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2017-10-21杨晓敬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6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体育运动

摘 要:目前,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专门成立了越野行走推广中心,致力于将越野行走有氧运动推广到全民健身体育项目之中。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应当始终围绕体育部和教育部的理论指导规划高校体育课程。而且开展高校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体育课程,也是引导学生树立健身目标的重要方式。为此,本文基于野行走有氧运动本身的教学优势以及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适应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从中提炼体育课程设置的优化方式。旨在为高校设置相应课程提供理论参考,促进高校学生运动能力与品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体育运动 越野行走 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113-02

近年来,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从欧洲发展到风靡全球,其运动项目本身的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目标性以及运动方式的可塑性,是其快速发展并成为时尚健身运动的根本。美国《运动医学》杂志提出:越野行走有氧运动是最接近完美的运动。而将其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也是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户外活动,同时培养运动习惯的重要途径与方式。那么这种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运动方式应当如何开展于高校体育活动,是当前最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构建方式侧重点。本文以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为分析基础,提出课程设置拙见,仅供参考。

1 越野行走有氧運动理论界定

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委员兼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袁吉在《越野行走教程》中明确指出越野行走有氧运动定义。从广义维度探析,越野行走有氧运动是行走者利用双脚和持杖的协调性配合,交替推送保持与地面接触,通过连续性迈进完成的运动方式。是一种周期性较长的耐力训练项目,也是当前最为接近完美的有氧运动模式,十分适用于日常健身。对于越野行走有氧运动的狭义理解范畴,可以界定为运动员的竞技越野行走。其行走方式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在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其运动目标和指标相对明确,而行进路线规划相对较远,同时对于体能消耗也极为明显。而这种适用于体育竞赛的运动方式,不仅对于田径运动员具备较高的体能训练优势,同时也对其他项目运动员产生较高的体能训练支持。本文研究的核心是高校设置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体育课程的相关性问题,那么在研究过程中,其课程本身可以从健身性需求和竞赛性需求中明确课程设置方向与方式,继而明确相应的课程指标与改善措施。发挥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优势,完善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与体系,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目标与健身习惯。

2 高校设置越野行走有氧运动课程的体育教育维度

2.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越野行走有氧运动通过双手持杖完成运动指标,而全身肌肉90%以上得以调集,相当于充分利用身体机能达成训练目的。美国康斯威星州大学COOPER达拉斯学院曾提出相关实验数据,越野行走有氧运动能够将参与者心率提高12%以上,其热量消耗超过37%并且能够有效训练肌肉组织的耐力。那么引导高校学生参与此项运动,能够通过合理的运动方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其有氧运动的训练效果超出常规运动,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全身性身体机能训练。

2.2 疏导学生心理压力

常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需要在课堂或者体育场地完成,而越野行走有氧运动需要在户外进行。而户外运动中自然环境是一项极为明显的教学优势。其一,学生在户外风景的吸引下,其注意力有所迁移,学生体能在训练过程中虽然极度下降,但是主观思维回顾自然风光,从而降低了对于体能消耗的关注度。这样的运动方式能够更加吸引学生参与运动的主观能动性。其二,在促进学生参与热情的基础之上,学生的精神压力有所减缓。可以视为从运动中获得心理解压效应,从而将饱满的热情与活力投入更为紧张的文化课学习环境中。这样的教学优势,是其他体育项目较难完成的心理指标。

2.3 树立学生坚忍品质

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与其他体育项目最大的区别在于耐力训练程度,而耐力训练本身也是激发学生坚忍品质的有效途径。在以往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自身的能力范围有所芥蒂,并不认为自己可以完成较大的训练任务,这种心理认知往往是局限学生运动潜能的主观瓶颈。而越野行走有氧运动能够从运动距离、目标、方式、理念等多重维度激励学生完成既定目标,当学生发现自身可以完成看似超越体能极限的任务时,其坚忍品质潜移默化自然形成。

2.4 增强全员参与程度

通常而言,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考量学生的身体适应程度,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身体素质的个体性差异。这种差异存在于性别、体能、体质、运动习惯等多方面,教师综合考量学生情况,其教学规划的针对性并不容易全面满足。然而,越野行走有氧运动突破了这种差异化限制。相关研究表明,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中对于参与者的耐力要求较高,即便女性在接受过系统训练后也会比未接受训练的成年男性比赛成绩高。因此,从运动方式的体能适应度而言,其运动本身对于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低,更加适应高校学生全面参与。那么全员参与的最终结果也会督促学生形成较为明显的运动参与度,在参与度的普遍性基础上促进学生培养终身运动健身习惯。

3 高校开展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体育课程的必要性指标

3.1 软性指标: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

激励机制是开展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体育课程的必要条件,高校学生参与热情是所有体育课程完成度的基础性保障。那么在其课程之中,设置激励机制也是保障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为其课程设置阶段性学习目标和比赛目标,并通过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督促学生训练完成度。一方面,通过全课程体系为学生建立教学评价档案,将学生掌握的运动技巧详细记录,并以此为评价标准奖励运动技巧突出的学生。另一方面,为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体育课程设置比赛环节,引导学生在比赛中形成竞争效应,进而推动课程顺利开展。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其奖励机制必须以精神奖励为主,其物质奖励也要相对较低,进而提倡重交流、重健康、重快乐的学习宗旨。以团体成绩或名次引导学生发掘越野行走有氧运动的魅力,进而实现课程本身与学生运动精神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惩罚机制是指针对学生超越自身体能,强求比赛成绩而设立的教学评价,当学生出现此类情况,教师必须予以制止,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因此,也可以将惩罚机制视为保障性机制,既要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也要保障学生的运动精神端正。此处对于运动精神的端正态度,是约束学生客观认知自身体能的重要方式。如果学生处于强烈的挑战精神,虽然可以顺利开展课程内容,但是相对而言顾及学生运动能力的保护也同样重要。因此,在课程保障机制上需要所有体育教师着重处理,一旦脱离保障机制,此类课程不仅无法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反而会对学生造成极为严重的身体伤害。

3.2 硬性指标:运动规范性与安全性

越野行走有氧运动并非普通运动项目,高校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体能负荷较高,那么其运动本身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课程设置之初必须考量的综合性问题。当前我国开展此类运动课程的普通高校较少,多属于学年一次性体育活动,当天完成活动目标与相关事宜。但是,其准备时间较长,全程路线、监视范围、急救措施、运动器械等,都是关系到活动开展效果的硬件指标。但是针对长期体育课程设置,其教学难度远高于一次性活动。那么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从课前教学、课中指导、课后练习3个维度全面提升课程规范性与安全性。

首先,在课前教学方面,主要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评估,根据所有学生运动能力的综合指标制定适应度较高的运动路线。其次,课中指导主要讲解越野行走有氧运动的必要防范措施,指导学生在运动中感受自身的不适应状态。由于此项運动本身的运动量过高,学生对于自身体能的临界点存在质疑,既不能强调学生必须完成运动项目,也不能劝解学生应当放弃运动目标。那么最为合理的方式,应当以学生自行感知为基础,当学生客观认为自身已经处于临界点时,及时终止进程,方能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最后,在课后练习方面主要在于约束与管理。此前多数高校开展越野行走有氧运动后,发现学生热情较高,而课后单独组织或独自出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中学生需要教师看护,才能尽量降低运动损伤、训练意外、体能透支等问题,如果学生自行开展此类活动势必无法全面保障自身的运动安全,那么就会严重违背其课程设置的宗旨与意义。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当着重强调学生不宜独自开展此类运动,即便课后练习,也要在校内完成,同时多人参与相互监督,才能保证较高的安全性。此外,必须强调原定运动指标的规范性,任何超越身体机能极限的活动范围,都应当予以禁止,才能真正保护学生的运动体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体育课程具备诸多教学优势。从高校设置越野行走有氧运动课程的体育教育维度中能够明确,其教学优势体现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疏导学生心理压力、树立学生坚忍品质、增强全员参与程度。但是如果高校体育教师仅重视其教学优势,而忽略了越野行走有氧运动的安全性问题,也容易导致其课程本身的完成度与体系构建土崩瓦解。为此,本研究根据越野行走有氧运动的特征以及其他高校的开展经验,设立了相应的必要性指标。分别为:软性指标“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硬性指标“运动规范性与安全性”。只有在坚持其硬性指标与软性指标的基础之上,才有利于当前高校将此类运动项目顺利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并设置专业性较高的课程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运动品质、运动习惯、身体素质、体育精神等重要的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潘晓兰.越野行走有氧运动体育课程设置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84-85.

[2] 杨晓敬,张茂林.山西省高校越野行走课程开展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0):122-124.

[3] 常媛媛,李文彬.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现状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4):95,99-100.

[4] 关艺.论高校定向越野教学现状与训练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7(5):99-100.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探索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运动中的抛体运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