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10-21刘艺璇
刘艺璇
摘 要:近年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岗位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我国动漫专业的良性快速发展。本文在分析日、美动漫产业大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高职动漫人才培养的方向。
关键词:岗位能力 动漫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很早,有着悠久的历史,动漫在中国的土地上孕育发展,早期发展受制于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受到了日本及欧美的产品夹击,产业规模也一直没能做大做强。近几年,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中国动漫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动漫作品,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在市场及艺术价值上获得了双丰收。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越来越发现动漫人才这一基础力量的缺乏,市场对动漫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一座座动漫产业园拔地而起,高质量的动漫人员更亟需通过培养进入这里,创作出有市場、有口碑的双优作品。培养出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动漫人才,是使学生成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质量就业的主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培养质量的必然之路,于是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重中之重。
一、日本高职动漫人才的培养模式
1.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世界上60%的动漫作品产自日本,动漫产业在日本GDP中所占比例已超过10%,日本非常重视在动漫人才的培养,为高等院校的动漫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资源支持,从事动漫教学的专业老师数量庞大,为学生作品的展示甚至进入市场提供平台及资金扶持。
2.引进学徒制。在日本有大量的享誉世界的漫画家,入宫崎骏、尾田荣一郎、井上雄彦等,高校在日常的人才培养中会经常邀请漫画家到高校进行授课或座谈,发现优秀的漫画人才,也会积极向这些漫画家进行推荐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得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的知识。
3.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以日本某大学的专业设置为例,第一学年:掌握动漫基本技能,绘画手段。第二学年:以第一学年所掌握的作画手段为基础,掌握以实现声音处理,美术背景。第三学年:以第一、第二学年掌握的技能为基础,掌握音响著作的专门技能,软件知识,挑战写实的印象制作,具备动漫创作者所应具备的综合实力。第四学年:能够独立进行专业的动漫制作,创作四年学习的结晶及集大成作品毕业设计。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为,动漫专业方向根据动漫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而设定,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很强,均与实际应用挂钩,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美国高职动漫人才的培养模式
1.海纳百川似的人才归揽机制。美国有强大的教育体系,大学和知名大学均排世界首位,吸引着世界各地优秀的人才到美国学习深造。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有星罗棋布的社区大学,任何对某项知识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便利地进入学习。这种强大的教育体制,尽最大可能的筛选到动漫专业的人才甚至天才。
2.校企联动模式,共同制定教学大纲。美国有着强大的动漫电影工业,高校在指定动漫人才的培养要求时重点考虑是否和行业标准相一致。动漫专业的主要科目很多由业界人士编纂,为的是使课程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当今行业的需求。
3.实行工作室制,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美国的动漫教学除了课堂教学模拟真实的专业工作环境布置外,学生在一定阶段还会被安排进企业工作室实习或参加实际项目的练习,完全按照好莱坞动漫生产的模式组织教学,重视学生主题能动性的开发,学生自由度较高。
三、中国高职动漫人才培养现状
国外的动漫教育不仅师资力量投入大,更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使得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紧密对接。相比较,国内的动漫人才培养存在着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动漫工作招不到合适人才的怪状。高职动漫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动漫专业资金投入有限,动漫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高校很难将大笔资金投入这样一个人才培养成本高的专业。如此便在软硬件上无法保证质量。很多高校开通了此专业,仅是实现了有这么一个专业的初期目标,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教授课本知识等层面。
2.产学研脱钩,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中国高职动漫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需要的人才差距巨大。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没有与行业人士的充分交流,闭门造车似的培养了大批不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伪动漫人才。
3.教材落后,教师专业性不强。目前高校动漫教材仍多停留在技术层面,缺乏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及创新意识的专业书籍。同时,高校的动漫教师也多非专业出身,更多的是后期自学,仅能照本宣科,无法传授更多创作理念及动漫发展前沿信息。
四、中国高职动漫人才培养应有的模式
中国的动漫人才培养应尽快转变观念,基于岗位能力,将动漫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产学研”一体化,为动漫产业培养实用性人才。中国特色的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人才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关系着动漫制作的美感。文化是动漫形象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动漫形象是空洞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一定要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
2.将创新思维植根于人才培养之中。高校在动漫的教学培养过程中要始终把创新放在第一位,没有创新就没有动漫的创作。高校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动漫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更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能够创作与属于自己特质的动漫作品。
3.对接产业,走进工作室。改变以往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高校要主动对接产业,在指定教学大纲时吸收产业人士的意见,与产业合作建立目标人才培养计划,紧紧抓住产业需求,培养动漫产业需要的人才。
4.产学研一体化。高校动漫人才的培养不应一味追求人数的扩大,而应该看重人才质量的提升,让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能力。制定长远规划,鼓励高校整合动漫人才资源,走产学研一体化,用教学支持产业,让产业反哺教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人才培养之路。
5.宣传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动漫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特别是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要更高动漫人才创作的能力,提高动漫人才自身素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使命,制作更多宣传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作品,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