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7-10-21陈旭张洁
陈旭 张洁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 “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提出的明确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在读中陶冶情操。
关键词:小学语文 已读为本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读
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读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向学生展示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学生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带着自豪感去读,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激情高涨的时刻,我播放了话锋一转,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同时让学生说说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在学生说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给学生时间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二、激情引读
通过教师读,带动学生读,通过优生读,带动差生读,或激发学习情绪,或帮助把握感情基调,或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如有些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可以通过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桂林山水》一文,老师范读意境优美的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通过老师的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通过多读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更好地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把握感情基调,从而在读中理解感悟。
三、动作带读
如《荷叶圆圆》一课采用角色体学生读老师做动作,老师读学生做动作。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欲望师生都变换了一下角色:学生们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整节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此时,多读便不仅仅是教学环节的要求了,而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成了学生情感发展的必然需求了。这样,通过孩子们自己可爱的动作,甜美的朗读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质疑导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凡是使人兴趣盎然的东西,特别能激活人的思维。教学中,运用质疑的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认真读书,达到导读的目的。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采用课件出示全文中心句“圆明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提出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带问题走进文本。
五、评价促读
通过对朗读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语言规律,在评价基础上进一步朗读,从而激发兴趣,加深感悟,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哪个地方读得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为什么好?”或是“让我们学习他一起读读”等促进学生读文。
综上所述,通过创设读的情境,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通过老师的范读,引发学生激情读课文;通过师生的表演,带动学生趣读课文;通过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对读的点评,促进学生读课文。使“以读为本”的基本策略真正落到了实处,达到了“多读自悟”的目的。体现了读的多样性,老师的指导性,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扎实、高效,而且充满了学习乐趣。
总之,以上“以读为本”的基本策略真正做到了“多读自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扎实、高效,而且充满乐趣。在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做到“多读自悟”,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扎实、高效,而且充满乐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