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生作文材料分析能力探究

2017-10-21彭晓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解构拐杖

彭晓芳

21世纪初,解构主义经由国内文学、哲学以及艺术领域研究逐渐进入語文教育视野。

一、语文解构主义阅读文本的特征

一是解构阅读的文本真实性。解构主义阅读要求一切阅读活动必须立足于文本真实,应控制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无限制飞越”,空泛的想象是对真实阅读能力的戕害,在反思传统阅读教学阻碍学生思维的同时,需要看到一切从文本出发的语文之道。二是解构阅读的置换与文本间性。文本的置换功能是指文本与文本间具备可对等沟通的平等关系。解构阅读需要的是文本探究的差异性而非相同性,它要求学生的阅读视角始终处于文本的变化之中,教师的作用是随时补充、抽调、变换阅读材料,组装阅读路径,提供差异性立场,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从而拓展阅读思维,获得文本意义的延伸与增值。三是解构阅读的主体创造与文本消解。解构主义阅读的价值维度指向主体创造,表现为文本消解特征。阅读包括主体与客体两部分,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作为客体的文本意义有赖于主体创造。

二、解构主义阅读文段的教学运作

1.还原文本真实的探究性教学

所谓文本是指一句话、一段话、一件事、一个人等被用话语记录下来,都可被视为文本。还原文本即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既然文本是一个由词到句到段最后到文章的集合,那么要研究一篇文章就必须还原,也就是以最小单位的词句为研究对象,肢解材料就是第一任务。

例1:(二模题)两个人出门,一个带着伞,一个带着拐杖。回来时,带伞的湿透了,带拐杖的摔伤了。原来,雨来时,带伞的只管大胆地走,被淋湿了;走泥路时,带拐杖的拄着拐杖莽莽撞撞地走,跌倒了好几次。

另有一个人有一天出门,空着两手什么,都没有带,大雨来时他躲着走,路不好时就小心地走,回来时却好好的。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通过还原文本,可将这段材料肢解细分,得出如下分析:

两个人出门(事件),一个带着伞,一个带着拐杖(有优势)。回来时,带伞的湿透了,带拐杖的摔伤了(结果)。原来,雨来时,带伞的只管大胆地走,被淋湿了;走泥路时,带拐杖的拄着拐杖莽莽撞撞地走,跌倒了好几次(原因:不够小心谨慎,有恃无恐)。

另有一个人有一天出门(事件),空着两手什么,都没有带(没优势) ,大雨来时他躲着走,路不好时就小心地走,回来时却好好的。(原因+结果:灵活、小心谨慎)”

难点之处在于“一个带着伞,一个带着拐杖”,其中的“伞、拐杖”的理解,不是背包、不是拖箱;更不是垃圾废物,如果学生忽视这一点,将看不到这是一种优势,一种凭仗。其次在对原因的探究上,也有部分学生忽略“大胆的走”、“莽莽撞撞”这些词背后所蕴藏的弱点。对比后面的“躲着、小心”等词语,所以提炼出本段文字的核心意思为“小心谨慎”等。

再联系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及范围,明确本段文字需要在“有没有优势”这个前提条件下进行写作,否则只会偏离题意。

2.形成文本经验的互文性教学

语文解构阅读以形成文本经验的互文性教学为主,通过文本互涉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

例如下面的两段文字:

例1,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

细分之后得出:

1.第一句(事件)

2.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原因1)

3.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原因2)

4.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原因3)

5.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结果)

例2,近日,有作家提议,我国应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李太白文学奖”,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学,以争夺我们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我们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们也要评点世界。

我们可以将这段的分为五句话来分析,逐一思考发现这段材料由以下部分构成:

1.近日,有作家提议,我国应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李太白文学奖”(事件),

2.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目的或原因1),

3.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学(评价标准),

4.以争夺我们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目的或原因2)。

5.我们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们也要评点世界(目的或原因3)。

这两段材料的结构基本类似,在同一事件后存在对原因的探究,也有着同样的写作要求,所以存在形成文本经验的互文性教学问题,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材料阅读经验,但两则材料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种原因之间的关系,很明显,材料的三个原因中只有原因二为主要的原因,我们也只能立足于这个原因进行写作,而材料二的三个原因却是并列关系,我们必须同等对对待,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这两篇文章:

例1:立足于原因二“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不能盲目“以为”。

例2:中论:对事件否定还是赞成

由此可确定下列立意:

否定原因、标准(可让学生思考自己可否引入材料外的原因4、5……)

赞同原因、标准(可让学生思考自己可否引入材料外的原因4、5……)

否定原因,赞同标准

否定标准,赞同原因

在这里就不过多举例阐述,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教师陪学生走不了多远,让你的学生走向考场时别总是回望你”这是某位专家的谆谆告诫,而我校所倡导的理念是“自己学到的比别人交给的更管用”,此二句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作文,内化的语文素养才是高考的根本保障,而内化素养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而这种通过对文本细致入微的分析,逐字逐句地分解深化探究,就是将作文材料这座原本“坚固的堡垒”条分缕析地拆下来,分门别类的放置好,用这些原本的材料重新搭建框架,学生们再利用平日里积累的思维和素材为它添砖加瓦,一座座风格迥异、美妙绝伦的“高楼大厦”必将横空出世。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解构拐杖
解构主义对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影响
还原
相伴
基于解构主义的非常规结构服装设计探究
拐杖也分左右手
重塑与解构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疯癫亦梦幻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
写于斯德哥尔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