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初中生语文能力方法
2017-10-21吴娟
吴娟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应当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生活的体验、技能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方可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呢?无他,那就是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启发、引领,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强化练习,可以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能力 训练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有了更大的飞跃与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虽然能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观性原则,也对学生进行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加强,但是却没有将对学生进行的强化训练提高到足够的重视地位上来,造成了学生的能力提升有限,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可能有的教师一提到训练,首先想到的便是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试题训练来强化学生对答题方法、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的掌握程度,以此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其实,这种方法只能让学生产生厌倦感,甚至会对语文学习产生逆反情绪,更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能力训练呢?
一、重视语感训练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最主要的培养目标便是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写作等形式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水平,而其基础环节便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了。只有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语感,才会对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才能更加规范、合理、正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水平。语感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要使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就要有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赏,便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文训练。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二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从古诗阅读中培养学生直觉的语感。古诗中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找出关键点后,引导学生对该类文章的阅读,即可培养学生对语感的直觉性。例如:《木兰诗》中写到木兰凯旋时“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通过老师指出“堂、强、郎、乡”等关键点,就能使学生从直觉上感受到木兰欢乐愉快的心情。从语言文字的意蕴中培养学生整体的语感。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意蕴,而不是条分缕析作具体的理解和切分。黄河浪《故乡的榕树》围绕故乡的榕树,在回忆中描述了许多有关的人、事(儿时划船的趣事、神话传说、烧纸钱、用液汁治癣、折枝祭祀、榕树下的休憩谈笑、夏夜纳凉……),其深厚的意蕴便是旨在抒发他长期蓄积在心头的浓浓的思乡情。在语文阅读中,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感悟”,都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感悟”。这种“感悟”就形成了一个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向互动沟通的生动对话,这种“悟性”也是要靠培养、靠训练的,只有经过语文训练才能达到把文质兼美的文字转换成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达到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写就通,一说就顺。
二、重视阅读训练
初中生因为年龄较小的原因,对世界接触不深,对多种语言表达的技能不能形成有效感知,心理、思维发展也不成熟,这都制约了初中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大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程度、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技巧呢?那就是阅读了。在语文训练中,阅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我强调阅读的三个步骤:第一是朗读课文,把握大意“,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文章“写的什么”。要求学生感知和领悟文本,走近文本。第二是速读课文,分析结构、理清思路怎样写的?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可以把握结构,理清思路。第三是精读课文,揣摩写法,主要是欣赏评价。阅读训练就是语文训练中的一种思维训练。先看一则语文教师追求“创新阅读”,而没有重视阅读训练的失败之例: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有的学生从骗子的无耻行径中居然读出了,骗子以欺骗谋生,欺骗是他们的职业,他们也付出了相应的脑力、体力。这种任凭学生随心所欲的解读,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失落了。失败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文本之。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文本,就必须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因素。至于创造性的阅读,只有在正确理解文本之后才能进行,如果学生连文章都沒有读懂,如何去谈创新呢?学生根本不理解文意,当然不免出现以上的所为“创新阅读”。
三、重视情感训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点也正是新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三维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更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生情感、思维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就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感不断丰富。如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或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或以小品、哑剧、音乐剧、舞蹈等各种文艺形式来表现。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以小品表演,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就会真正走进文本,用心去阅读,用心去体会,就会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人文内涵。学生就很自然地产生爱、恨、喜、悲等情感,与作品主人公同欢同乐、同喜同悲,情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现课文的内容和精神此时的语文教师应充分地融入到学生的中间,激励学生想读就读,将读书的兴致及时转化为自我体验;激励学生想说就说,将心中所感所思及时表达。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以满足,又对语文产生兴趣,更使师生互动得到落实。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的多种训练形式,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利于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提高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实现语文训练。
参考文献
[1]王新景.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2(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