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诫子书》为例谈“文”“言”融合

2017-10-21邹宁秀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8期
关键词:子书诸葛亮文言文

邹宁秀

【摘 要】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怎样处理好“文”与“言”呢?笔者以具体教学课文《诫子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进行了一次探索,在文言教学中体现以“文”解“言”,“文”“言”融合,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

文言教学 《诫子书》 “文”“言”融合

文言文,顾名思义,既是言,更是文。文言文的教学是侧重于“文”还是侧重于“言”呢?注重“文”,考试中我们难免吃亏,而把重点放在“言”上,又会在琐碎的解词译句中失去文言文的阅读美感,造成学生的学习倦怠。文言文的教学中怎样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呢?笔者以为,文言教学应以“文”解“言”,“文”“言”融合,既要让学生读懂“言”的内容,更要让学生品出“文”的蕴味,感悟到中国传统美文的魅力来。

下面试以教学《诫子书》为例。

一、以比较引导为线索,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诫子书》可以用比较法来作为线索引导学生。一是找反义词。如“宁静”是“心情安宁,内心澄净,用心专一”的意思。可让学生找出“宁静”的反义词来。学生容易通过对称的否定句里找到“淫慢”“险躁”两个词,通过注释明白“淫慢”是“放纵懈怠”的意思,险躁是“轻薄浮躁”的意思。二是正反比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对“静”价值的阐发,只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让学生找反面阐述的句子。学生容易找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淫慢”“险躁”都说“用心不专的”,从反面说明不静的害处——好高骛远、博而不精、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态度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急于求成、浮躁不专对学习无益,有害于品格的培养,达不到陶冶品格的目的,这样正反进行对比,彰显突出“静”的价值。学生的通过阅读归纳,明白了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文章内容的比对和分析,重视前后知识点的沟联。再比如教师让学生找出“惜时”的句子,体会是从哪个方面来寫?学生找出并明白从反面来说“不静”(用心不专)的结果:流年似水,蹉跎时光,必将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让学习明白文意是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時光,好好学习。同时让学生落实“驰”““枯落”“接世”“穷庐”的意思。通过比较让学生将 “文”“言”融合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的内容。

二、以探究结构为途径,把握文章知识点

在诵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精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落实文言知识点。在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结构时,教师指出要通过文中提示思路的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例如在讨论开头作者提出的观点“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时,教师带着学生落实“静”“俭”实词的意思和“以”虚词的常见用法。接下来让学生回到文本中找出修身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行为的要求的句子。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善于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文句,在这里就要求学生正确翻译句子,掌握重点词语“淡泊”“明志”“致远”“广才”的意思,明确“险”和“慢”的古今异义,“远”词性的活用,“学”一词多义的意思和用法。再请同学讨论最后一句话的用意,明确诸葛亮是在做殷殷嘱咐,强调勤学刻苦,不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讲到这里要提示学生课文翻译时直译和意译的使用,翻译的目的是能看懂理解内容,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文章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学会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通过理清结构、探究层次关系,学生细心寻找,认真思考,老师设置的相关问题基本能在文本中找到答案。整个课堂也活跃起来,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以“文”解“言”,积累词汇,以“文”解“文”,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以文解言,以文解文”,咬文嚼字,“文”“言”相融。

三、以赏析妙点为突破,感受作者情感

文言文的教学,“言”是基础,“文”的品析探究才是最终核心,我们应紧紧扣住关键的“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理解在句中的意思,去探究在文本的深处的意蕴、含义和情感。故教师设置问题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通过集体探究,得出诸葛亮写此文的用意一开头就表明了,告诫孩子要“静”,要“宁静”,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我让学生围绕“静”字来赏析。怎样才能做到“静”,“不静”有什么害处,让学生明白“静”是文章的核心词,作者围绕“静”这个来进行论述自己的观点,先阐述“静”的价值,然后先正后反,论“静“与“学”“才”“志”的关系,论“不静”的害处,最后强调要惜时勤学。各个层次的内容都是对“静”的阐述和延伸,既叮嘱儿子要怎样做才是“静”,也让儿子明白做到“静”的好处和“不静”的害处。这样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本文的主旨所在。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诸葛亮的儿子的谆谆教诲和良苦用心。

2.文章抓住核心词“静”字,围绕修身、治学告诫儿子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分别找出原句,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感受诸葛亮的情感。《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文字虽少,但字里行间谆谆教诲,情真意切。诸葛亮的父爱,呈现出的是对幼小儿子的期望和要求,是教诲,而不是溺爱。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明白现在作为学生要做的就是:宁静、淡泊、立志、惜时。并找出相关句子,正反对比的句子,对称整齐的句子,否定及双重否定的句子,这些句子或容易记诵,或整齐上口,或增强语气,表现出作者对后辈的殷殷期望,学生在感情诵读中主动与作者建立起情感共鸣。

教学《诫子书》,以比较引导为线索,理解重点词语;以探究结构为途径,把握文章知识点;以赏析妙点为突破,感受作者情感。这样由浅而深,梯次而上,有效地把“文”“言”融合在一个整体,而不会人为割裂,既解决了“言”这个阅读基础,也带领学生感受古代名篇美文的文学魅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文言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学生品评鉴赏古代经典名篇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是不是更具有语文味,更有有效性呢?

猜你喜欢

子书诸葛亮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柳佳玮作品
诸葛亮喂鸡求学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诸葛亮隆中决策
《诫子书》解读