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推动学生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2017-10-21陈惠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阅读思考

陈惠娟

摘 要:随着阅读高潮的掀起,我国进入全民阅读的时代,阅读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同。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阅读,不是孤立时间段内的活动,更不是只在学校里才存在的活动。 阅读,应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

关键词:家校合作 阅读 实践 思考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推动学生阅读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可能达成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繁琐细微的任务。”家庭教育具有许多天然的优势,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有着天然的教育、引导作用,孩子对家长有着天生的依赖感。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未成年人进行培养的专业 化教育,是未成人走向社会的必经教育之路。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不可或缺性,学校教育为儿童社会化营造的教育氛围是家庭教育所不能及的,因此,学校教育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中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阅读,家庭和学校应该密切合作,优化阅读环境、开发阅读资源,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由此,我在实践中围绕如何通过家校合作来推动学生阅读进行探索。“家校合作推动学生阅读”是指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探索过程中,我确定了家校合作推动学生阅读的目标、具体做法和评价方式等。

家长推动学生阅读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基础上,细分出几个具体目标。首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愿意读、自觉地读。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哪种力量比学生的内在兴趣更能使学生迸发阅读欲望,所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推动其阅读的首要目标。其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成自然,养成习惯才能一以贯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好记佳句,主动积累语言素材,形成读书笔记;要边读书边思考,“读书有三到:口到、眼到、心到。”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才能把纸上的文字读成自己的思想和涵养,否则就容易过目即忘。其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其阅读面。学校教育中的阅读时间是十分有限的,仅仅利用学校里的阅读时间去读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阅读应该立足课内,延伸课外。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帮助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厚度”和“宽度”。

围绕具体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家校合作推动学生阅读的可行路径。我首先联合了热衷于阅读推广的家长打造了一支“家校导读团队”。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与学生和若干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几位家长每天坚持亲子阅读,于是,我跟热衷于亲子阅读的家长进行了深入对话,表明要建立“家校导读团队”的意愿,获得几名家长的积极支持,很快我们建立了最初的导读团队。导读团队建立之后,进行了两次导读实验,两位家长分别进入课堂导读了《老人与海》和《三国演义》。两位家长的备课都很用心,利用图纸和PPT等进行了精彩解说。

那么,如何评价导读课是否成功呢?在目前的探索阶段,我确立了两个评价依据:其一,在导读之后,学生自发读此书的比例;其二,学生在周记中的读后感。如果有过半的學生自发地借阅、购买导读过的书籍,说明导读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若学生在撰写读后感时,能对该书产生自己的见解和感悟,那导读则成功地提升了学生阅读此书的效率。

当然,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导读并不尽如人意。在导读过程中,班里有一名同学因读过此书,几次发表见解,但导读家长因初次接触课堂、准备不足,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之后,我进行了反思,导读团队应该向专业方向发展。于是,我跟团队里的成员商量,决定每月召开一次全员讨论会,以微信群互动发言的方式进行。在第一次讨论会上,我提出导读的新形式——由导读家长选定一个孩子,先共读一本书,然后再共同进课堂导读此书。被选定的孩子可以是导读家长的儿女,也可以是班里其他同学。建议的提出得到了导读团队所有成员的支持。这一提议的灵感来自于之前导读过程中,那名几次发表见解却没有得到及时回应的同学。同读一本书,孩子的视角跟成人是不同的。

在第一轮尝试中,前两位家长导读《老人与海》、《三国演义》之后,其他家长问我该如何选书,我觉得这是导读团队必须尽早确定的事宜。如何选书?选书的原则是什么?我们团队召开了第二次讨论会。在微信群里,我们各自发表了意见。做为教师和该导读团队的引领者,我认真听大家的发言。多半家长说出的书名都是故事类的著作,如《狼王梦》、《窗边小豆豆》等。在聆听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诸位家长对不同书籍的倾向性使选书带有随意性,在探索阶段,选书必须要确立一个具体的标准或者划定某个范围。最后,我做了总结性发言:“我们导读团队成立的初衷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各类好书,孩子在今后的中学时代会接触很多学科,所以我们选书时尽量与各学科相结合,把激发阅读兴趣与培养学科兴趣结合起来。同时,更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可以吸收的阅读材料。为了降低选书的难度,我们六人可以分工,把导读团队改建为‘分科导读团队,大家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担任不同题材的导读老师。”此次讨论后,一名家长自愿承担“历史题材的导读老师”,两名家长担任“自然科学类导读老师”,还有两名家长担任“经典文学类导读老师”,而我承担了国学类导读的任务。至此,我们的六人小团队分工更明确。

在不到一年的探索中,我班基本形成了“教师主导-家长助推”的课外阅读模式。“分科导读团队”的成立有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接触不同题材的书籍。但家校合作推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探究、解决。在下一步的实践中,我将引领导读团队探索更多推动学生阅读的路径(如将影视媒体阅读资源引入导读内容),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的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阅读思考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