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7-10-21王历丽
王历丽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个关键。因此在新课程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興趣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彰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读书的名闻逸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红楼梦》,可谓童叟皆知,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情节,学生为了更多地了解有关情节,自然产生阅读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去探究原著。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我们可以采用交流的方法,如“读书成果汇报会”、“故事演讲”等比赛活动等,让学生将阅读中所见所感等表达出来;然后,教师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成篇,张贴在教室里展览,交流。在此基础上搞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评出优秀“作品”,让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查,评比出不同星级的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
1.了解作品的作者及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不仅要了解作者,更要了解作者生活和时代背景。任何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只有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学生在阅读时才能准确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
2.框架阅读法。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这种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3.比较阅读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在看似相同的内容中,仔细寻找细微差别,往往会有不到的收获。
三、强化有效的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完成,因而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即训练时必须讲究“适度”、“梯度”、“力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度太陡,使人无法攀登,当然不行,但如果坡度过缓,就会让人无法领略克服困难的愉快而丧失攀登的兴趣。因此,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跳一跳摘桃子”。讲究“梯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大训练难度,以便最终达到学“一篇”而读“一类”之目的,讲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得学生一辈子忘不了”,训练起点不要高,但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在阅读教学阶段,我们要紧扣课本编制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着重分析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初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其阅读能力就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阅读水平也能够得到较大提高。
四、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1.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2.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大力开展课外阅读练习
博闻强记,厚积方能薄发。学生利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练习,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段篇,下笔时才能辞直义畅、奔驰放达。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课外阅读目的明确: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阅读的过程即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精心挑选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只要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养成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实现内容和方法的统一。
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有收获,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哨而忽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艳.培养阅读能力方法谈[J].现代教育科研杂志,2007,04
[2]刘丽芳.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通讯,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