?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更是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生命去亲身体验和灵性创造。只有充盈体验和创造的教学过程,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学过程。

如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巩固练习中,生出现这样的体验:

案例描述:

师:265×105-265×5与265×(105-5)得数是否相等。为什么?

生1:相等,我通过计算,证明这两题得数一样。

生齐点头。

师:这个方法可以,谁有更好的方法来证明它们相等?

生:有。

生2:不用计算。如265×105-265×5表示105个265减掉5个265,就剩下100个265,面第2小题口算105-5=100,得265×100,也表示100个265,所以这组得数是相等的。(期待老师评价)

师:真棒!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意义”来理解这组题,证明它们得数相等。

生:鼓掌。

生3:老师,我也有不同方法证明。

师:(干脆利落)说。

生3:我认为这组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所以得数相等。

生4:(急切地说)错!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这里是指两个数的差,所以不能说用乘法分配律。

生5:我同意生3的说法。

生3:我还是认为运用乘法分配律,因为乘法分配律重点是指要用“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这是有将105与5和265分别相乘。所以我认为应用乘法分配律。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找到了乘法分配律的“灵魂”,若干个数与同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减。这时,学生脸上洋溢着那种成功感觉,好像在说我是真正的学者。

这一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见解、交流、反驳、强化、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技能。整个过程,师生共同在课堂上架起了生命的舞台,品味知识的价值,感受生命的律动,分享成长的喜悦。

三、倡导对话,让师生关系具有生命力

哲学家福克认为,话语也是一种权利。如果课堂教学只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那么无疑是剥夺学生的话语主权。因此,我们需要倡导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师生之间不再是教训和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的单项传递过程,而是成了民主切磋、亲和协商的双向交流关系。实现这种平等对话,关键取决于教师语言中的人文程度。

片断:

……

234-66-34=234-(66+34)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234-66-34=234-(66+34)

生:思考片刻。

生1:我觉得5-2-1=5-(2+1) 10-2-3=10-(2+3)……

所以,我觉得同样道理234-66-34=234-(66+34)

生:齐点头。

师:真行,你能从一些例子中总结出方法,这可是我们学数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例证。

生不约而同把头转向这位同学,投以佩服的眼光。同时,跃跃欲试的同学可多了。

生2: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34-66-34=168-34=134

而234-66-34=234-100=134,所以我认为234-66-34=234-(66+34)

师:可以,通过计算来证明它的准确性,这也不失为好方法,计算是我们的基本计能。

生3:我是这样想的,例如我们去买衣服的时候,带234元,买上衣66元,买裤子34元,那么剩下的钱就可以,用234-66-34求出,也可以先把上服和裤子的价格加起来,求出一套衣服价钱,再求剩下的钱就是234-(66+34),所以,两个式子结果相等

生5:鼓掌。

师:(对着生5说)看来同学们都给予你最大的肯定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想把掌声送给你。你真了不起,能从生活中出发,以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可见你是生活的有心人。老师希望全班同学也能和这位同学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滋有味。

这时,用生活例子证明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

这一片断,我力求教学语言充满激励,使学生充分体会受尊重,被关爱的愉悦,同时力求教学语言富有童趣,使学生有一种“家常聊天”的安全感,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支持,凸显了师生关系应有的生命暖意。

我们呼唤着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期待着教学节奏如行流水,行乎其当行,止乎其当止;教学结构安排主副相宜,难易相配,动静相宜,教学方法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使学生如沐着春风,如饮甘露,怡然自得。让我们把数学课堂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使原本单调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动!

猜你喜欢

分配律生命力乘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直到世界尽头
绿野仙踪
如梦似幻
顽强的生命力——蟑螂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乘法猪
巧用运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